我国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述要
2014-05-26欧阳媛李一宁
欧阳媛 李一宁
提 要 自中央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廉洁教育进课堂”以来,关于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研究方兴未艾。文章梳理了近十年来的研究文献,整理并运用学界主要观点、思路进一步解读“高校廉洁文化建设”这一重大课题,把握“高校”在空间、时间、面向群体的特殊性,界定“廉洁文化”,揭示高校廉洁文化内涵,从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探索高校廉洁文化建设途径。
关键词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述要
作者简介欧阳媛1964—),女,北京联合大学纪检监察办公室主任,副教授;李一宁(1977—),女,北京联合大学纪检监察办公室,讲师。(北京 100101)
自2005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提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牵头落实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以来,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对“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论述与探讨,形成和积累了大量研究文献。笔者将运用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对这一研究进行考察,梳理我国“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现状并简述热点问题。
一、立足高校:把握廉洁文化建设空间、时间、群体的特殊性
高校是同时拥有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知识型社会组织不同于其他行业;高校是传承人类文明的教育场所不同于其他地方。在研究廉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者们首先从“高校”这一前提出发,认清实际情况:
一是从空间上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发生于校园,校园文化从空间界定文化存在范围,廉洁文化从内容界定文化所属范畴。很多研究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包含廉洁文化建设,一方面是文化内容的重叠,另一方面是文化载体的相通。李进宏在《大学生廉洁素质培养模式构建——基于系统学和道德心理学的视角》1中在论述“高校要营造校园廉洁教育氛围,创建校园廉洁文化环境,把廉洁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时,比较详细地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与廉洁文化建设如何联合运用文化传播载体。
二是从时间上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在高等教育期间,因此在对学生的廉洁教育上必须考虑如何在每一种学制的有限时间段内有效达成合理的廉洁教育目标。黄霞和朱晓东在《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工作思路探讨》2中提出“把握一个主渠道”、“抓住两个关键环节”:“一个主渠道”即让廉洁教育贯穿大学四年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并且在专业课教学中结合各专业特点融入廉洁教育内容;“两个关键环节”即廉洁教育要抓住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两个关键环节。尤树林和梁立宽在《大学生廉洁文化创建活动研究》3中提出“将廉洁文化教育主题细化成若干子课题进行研究,针对学生干部、学生党员、高低年级等不同群体差异选取教育方式;针对不同专业、学科的学生,结合其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中行业特点来规划廉政教育内容,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界的一个共识就是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必须面向学生全体,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
三是从人的要素上看,高校师生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和特殊的社会角色与社会责任。黄建新在其《构建高校廉洁文化中的分层教育研究》4中将高校各个群体分为三层:作为组织者的管理者群体、作为教学工作承担者的教师群体和作为接受教育者的学生群体。这篇文章比较早的运用社会学方法提出了这种分层方式,有利于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另一种方法是高建林在《从廉洁文化的功能特性看高校廉洁教育的架构及应把握的环节》5论述“教育对象区分层次、教育内容各有侧重”时将高校群体分为高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高校教师、高校一般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与广大青年学生。从“廉洁从政”的权力指向性特征来说,管理者群体进一步划分为领导干部和普通管理服务人员更为合理。就现有研究文献来看,针对领导干部官德、教师师德、学生品德的研究、论述都比较多,但是针对普通管理服务人员的却非常稀少,如刘雯撰写的《浅析高校图书馆在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解读文化:揭示廉洁文化概念、内涵的本质特征
什么是“廉洁文化”国内理论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比较普遍的表述有两种:一是廉洁文化是以文化形式表现出来的关于廉洁的思想、理念、制度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另一种是廉洁文化是人们对于廉洁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是以廉洁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活动。
“高校廉洁文化”是结合高校实际提出的一个概念,张国臣在他的专著《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6一书中将其概括为“高校廉洁文化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倡导和积累起来的促使管理者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和学生廉洁修身,推动高校依法治校、廉洁办学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和价值取向的总和。是高校校园文化和廉洁文化的有机统一体。”高建林在《廉洁文化:高校管理效能建设的重要元素》7一文中认为“高校廉洁文化是以廉洁思想和精神为核心,以廉洁道德为准则,以廉洁教育和宣传为手段,以廉洁制度为保障以教风、学风、管理作风、服务作风直至校风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它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廉洁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和广泛,学界主要有两种解读方式:
一种是从哲学意义上的文化哲学解读,将其划分为廉洁精神文化、廉洁制度文化、廉洁行为文化和廉洁物质文化。其中,廉洁精神文化是廉洁的价值观、精神理念、道德准则。人的思想、信仰、观念深植于人的内心,是隐性的,却蕴含着无比强大的力量,只有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廉洁文化建设才能有效的开展和发挥作用。廉洁制度文化是廉洁文化的外显文化,是连接廉洁行为文化和廉洁物质文化的桥梁。制度的背后是观念,观念的背后是价值。归根结底,建立什么样的制度,形成什么样的制度文化,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不只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它还指引、规范、评价人们的行为,廉洁行为文化是廉洁文化的动态体现。廉洁物质文化是“廉洁”的物质表现形式,它是客观存在的廉洁文化的物质载体。
另一种是按社会学传统从主体分层来看,高校廉洁文化包括廉洁从政文化、廉洁从教文化和廉洁修身文化。廉洁从政文化是指高校管理部门和管理干部依法治校、爱岗敬业、清正廉洁,是廉洁的组织文化、政治文化和职业文化的合一。廉洁从教文化是指高校教师廉洁自律、公平执教、严谨治学,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作为一个人的公德的合一。廉洁修身文化的具体内涵由于文化主体是尚未步入社会、正在接受教育的未来的职业人,对其研究论述还十分宽泛,“诚信”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内涵之一,有研究者甚至特别以诚信为题来研究大学生的廉洁教育问题,比如徐鹏彬的《大学生学术诚信引导与廉洁文化教育的思考》等。教育部对大学生“大学阶段廉洁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8
还有一类解读“高校廉洁文化”内涵的视角,就是通过综合运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基础理论来阐释,比如李定庆的《系统科学视野下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若干思考》:“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育者、教育对象、目标、内容、方法等诸要素组成,并时时与环境发生联系,其系统内的结构关系、要素间的关系及系统与环境的关系都将影响到系统功能的发挥。”9再如朱晓东的《伦理视角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等。
三、致力建设:探索廉洁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建设途径
首先,高校廉洁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知识是最重要的载体,教育是最主要的获取渠道。对学生的廉洁教育,很多学者建议将廉洁教育引进课堂,在知识的视域中认知廉洁文化的信息,认同廉洁价值观,形成廉洁信仰。对于领导干部和普通教职员工,通过学习型组织建设,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将学习融入日常工作与生活,不断提高民主法治意识和管理水平。
除了知识载体,另一个常常为学者们所提及的就是实践载体。知识是抽象的,但实践活动是鲜活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其次,高校廉洁文化作为一种制度文化,它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一方面体现在文字形式表现的规章制度体系,另一方面体现在制度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师生们的共同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大部分学者在研究中都强调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强调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代表性的有钱汉珍在《深入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10提出引入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理论加强廉政制度建设:“P代表计划阶段,主要任务是发动党员干部以流程为载体,围绕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认真梳理查找工作流程、制度机制、岗位职责、思想道德四类风险点,对权力进行全面清理审核,注重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之间的相互制约,制定防范措施,进行权力行使前廉政风险评估和预警防范机制;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建立权力行使过程中的程序化和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建立权力行使后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D代表执行阶段,主要任务是落实风险防范工作的各项措施,紧紧抓住决策、执行、结果等关键环节,强化权力运行动态公开,防治腐败现象发生。C代表考核阶段,主要任务是按照定期自查与阶段性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权力运行情况的评议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全面系统的考核评估风险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A代表修正阶段,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风险防范工作,完善流程和制度规则,进一步优化风险防范措施,启动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下一个PDCA循环。”
最后,高校廉洁文化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其建设主要是开发、运用、整合校园设施、场地、媒体等资源,传递廉洁文化信息,让师生能够从感官上直接认识到廉洁文化,是宣传廉洁文化的平台。比如刘键政的《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基于网络载体的大学生廉洁观教育微探》、冉梨的《网络背景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等。针对廉洁教育网页(网站)普遍在老师和学生中的知晓度有限,网页的受众吸引力还亟待提高,学者们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比如刘键政在文章中提出“树立生活化的网络廉洁教育理念”11,让廉洁教育贴近生活等。
参考文献
1李进宏.大学生廉洁素质培养模式构建——基于系统学和道德心理学的视角J.理论月刊,2011,(9).
2黄霞朱晓东.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工作思路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尤树林梁立宽.大学生廉洁文化创建活动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3,(3).
4黄建新.构建高校廉洁文化中的分层教育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5高建林.从廉洁文化的功能特性看高校廉洁教育的架构及应把握的环节J.思想教育研究,2009,(8).
6张国臣等.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高建林.廉洁文化:高校管理效能建设的重要元素J.教书育人20103.
8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Z.2007.
9李定庆.系统科学视野下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9).
10钱汉珍.深入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J.大家20102.
11刘键政.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基于网络载体的大学生廉洁观教育微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责任编辑: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