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县域经济提升文化品位
2014-05-26王吉隆
提 要 旅游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而江西拥有丰厚的赣民俗旅游资源,民俗旅游也应该成为盘活县域经济发展,提升文化品味的新助力。通过借助“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理论,为有效地开发安福的民俗旅游,提出合理的开发构想。
关键词 县域经济;民俗旅游;文化;开发
作者简介王吉隆(1987—),男,吉水县文峰镇人民政府科员,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旅游史,旅游管理。(江西吉安 331600)
近年来,“旅游兴县”一词在江西各县的发展规划中屡见不鲜。旅游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已得到了广泛的共识,然而在县域的经济开发中仍处于“喊口号”的阶段。县作为我国最基本的行政单位,其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局,关系到城乡的协调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江西拥有丰厚的赣民俗旅游资源,民俗旅游也应该成为盘活县域经济,提升文化品味的新助力。
一、安福旅游开发的现状
民间风俗,是一个地方文化的具体符号,拥有强烈的地域性,往往代表着某个地域的文化品味。民俗旅游对于游客而言,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能充分吸引游客参与、观赏,以进一步满足游客体验和猎奇的心理。
(一)安福“武功山”的旅游开发困局
安福县位于江西省的中部偏西,境内拥有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武功山,旅游资源可谓是得天独厚。然而摆在面前的现实却是“大投入,低收益,再投入”,进入一个旅游开发怪圈,每到旺季只能被动的坐等游客,羡慕于萍乡武功山的游客接待人数。而武功山的权属争议使安福武功山旅游开发雪上加霜,萍乡芦溪县、宜春袁州区和安福县对武功山都拥有产权,本是一个景区,一分为三。萍乡通过大投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便捷通达的交通和强势的宣传,更是率先占领了市场。“萍乡武功山”也就成为了萍乡独有的旅游名片,更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拥有绝对的市场辨识度。而失去“首发”优势的安福县,开始奋起直追,将旅游开发的着重点全部投入于武功山。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不可谓不大,例如筹资4000万元,修建文家温泉—三天门旅游公路。然而由于自身经济基础薄弱,虽有不断资金投入,却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与武功山相配套的旅游设施。加之安福武功山开发的旅游产品单一,只有武功山温泉、庙宇和风景观光之类产品。安福武功山开发,进入了一个不断投入,却游客甚少的尴尬境地。如何转变开发思路,利用有限的旅游资金,以获得合理的旅游收益?投入少,回报快的民俗旅游,是转变这一困境的可行性方案之一。
(二)独特的安福民俗旅游资源
安福“县古长沙国,西荒接楚乡”,受楚文化影响较大,所以其民俗带有强烈的楚文化色彩。尽管如此,安福又因特有的社会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又形成了一些有别于外地的风俗人情。安福县的民俗旅游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物质类的民俗:安福自古就特产丰富,盛产粮豆,培育出适合做火腿的安福米猪,有米果、豆鼓、法饼、米酒等地方佳味。安福火腿更有“媲美金华”的美誉,深受消费者喜爱。主食则是有“病八碗”美誉的稻米,即使有病的人,也能被美味所吸引豪吃八碗饭。更有的村落,有喝大碗养生茶的习俗,边喝边唱上一曲山歌,极具韵味。
2.社会类的民俗:安福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民俗活动,主要有灯彩、戏曲和山歌。安福舞龙灯表演常见于节日和庆祝典礼,在明天启二年,周廷鹗在《蜜湖周氏族谱·龙灯记》中记录安福境内的这一盛况:“笙歌涌沸之中,但见灯光灼烁,游龙蜿蜒,若火龙之飞天,似龙光射斗,炫耀夺目,有令人顾盼莫及者”。在近代流行和发展的剧种主要有:吉安戏、吉安采茶戏、赣西采茶戏、高安采茶戏、湖南花鼓戏和平剧。尤其是吉安戏,是在安福流传数百年之久的剧种。吉安戏吸取了安福语言的特色,形成极具特色吉安戏声腔。清末民初吉安戏在安福达到了鼎盛,较为著名的有严田镇雅立村的“全和堂”、平都的“喜庆堂”等职业戏班的出现,在乡间的各种庙会就会邀请这些戏班进行表演。境内泸水河上上的排工山歌,更是因泸水河上排工的生活而作,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极具安福地方特色。
3.精神类的民俗:安福的民间信仰有“樟”崇拜,孔庙祭祀和武功山朝香等活动。安福县,是江西樟树的主产地,人称“樟乡”。樟树在安福老表眼中,是救苦救难的更生女神,成了保佑地方人畜平安的“风龙神木”。安福人爱樟树,认为任何樟树都具有神力,是护一方水土的守护神。更有的村落,到每年过年,特点节日,会组织全村人祭祀古樟,全村老小,齐聚村庄中最古老樟下,点香、放炮、进行祷告。并请村中老人,祭唱祷词,企求古樟保佑村中一年合乐安康。村中老小,齐聚一堂,互道衷肠,一村合睦,真是热闹非凡。安福孔庙坐落于在县城,为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府、州、县学建筑,是江西迄今古代文庙之最,在江南数省及海外也有一定影响。孔庙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其所具有的无以伦比的文化内涵,每年,县城家长都会带上读书的孩子,去孔庙拜孔圣人,捐助功德善款,以求孩子能有个好前途。武功山是安福县内的第一名山,也是湘赣边境著名佛教、道教圣地,信徒多选择前往武功山进行朝香。安福县及外县香客至武功山朝香,沿途鸣锣响鼓,以示致敬,避免干戈。武功山朝香可谓安福境内一大盛事,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
二、安福民俗旅游开发构想
(一)“点-轴”式旅游空间布局
“点-轴”式的开发使旅游目的地进行联结,顺应了县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需集聚成点,发挥集聚效益的客观需求。可以实现旅游目的地的点和交通设施的轴形成最佳的空间组合。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认为“点-轴系统”是区域发展的最佳空间结构,“点”首先是社会经济要素的集聚,换言之,点首先应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地方。民俗民俗旅游开发,首先应该寻找民俗旅游资源丰富且多样的区域,构建核心点。安福在开发民俗旅游,主要构建的旅游点应有:
1.县城“孔庙”文化休闲旅游区:孔庙坐落于主县城,周边已初步形成文化用品商品街。安福孔庙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价值,成为中国南方儒家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充满了人文气息和艺术魅力,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构建以“孔庙”为核心,集观光、休闲、消费的县城文化休闲旅游区。安福“孔庙”位于县城,特别是高考期间,家长带要参加考试的学子,前来上香,一时香火旺盛。可以适时组织大型“祭孔”庙会,配合祭孔表演,吸引游客来此观赏这一盛会。在孔庙周围鼓励文化产品类店铺的发展,如文房四宝、手工艺品等买旅游商品的店铺,形成文化用品商业区。并在县城构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游客住宿、饮食、娱乐休闲的需求。
2.“泸水河”水上游乐旅游区:泸水河是安福最主要的河流,被安福人民亲切称之为“母亲河”。泸水河发源于江西境内最高山武功山脚,是赣江水系的重要河流。“渔舟唱晚”本是水乡能见的景致,但泸水河流经安福县城的10公里河段,也常见这一风景。安福县城平都镇罗家村、枫林村有人常年在泸水河打鱼,最多时每人每天能打上近10公斤。更有人订做了一叶小舟,隔三差五去撒网。古时就有排工,运输货物于江上,一曲曲排工号子道出其中酸甜苦辣。泸水河可适当开发水上游乐项目,例如竹排漂流、水上垂钓等水上游乐活动,闲暇之余,听一听排工山歌,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3.“樟”文化民俗旅游区:“有村就有樟,无樟不成村”,这就是樟乡江西安福的真实写照。樟树在安福随处可见,年代久远的樟树更是令人惊叹。安福县严田镇王家堂的一棵汉樟已有2000年历史,根底部虽然有腐洞,但依然枝繁叶茂。经庐山植物园树木专家实地测量考证,认为是现在已知的全国古樟王。可以参照国内外民俗村的建立,如深圳“中华锦绣园”、泰国的“东芭文化村”,建立独具安福特色的“樟文化民俗村”。可选泸水河附近的樟树大村,特别是拥有汉代古樟的严田镇,建立“樟树村落游”,定期举行祭樟的祭祀活动,突出樟树在祭祀活动中的地位,以突显与其他地方不同性。在村落中,可建立“樟文化博物馆”,吸引游客参观,最终打造为“香樟圣地”的旅游目的地。自然,游客走进樟树村落,“农家乐”式的旅游活动不可或缺,可为游客提供安福独特的美食。泸水河两岸多为沙土,家家都有桔园,在柑桔成熟期,也可让游客摘桔、品桔,实地体验安福的民俗生活。
4.“武功山”宗教休闲旅游区:做为宗教名山的武功山,不仅要以优美的风景取胜,还要深挖宗教旅游资源。吉安市将安福武功山纳入“三山一江”工程,将其定位为祈福文化中国福山,这一定义可谓富有远见。对于位于安福武功山金顶峰、钱山张的香炉峰这两大主峰,对位于其中的寺庙,进行修葺恢复,利用其佛教和道教胜地,吸引游客参与宗教旅游。也可将武功山朝香这一民俗活动做成一个外景表演性的旅游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有,吸引游客观赏并参与这一朝圣的宗教旅游活动。
(二)以“泸水河”为通道的民俗旅游带
“轴”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轴”对附近区域有很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1通过以上对于民俗旅游点的构建,需要一条完整的线来进行串联。轴的选择也自然通过旅游交通设施来完成,安福县虽然构建了联系武功山和县城的交通公路,但耗时3个多小时,落后的陆路交通,明显已不合时宜,无法真正发挥轴的作用。本文认为安福县的泸水河可作为安福民俗旅游区的旅游通道,出于以下几点考虑:(1)完全覆盖安福独特的民俗旅游资源地带。泸水河发源于江西境内最高山武功山,是赣江水系的重要河流,流经安福县、吉安县11个乡镇,最后流入赣江。“武功山”宗教休闲旅游区为泸水河的源头,于严田镇汇聚,最后流经县城。严田镇正是拥有著名汉樟“八爪樟”、“五爪樟”等樟树汇集之地,这里是樟民俗信仰的典型区域。流经安福西乡片的泸水河,覆盖了安福整个民俗聚集地,勾联“武功山”宗教休闲旅游区和县城“孔庙”文化休闲旅游区,有利于民俗旅游“点”的聚集。(2)为安福主要的航道,联系县城和武功山。在古时,就是著名的河道,是安福主要的漕粮运输线,上通航自洋溪,下达吉安赣江。如今,因水土流失和建立小型的水利工程,使河道淤积,航道缩短。可对航道进行一定的疏通,开发泸水河水上游乐项目,最终成为主要水上交通干道。(3)节约旅途时间,欣赏沿路风景。改用泸水河水上交通,可节约旅游时间,缩短了各个旅游区域的之间的距离。泸水河开发程度较低,河水清澈,且能欣赏两岸美景。两岸有成千上百的香樟,简直就像一个个古樟博物馆,在两岸形成了一个百里古樟长廊。泸水河为轴,对于游客更具吸引力,也更能形成旅游区域带。
(三)安福民俗旅游带的优化
旅游区域的构建,首先应该集中力量重点建设资源密集、开发程度较高的“点”,再开发旅游区域较弱的点,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繁荣。安福的民俗旅游带中的核心点是“武功山”旅游区和县城旅游区,两者旅游开发的条件相对成熟。通过这两个点的开发,辐射带动泸水河带其他旅游区域的发展,形成双核的旅游互动,从而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全面的发展。同时,利用已经发展相对成熟的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带动民俗旅游,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2促进安福民俗旅游带的繁荣发展。
旅游带的形成,还可以考虑建设安福民俗旅游主题园,形成新的旅游目的地或安置于现有的旅游区域中。安福的民俗旅游主题园,应该是一大型的综合的民俗旅游基地,也是反映安福民间文化总貌的窗口。其内容包括市井民俗、农耕民俗、渔猎民俗等内建街市、农村、渔户也建祠堂、庙宇、游戏场等集生活、生产、游乐为一体。民俗村有物品与礼俗的展示,又要设置一系列参与性项目同时经常组织村内及村外的民俗活动成为安福旅游文化的一个中心。选址可靠近县城,不仅与“孔庙”为中心的县城文化旅游区相呼应,又能形成县城新的购物休闲基地。
“点-轴”系统中的“点”是各级中心地,轴线一般是指重要线状基础设施经过、附近有较强的社会经济实力和开发潜力的地带。3形成“泸水河”为轴,旅游资源密集地为中心的“点-轴”式的民俗旅游带,通过核心点的互动,辐射全域,最终实现旅游经济的活跃,是合理和可开发的。
三、协调竞合关系,提升文化品味
安福具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但在安福,民俗旅游开发还只是一句空谈。因其周边的城市民俗旅游资源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自身又对其特有的民俗旅游资源不够重视,更让其民俗旅游开发举步维艰。特别是武功山由安福、萍乡和宜春三方开发,安福开发脚步远远落后于萍乡,萍乡武功山已经得到了市场认可。在明显劣势之下,应充分协调双方的竞合关系,最终实现共同开发,共同获益。合作开发明显优于现今的恶性竞争,通过协商开发武功山,明确各自地域占有范围。通过共同投资,共享利益的方式进行开发,将开发纳入统一的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对于安福而言,经济基础和旅游资金投入相对薄弱,只有通过共同开发,才能获得长远收益。旅游业也是一个注重宣传、品牌的产业,在知名度不高,没有品牌效应的情况下,自然少有人问津,无法发挥其自身的旅游资源的经济效应。打破区域限制,将“萍乡武功山”或“安福武功山”的旅游名片,最终变成“江西武功山”。
武功山作为民俗旅游带的关键核心“点”,可将其游客吸纳为安福民俗旅游的潜在客源。据相关报道,萍乡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就达10万人次。安福可以通过与萍乡的合作协议,将游客变成安福民俗旅游带的潜在客人,最终实现“游在武功,玩在泸水,住在县城”的构想。在游客游玩武功山时,积极对安福民俗旅游进行推介,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只有拥有源源不断客源的旅游区域,才能真正运营和发展,并最终带来县域经济的繁荣。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品味。通过开发民俗旅游,实际上对地方民俗是一种积极抢救和保护,客观上也体现了一个地域的文化品味。安福应积极将民俗旅游带纳入吉安市的庐陵文化规划之中,通过市县的共建,最终升华其文化内涵。安福民俗旅游文化带,还需不断开展相关的旅游推介活动,开办相关的民俗观光节等有效的活动,形成特有的安福民俗文化名片。安福民俗旅游的开发应紧扣当地特色,在和谐的竞合关系中把握住先机,才能在比较中突出自己的优势,获得游客的青睐,真正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22.
2韩双斌黄光文.论江西开展民俗旅游的可行性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2).
3陆大道.区域发展及空间结构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