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有形呈现”的课程实现“无形之质”

2014-05-26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劳动家长过程

综合课程是一门边缘化学科。透视综合课的运作,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教师也将指导学生完成作品当成是教学的唯一目标,忽略了学生劳动习惯和良好品质的养成。下文重点探寻如何使劳动与技术课程既有“形”又有“质”的途径。这文中所谓的无形之“质”,即学生的创造性情感体验、积极化生活态度、正面性意义价值观。

现在的小学综合课,基本上是采用了《小学劳动与技术》这本教材。学科教学建议中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目标。前者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后者则不断迁移逐渐形成学生的良好技能素养。教育本身的意义是从这两方面不断深入和扩展的。但一般情况,我们对该课程的解读,无论是评价还是考核,往往是对“技能”习得的追求远超于对“体验”的关注,即重“有形呈现”的成果(技能素养的反馈),轻“无形呈现”的学生积极劳动体验。

一、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丰富创造性情感体验

我们要杜绝形式上走捷径的劳动与技术课教学,即把形成“作品”的主动过程,变成按着流程,按部就班完成一件手工制品。表面看,是省时高效,但课堂不等同于工厂,追寻的是“过程与结果”的最优化,是学生实实在在实践的过程,是学生综合考虑的。如此按老师的操作指示,从源头上剥离了成果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对个性的摧残。那么它课程本身的过程价值又何在?

这里,要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技能)的经历和获取新知(技能)的体验。这就意味着师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当然同时也意味着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恰恰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的内在要求。我觉得,过程中去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二、改变“重课内轻课外”的教学,养成积极化生活态度

劳技教育是一种能力教育,没有家长的配合、没有家庭的参与,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方面家长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家长能根据孩子的实际督促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感情。再说,一味地把学生禁锢于狭小的课堂,会严重地制约综合课的开设,因而造成开设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可谓有其形而无其质。让教育走出课堂,让社会共同发挥潜在教育功能,可以拓展学校教学活动空间,让学生对社会引起足够的关注。这里,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积极的人生态度。说到底,即在生活中感触,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体悟。殊不知,从小做家务的人的生活比不做家务的人要充实、幸福得多。而家庭教育的秘诀却在于:使孩子的身体锻炼、思想锻炼、能力锻炼互相调节。只有让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培养,孩子才会处在健康成长之中。

特别是一些无以进行课堂实践的内容。比如六下年级《蛋炒饭》一课,课本中知讲到打蛋、配料、放调料等内容,而真正能做好蛋炒饭的诀窍在于控制油量、火候。凭现在的教学设备,学校里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实践。能在课堂上进行个别环节的演示,已属不易。这就要学生回家后进行实践。在家长手把手的指导下,学生的蛋炒饭技术大有长进。通过密切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既巩固了教材上所掌握的知识,还主动探索纠正过去做菜时存在的错误方法,帮助家长做一次家务活,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创意空间。这般的实践,旨在检验内化知识,运用知识,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丰富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自我表现,在家长一次又一次的亲子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改变“重形式轻内容”的教学,塑造正面性意义价值观

出彩的劳动与技术课,往往以追求新颖的教学形式来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很容易满足于学生丰富多彩的作品,而轻视教材内容的教育意义和潜在价值。其实,该课的德育因素极为广泛,几乎每课都有不同层次的德育内容。这里,教师要开阔视野,从自然社会的多视角,审视劳动与技术项目的教学内容,从单纯的手工操作,如完成某一件作品,尽可能向多个方面渗透,充分发掘其内涵,最大化地达到教育功能。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有意义的价值观。

细究,《劳动与技术》六下年级教材,教学内容主要有个人劳动、生产劳动、科技小发明三大类。一是以儿童生活、学习为主线的劳动实践。这部分劳动内容以儿童个体为中心,围绕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生活起居等,教给儿童“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干”的道理,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二是简单生产劳动。从教学实践看,这些简单生产劳动主要是手工劳动,包括纸工、种植、编织等。三是科学小创造。教材中许多的制作材料是我们平时废弃的东西,经过学生的巧妙利用,设计创意小模型,如一张张旧报纸,一个个可乐瓶,学生把它们变成了一条条裙子,一个个花瓶。这项活动不光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意识,还能美化环境,服务生活。

就上述三条策略看,教育确实该有所作为,我们要将劳动与技术教学活动看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探究性的活动;看作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看作师生互动,培养高尚情操的交往活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人格培养,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行合一,聪明而仁的有用人才。

【作者单位:绍兴市越城区斗门镇敬敷小学 浙江】

猜你喜欢

劳动家长过程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热爱劳动
家长请吃药Ⅱ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