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教育打造传媒精英
2014-05-26轻舟
轻舟
老爸放行,
都市少年独赴深山体验生活
2005年7月,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崇山小学11岁的小学生李娟家里,来了位身背双肩包、戴着太阳帽的英俊少年。李娟的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几年前离家出走,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看着城里来的小哥哥,李娟一时不知说什么好,那位少年主动说:“妹妹,我是来体验生活的,想在你家住几天……”
少年叫唐天,刚初中毕业。他的爸爸唐湘岳是光明日报驻湖南记者站站长,在家教方面,唐湘岳有着自己的独特理念:尊重儿子的个性,关注孩子的创造力,不希望儿子成为应试教育流水线上的复制品。唐天上小学后,唐湘岳很少过问孩子的分数,但喜欢和儿子讨论学校、朋友、社会上发生的新鲜事儿,和儿子探讨它们为什么会发生,我们该怎样面对。在父亲的影响下,唐天对种种坏事、好事充满了好奇,也早早地对各种社会现象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唐天上小学三年级时,看到同学们春节后开学争相晒自己的压岁钱,还互相攀比,就写了篇《压岁钱淘汰赛》,唐湘岳读后,赞不绝口,鼓励儿子向外投稿,作文很快就在一家省级报纸登出来了。从此,唐天一发而不可收。小学毕业时,唐天已经发表了几十篇文章,一家报纸还专门给他开了个《童眼看世界》的栏目。这个专栏颇受读者欢迎,湖南少儿出版社还找上门来,要为唐天结集出版。没想到,对别的家长来说求之不得的事情却被唐湘岳婉拒了,他觉得孩子小,出名不宜太早,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2005年夏天,湖南少儿出版社准备推出一个系列的社会纪实作品,希望有个小作者能从孩子的视角去体验乡村、解读同龄人的境遇。他们认为唐天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于是,出版社再次派人来到唐家,和唐湘岳夫妇商议此事。
让15岁的儿子只身前往人烟稀少、路途艰难的大山深处采访,唐湘岳的妻子有些不放心,唐湘岳却觉得这是一个锻炼儿子的很好机会,他劝导妻子:“天儿15岁了,已经可以独立上路了,让他感受一下同龄乡村伙伴的生活,对他今后的成长有好处!”妻子这才点头同意。就这样,在父母的支持下,唐天带着好奇心来到了张家界永定区崇文小学所在的大山深处,并见到了留守女孩李娟。
那几天,唐天和李娟及其爷爷奶奶同吃同住。李娟家穷,连鞋子都穿不起,每天光着脚丫帮爷爷奶奶干活,上学每次要走十几里的山路。李娟很麻利,一眨眼功夫,能从树底下爬到树梢。李娟很孝顺,平时留给她的“补品”如香蕉、八宝粥之类的,她都让给爷爷奶奶吃。爷爷经常生病,她早晨4点就要起床给爷爷做饭,然后才去上学,还经常帮奶奶搬柴、摘菜、做饭……
望着早熟而坚强的同龄小伙伴,唐天很有感触,他在采访笔记中写道:“看到李娟顶着炎炎烈日光着脚丫踩在乡间小道上,而我们还在为穿名牌鞋相互攀比,我心里顿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愧疚感。在这个小不了我们几岁的女孩身上,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这些从小衣食无忧的城里孩子学习……”
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放纵”儿子休学采风写书
穿行在大山之中,和山里的同龄人生活在一起,唐天有很多感触,他把这些都写进了自己的采访日记里。他觉得这些山村小伙伴是被城市人遗忘的群体,他们的淳朴、坚强和艰难的处境太需要人们关注了。想到这里,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产生了:休学写书。
当唐天把这个“不务正业”的想法说出来时,家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唐天动情地对家人说:“城市和乡村里的孩子同样是孩子,为什么城市里的孩子都有书读,乡村里有一部分孩子没有书读,这很不公平,我宁愿自己推迟几年接着读,也要为乡村孩子呼吁,让更多的乡村孩子有书读。”唐天一番动情的演说让妈妈和爷爷沉默不语,唐湘岳也未表态。
临睡前,唐湘岳来到儿子的卧室,一脸严肃地问唐天:“你真的决心已定?”唐天郑重地点点头,唐湘岳用力握了握儿子并不厚实的小手,也用郑重的口吻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既然这样,爸爸支持你!”
为了说服父母和妻子,唐湘岳专门召开家庭会议。他说:“天儿现在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认识,我希望他能在应试教育之外走出一条更宽的路子来,毕竟,从事他喜欢做的事情是一种幸福……”
经过唐湘岳耐心细致的工作,家人的意见达成了一致。听从父亲的建议,唐天又说服了他所在的学校,在同学们惊愕的目光中,他递交了休学申请书,离开了校园。
三年多的时间里,唐天深入湖南和广西的10多个贫困山区县,结识了60余个境况不同、年龄不同的农村孩子,唐天跟他们做朋友,深入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和喜怒哀乐,写出了20万字的笔记,拍摄了几千幅图片。采访乡村伙伴的过程,也是唐天一点点成长的过程。从最初肤浅的记录,到后来的问题探讨,他渐渐明白了留守伙伴们的辛酸处境并不单纯是一段段家事,“留守”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唐天把采访过的同龄伙伴,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他们的真实生存状态,并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2010年4月,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我的乡村伙伴》一书,新书一上市,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不仅认识了留守儿童这一几乎被人遗忘的特殊群体,更认识了特立独行的唐天。捧着自己的作品,唐天最感激的是父亲的巨大支持和尽心指点,他庆幸自己遇到了这样一位开明的父亲。
与老爸同行,绕过“独木桥”依然能成才
在乡村行走的三年中,唐天认为自己学到的东西并不比在学校学习的同学少。随后两年,他相继出版了两本同类书稿。唐天复学后,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去。然而,他渐渐厌倦了课堂上的学习,经过慎重考虑,唐天向家人提出放弃高考继续从事写作的请求。
针对儿子该不该放弃高考这件事情,唐湘岳再次召开家庭会议,这次会议最后演变成了辩论会,最后唐湘岳进行总结性发言:“天儿已经长大成人了,他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路该如何走。他要么成为一个高分低能、没有个性的大学生;要么放弃学业,提前进入社会闯荡,当记者或者自由作家,靠写作为生,即使没有工作单位也没关系。还有,儿子通俗歌曲唱得不错,他还可以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活得充实而愉快,总之,应该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儿子……”
唐天放弃高考后,唐湘岳每次外出采访,总会带着儿子前往。在随父下乡采访的过程中,他既学到了作为一名专业记者所需要的素养,也通过其中的辛苦学到了课堂上永远教不了的东西,继承了良好的家风,把社会的发展和铁肩担道义当成了自己的责任。
2011年5月,唐天得到一个信息,国内一家大型传媒网站招聘编辑、记者,唐天前去应聘,应聘者中不乏北大、复旦、人大等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唐天的高中学历显得格格不入。面对唐天的履历以及出版、发表过的作品,招聘方决定破格试用他。试用期内,唐天与名牌大学毕业生同事进行竞争,很快便以作品视角独特、文字功底深厚、能吃苦等优势脱颖而出,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
看到儿子凭实力实现了当初的梦想,唐湘岳非常欣慰,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他都会带上同为媒体人的儿子和父亲一同前往采访。在三湘大地的城市街巷、乡野村屯,凡是有重大新闻发生的地方,都能看到一老一中一少奔波的身影。入行三年来,唐天的作品多次获奖,在名校毕业生众多的同事中,他的业绩始终是最出色的。
高中学历的唐天风头盖过名校毕业生同事,他用实力再次证明了“英雄莫问出处”这句话。唐天说,他最应感谢的是开明的父亲,正是父亲把选择的权利下放给他,才成就了现在特立独行的他,有这样的伟大父亲,才是他最大的骄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