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力转化:“八好”教育的校本实践

2014-05-26应爱民

江苏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转化校本

应爱民

【摘 要】扬州教育学院附中将“走好路、说好话、做好操、扫好地、写好字、读好书、上好课、考好试”等“八好”标准作为学生培养目标。“八好”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的形成、提炼和转化是校长思想力实践的有力印证。

【关键词】思想力 转化 校本 “八好”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领导,首先是思想上的领导。”思想力是人们通过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经过反复的思考、历练、顿悟和升华后形成的一种理性的思维活动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校长的思想力决定了学校的未来。校长的思想力就是校长思想对学校各项工作产生作用力和影响力的过程。

笔者认为,校长思想力应具有三种教育品质:广度、深度和力度。思想力广度解决想了些什么的问题,是理念层次的表达;思想力深度解决想得好与准的问题,是战略建构层次的表达;思想力力度解决操作性强否的问题,是策略与方法在操作层次上的表达。可以说,校长思想力的三种品质,不仅关系到校长思想力的生命力,更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方式,影响着师生成长的路径,影响着学校文化的价值。因此,校长思想力的品质,是校长思想力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思想力广度是校长拓展治校视域的重要基石

校长思想力广度,就是校长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落脚在学校发展的方式、路径以及设计的学校工作等层面,通俗地说,校长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要思考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思考哪些方面”“除此之外,还要思考哪些问题”。

校长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办学思想”上。办学思想是校长的教育理念、教育信念、教育价值观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关乎学校的发展定位、发展规划、管理策略等。要想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校长必须具备发现力、自修力、解读力等能力和素质。

1.发掘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发展愿景。近年来,教院附中一直以“生涯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何设计校本特色的生涯教育课程?笔者系统学习了教院附中“精致管理”的内容,梳理出学生教育的八条基本要求。“八好”教育逐步作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方式而系统建构起来,这些内容耳熟能详,琅琅上口,都是源于生活的教育资源,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作为支撑思想力维度的一个方面,探究并不是随机、临时的一次看见或听见,不仅需要校长掌握前瞻的教育观念,拥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教育科研和改革创新能力,更重要的一点,还需要校长把全体学生“种”进心底,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成长过程中需要接受哪些“养分”,从而在决策时才能有的放矢。

2.提升研究素养,改进校长教育判断。“教育家办学”已成大势所趋,校长要想成为学校教育的领头人,就必须努力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校长教育素养决定着他的教育视野,考虑问题站的角度。教育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决定着校长思想层次的高低,决定着校长思想维度的宽与窄。“八好”提出以后,笔者进一步厘清其内涵,对其内容的科学性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校长要具备一种角色自修力,以很强的内驱力实现能力的跨越和提升。校长要深入研究教育规律,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学习,从前辈教育家身上汲取营养,获得智慧的启迪和方法的指引。同时还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重视躬身实践的重要性,做行动着的思想者,在行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解读文化特质,厘清教育改革思路。校长要创新自身对学校发展问题的解读能力,分析问题的实质,积极探究适合学校发展的教育路径。这是校长自主发展能力的核心,其本质是研究能力和思维方式的整合。我们认为,学生教育的入口之处是规范,关键之处是细节,终极之处是习惯,良好习惯是生涯发展的重要保证。为适应生涯发展的要求,学校以“八好”教育为抓手,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主动建构起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素质体系。通过调查研究后发现学生对“八好”的认知是现实的,觉得合理而有必要。这不仅仅是遵守纪律的问题,不仅仅是规范,更是他们今后立足社会的基本能力。

二、思想力深度是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资源

思想力深度,解决的是想得好与准的问题,是战略建构层次的表达。校长思想力深度是对校长思维能力的一种考验,要求校长在思考分析问题时,要巧妙、精准、多元、创新。校长思想力深度主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即解决好“用什么方法想”“怎么想才能想出好点子”以及“这个点子是不是准确”的问题。

1.倡导教育反思,优化实践效果。“八好”作为学生文明素养的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需求、家长的建议、教师的智慧及时进行调整,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而这种修正就是我们不断反思的结果。八条要求,学生是不是能做好?学生感不感兴趣?家长如何参与?教师如何指导?学校如何实施和管理?这些问题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前进的推动力。这样的反思是基于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角度,需要校长换位思考,需要校长具备一定的学术涵养,更需要校长具备清晰的教育思路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2.整合课程思路,优化实践效能。“八好”是一种学生素养的组成部分。学校不仅创新对“八好”的解读,还形成了具有教院附中特色的“八好课程”。比如,为了让学生“说好话”,学校开发沟通课程,让学生登台演讲、情景表演、主题讨论,让同学们增强沟通意识,提高沟通能力,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表达,敢于沟通,善于沟通,乐于沟通。到目前为止,教院附中先后开设了“感受科技、我行我秀、运动中科学、45分钟外”四大类30多门综合实践课程。学校在“八好”教育上的挖掘与延伸,使得这一德育品牌更加体现学生本位,更具体系化和操作性,把这一德育活动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做法需要校长有一定的开发力,这种能力是校长修炼思想力深度的“原矿石”。当然,具备这样的能力,校长一定要在综合管理上具备多重意识,比如把握学校整体、规划发展的意识,课程设计的意识,品牌建设的意识等。

3.放眼生涯发展,优化实践效益。我们的教育既要追求学生明天的幸福,也要追求今天的幸福。校长要把眼光瞄准学生未来的发展,聚焦在现阶段如何优化学生的能力结构上。“八好”不是传统意义上“三好”的升级版,而是基于教院附中的一种教育理解,是国内初中生涯教育的课程的一次创新,它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是前瞻性的。习惯课程、心理课程、幸福课程、领袖课程、励志课程等,我们的课程不仅要服务于学生未来的生活,也要服务于学生现在的生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应该是优先要发展的能力,所以,学校要尽可能地丰富课程内容,来优化学生的能力结构。

三、思想力力度是校长教育理念“生根”的重要保障

校长的思想欲变为行之有效的举措,光靠校长的行政力量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校长教育管理思想是否能较好地落实,归根到底,取决于这一思想本身是否具备强大的可操作性,能否整合各类资源并接地气,它将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思想力力度主要解决“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什么方法是最优的解决方案”“除了最优方案,还有没有创新的办法”。

1.整合教育合力,推进教育内涵的深化。“八好”教育无论是理念还是取向都较好地反映了当前初中生教育的新要求。如何从学校教育资源的实际进行系统地建构,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品牌则是校长学校管理中必须关注的问题。整合有效的资源则是校长思想力得以展示的有效空间。笔者认为,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是校长思想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配合是校长思想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加强家校沟通是校长思想得以实现的源泉,加强教师理解是校长思想得以实现的根本,加强学生参与是校长思想得以实现的基础。这种整合力的修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校长在积累、思考、历练、顿悟等一系列过程后,思维活动产生的一次升华。

2.优化教育路径,推进教育方式的改进。“八好”教育作为一项教育理念,我们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论证,并把它作为新时期教院附中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学校还向学生提出“四个一”的倡议和“六个问”的反思。“四个一”——一进教室就读书,一听铃声就安静,一见老师就问好,一见杂物就弯腰。“六个问”——今天你微笑了吗?今天你问候了吗?今天你礼让了吗?今天你感恩了吗?今天你助人了吗?今天你努力了吗?提醒学生不断地强化“八好”。校长的领导力是一种合力,需要校长具备凝聚人心的能力。校长凝聚人心的能力越大,追随者的能力就发挥得越好。校长的这种领导力,不仅需要一定的教育行政手段,更需要用精神和智慧来引领全校教师,为老师们提供“火种”,激发教师潜能。

3.解放教育思想,推动教育实践的创新。学校通过开展系列创新活动,让“八好”在学生中进一步内化。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了“不经意间的美德”征集与宣传活动,定期搜集诸如“主动帮同学拣掉落的东西”之类不经意间的美德,让同学们知道这种不是为了检查而自然流露出来的美德更美。学校还以“闪光点就是我们的成长点”为主题,以建立“优点卡”为载体,开展赏识教育活动。通过发掘自己和身边同学各方面的闪光点,让被发现的同学增强信心,自觉用“八好”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校长创新力的修炼,首先需要校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这取决于校长思维素质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取决于校长是否具备开放性的思维观念。其次,需要校长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选取行之有效的推进策略,从而达成管理的目的。第三,创新力的修炼需要在校本的实践中提升,绝不能纸上谈兵。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转化校本
项目式学习构建初中美术校本课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守正创新,推进校本课程实践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