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元认知理论指导下转变学困生的策略

2014-05-26陈浩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苏教版例题学困生

陈浩

心理学元认知理论认为:通过一定的指导和训练,人能够对自己的思维和学习活动有更清醒的认识和控制。对学困生而言,引导学困生“学习如何学习”,通过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够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怎样指导学困生认知自己的认知特点,提高学习质量,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知己知彼,与学生将心比心,将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多种手段去指导孩子掌握学习的技巧。

一、挖掘“闪光”,培植信心

信心是学生成功的基础,也是教师在对待学困生方面首先要建立起来的心理机制。我们要看到学困生不仅有进步的心态,也有进步的渴望。只要我们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与学困生交朋友,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其次,要切实树立起转化学困生的信心。虽然学困生身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也蕴藏着一些不引人注目的“闪光点”,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不断地向他们传递“你有能力”、“你能取得进步”等信息,善于发现他们的每一点滴进步,例如,在教学中我常常将一些简单问题让他们来回答,在回答正确后,及时给予表扬和掌声,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被老师关注,得到大家的肯定,老师的表扬,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高了。当然,如果回答错误甚至偏题了老师也要尽量引导,阻止班级中其他同学对其进行简单的帮助。在课堂练习阶段,协助他们完成任务,并在全班交流,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做,我能行。对于问题回答正确、练习基本正确的学困生及时奖励。我对学生的奖励是一颗“小星星”,等到有了十个到老师处换一个小夹子或者一个书签,再一个月统计一次,达到50个的奖励一个小本子,一个学期结束后达到要求的奖励一个文件袋等等,通过这些有效的途径帮助他们渐渐地树立起自信心,这样他们对数学课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就在无形中被调动。

二、鼓励上进,要有耐心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往往偏爱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学困生常会被冷落。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应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用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情感,把更多的爱心多倾注在学困生身上,做到感情上亲近,兴趣上引导,学习上启发,生活上关心。

例如班里有几位学困生不管是做练习、讨论、自学,都会自顾自的玩,与其他同学不合群。针对这种情况,我上课时离开讲台,在学生的座位之间来回走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当发现学困生开小差,就立刻提醒他们。学困生在课堂上很少举手发言,当分组讨论时,多在他们身边走动,听一听他们在小组的发言,教师也参与其中一起讨论交流。在做练习时,经常留意他们的作业。数学课上练习比较多,学困生就怕做作业,为了督促他们能认真完成,了解本节课他们知识掌握的情况,所以练习时经常巡视,通过巡视会有新的发现。在课堂上,我们要灵活机动的创造能鼓励学困生的情景,来帮助学困生找回自尊,协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始脱“困”,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习到有价值的数学。

三、知己知彼,掌握技能

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一个知识点、一道习题,我们讲一遍他们就能听懂,而学困生却要花上几倍的时间。基于这种情况,教师不能有急躁情绪,需要有耐心,循循善诱,做好个别辅导,指点学习方法,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途径,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直到他们学会为止。

例如,我在培养学困生数学计算能力时,往往会发生:学困生在计算例题时基本正确,但是独立计算时漏洞百出,或者是在第二天的练习中遗忘了计算法则。针对这些问题,我在帮“困”,脱“困”的过程中采取了以下一些策略:

1、单纯模拟。

小学数学的运算就是一种映射,是按照某种法则操作的一种流程。所以学生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必须要清楚其中的计算法则。为了让学困生能理解计算法则,我将书本中原本的例题从一题变为了多题。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法》单元中,将例题引出的问题“600÷20=”改编为“600÷20”和“600÷21”两个,一个为没有余数的除法,一个为有余数的除法。虽然是简单的改动,但是通过添加一个有余数的除法后,使得学困生对于后面练习中的余数除法练习有了对应的解题思路。通过这样的单纯模拟练习,我发现学困生在计算方面的不断进步。

2、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末尾有0的乘法》时,书本上介绍了将0用虚线分割开来不计算直接下移的计算方法。本身是一个乘法中的简便计算,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困生顺顺在计算时总是出现错误,有时忘记移0,有时只移了1个0等等。由于出现错误频繁,顺顺同学在计算时将末尾的0也参与其中,发现正确率颇高!

还有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运算律》单元时,同学们在计算125×32时通常会把32拆成4×8将8与125相乘得1000来进行简便,但是在部分学困生进行计算时, 总是将8×125的得数写成900造成错误计算,但是将4和125先乘后正确率明显上升。

虽然掌握技能的方法不同,但是在这些个别案例中,我发现适合他们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多从学困生的角度出发,去帮助他们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用信心打动学困生,用爱心融化学困生,用耐心开导学困生,用恒心感化学困生。只要我们知己知彼,将心比心,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定会初见成效,甚至卓有成效。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苏教版例题学困生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