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中职《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及反思

2014-05-25陈向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皮试青霉素

陈向阳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系,四川 绵阳 621000)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中职《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及反思

陈向阳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系,四川 绵阳 621000)

本文以“青霉素过敏试验”一节内容为例,从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环节介绍在中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的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理论;基础护理学;教学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病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是专科护理的基础,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护理专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专业,不仅要求从业者具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求其具备娴熟的技能[1]。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一直以来受到了国内外护理学者的普遍关注。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有助于培养其认识和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等能力[2]。本文以“青霉素过敏试验”为例,介绍我校中职护理专业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方法改革,并进行了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青霉素过敏试验”是一个集皮内注射和药物过敏于一体的三基内容,在《基础护理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临床应用极为广泛,涉及的基础医学知识复杂,信息量多,理解难度大,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且充满风险,操作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乃至生命安危。该部分内容在《基础护理学》第七章,课题分两个学时完成。根据以“技能”为中心的职教理念和教学大纲,确定本次课的重点是青霉素过敏试验的评估、皮试方法、皮试结果的判断,过敏反应的预防,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难点是过敏反应的原因、过敏性休克的处理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对象是2012级中专护理1班的学生,这个学生群体的特点是:初中毕业,基础薄弱,年龄小,活泼好动、自律性差,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但是动手的能力很强。学生已经学会了皮内注射的操作,完成了部分知识的储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非常重视,对教学充满期待。

三、教学目标

根据《基础护理学》的课程目标,体现基本知识够用,强调动手能力,重视素质培养,将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①熟悉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②掌握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和临床表现;③记住青霉素皮试的剂量和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流程。

2.能力目标:①能够准确地配制皮试液;②规范地进行皮试操作;③正确地判断过敏试验结果;④能熟练地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

3.素质目标:①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②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操作作风;③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关心、体贴的人文情怀。

四、教法设计

在进行教法设计的时候,要始终贯穿目标引领、教做一体、动静结合、重点鲜明,中心突出。基本知识采取讲授法、角色扮演、游戏教学法来进行。技能操作则采取演示法、视频观摩、角色扮演来进行。对于重难点的突破,则采取精讲、归纳、图片展示、观看录像、教师示教、学生回示、回示后的评价等,全方位的刺激,以加深理解。

五、学法指导

在进行学法指导的时候,要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督促指导学生多观察、善归纳、多模仿、勤动手。记不住的、理解不了的先做,在做中去领悟,在做中去体验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六、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网络、多媒体设施、课件、理实一体化教室、基础护理多功能操作系统、教材、教案、皮内注射的所有用物、摄像机、照相机。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7分钟)。①设置问题,提问学生,检查自主学习的情况。置问题:青霉素有什么不良反应?在药疗原则中,对于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我们在使用之前要做什么?让学生从已知的领域平稳地过渡到未知的领域,慢慢接近主题。③接下来播放一段骇人听闻的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视频,提问学生刚才视频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把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完全吸引到新内容的学习上来,从而拉开新课的序幕。④陈述学习目标,告知学生本次课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2.讲授新课(27分钟)。①用10分钟时间讲述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理和过敏反应的预防,配合形象的幻灯图片和不断地板书刺激。②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以一个护士的身份,按照临床治疗护士的工作过程,从评估、计划到实施、评价的步骤,用20分钟的时间边讲边做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方法。对于皮试结果的判断,除了清晰地讲述、形象的图片和板书刺激以外,为了加深印象,要求学生在自己前臂掌侧下段画直径是1cm、1.5cm、大小的皮丘。让学生把这些大小的皮丘牢牢记在脑子里,因为在临床上观察皮丘大小护士不是用量具而是用眼睛。③板书,进行课中小结,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3.第二节课(45分钟)。①用案例教学法,给学生讲述教师在临床上亲身经历的一个典型的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案例,把学生的注意力再次吸引到课堂上来。通过这个案例用23分钟精讲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并将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步骤板书在黑板上。然后以击鼓传花、盲人摸象、或者抛绣球等方式请学生按抢救的顺序一一说出抢救的步骤,或者描述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说错不扣分,说对奖励一次平时成绩,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②板书,再次进行小结,强化重点和难点。然后请学生提问,教师答疑。③对于基本技能的练习则采取课堂做一做(15分钟):出示一个典型案例:患者:男,11岁,化脓性扁桃体炎。医嘱:pnc80万,im,q12h。你作为一个治疗护士怎样用160万u一支的青霉素配制一管皮试液?皮试前你怎么去完成评估?皮试后你怎么去和患儿沟通交流?设计三个临床小情景,分别请4个同学通过角色扮演来完成,其余学生在下面关注或者做场外指导,然后师生共同点评。④对于基本知识的练习则采取课中练一练、考一考:做6道和资格考试有关的题,检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⑤布置作业,课后完成网上作业。思考一个问题:还有哪些药物要做皮试?引出下次课题,布置预习内容。本次课到此结束。

八、教学反思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单纯的书面知识[3]。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遵循教师引领、学生自主的原则,摒弃单纯灌输、枯燥填鸭,采用灵活多样、双向互动的教学方法,把更多的时间和舞台留给学生。从教学设计、备课到实施都尽可能地让学生全程参与,课堂不再是教师的孤军作战,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相得益彰。另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数字化资源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网络、理实一体化的教室和数码器材搭建课堂教学平台,营造立体、丰满、形象、直观的教学氛围,用强大的气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敢于大胆地整合教学内容,把基本知识的教学和技能操作的教学融会贯通。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在课堂设病床,在床边学操作,做到教中做、做中学,也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职教理念。

这两节课由于教师和学生精心准备,积极投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开展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助于护士生提高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等多种非技术能力,对提高护士生的综合能力及在今后工作中的竞争力大有帮助[4]。

当然,我们也应注意到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教师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下有一些学生反应他们习惯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对新的教学方法不适应,认为搜集的信息量大、耗时多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5]。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关注“教师教什么”转变到“学生学什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水平等因素的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1]杭丽,夏秋蓉,邱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模式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效度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4):93-95.

[2]赵志清,陈先华,刘以娟,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对培养护生创新行为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3):752-753.

[3]饶艳.建构主义理论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3B):1-4.

[4]曾冬阳,袁爱华,李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情境教学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1):46-47.

[5]杨巧菊,井晓磊,张勇勤,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10):2713-2714.

G712

A

1674-9324(2014)20-0061-02

陈向阳(1965-),女,四川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基础护理学。

猜你喜欢

基础护理学皮试青霉素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基于个人数字助理的皮试信息核查功能优化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应用Delphi法重构高职《基础护理学》教材的研究
《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分析
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基础护理学》的应用
急诊皮试告知单的设计与应用
注射青霉素前为什么要做皮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