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10年4种常见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2014-05-25邹正升李保森黄昂滕光菊孙颖王晓霞常彬霞李进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脂肪性药物性免疫性

邹正升,李保森,黄昂,滕光菊,孙颖,王晓霞,常彬霞,李进

·脂肪性肝病·

近10年4种常见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邹正升,李保森,黄昂,滕光菊,孙颖,王晓霞,常彬霞,李进

目的对比分析住院的4种常见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近10年来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对近10年收治的12508例各种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较多,分别占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的35.1%和32.1%;住院的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和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占总的住院肝病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10年间分别上升了2.4倍、2.3倍和2.1倍;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男性占绝大多数,分别为97.7%和77.7%,而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女性占绝大多数,分别为84.3%和57.9%(P<0.01);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平均年龄为(47.6±10.6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平均年龄为[(35.9±14.1)岁,P<0.01],酒精性肝病和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年龄分布集中在40~49岁,分别占37.1%和25.0%,而自身免疫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年龄分别集中在50~59岁和30~39岁,分别占33.7%和25.3%(P<0.01)。结论住院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占住院肝病患者的比例在不断上升,须重视该类疾病的诊治,加强早期干预。

非感染性肝病;临床特点;变化趋势;对比分析

由于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输血管理的加强和有效抗肝炎病毒治疗的开展使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在逐渐减少,而另一方面,由于饮酒者日渐增多,不合理药物和保健品的使用、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和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加强,我国肝脏疾病谱正悄然发生着变化,非感染性肝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目前已成为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为了解我院住院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疾病谱的特点及变化趋势,我们分析了过去10年间我院收治的12508例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2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12508例。对出院病历的病案首页第一诊断为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和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进行统计分析。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参照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修订版)[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参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修订版)[2],药物性肝损害诊断参照1993年国际共识会议上,由Danan et al提出的国际共识会议(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s,ICM)标准[3],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参照文献[4~6]进行。

1.2 治愈或好转标准患者经入院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或减轻,体征好转或消失,异常的外周血象、凝血功能和生化指标等好转或正常,并发症消失或好转。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8.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R×C x2检验。对结果为有序变量的列联表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非感染性肝病疾病谱构成情况12508例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疾病谱构成见表1。从表中得知,酒精性肝病患者最多,其次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最少。

表14 种常见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病种构成比(%)

2.2 10年来非感染性肝病患者变化趋势为分析10年来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的变化趋势,特将2002年至2011年每年住院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占总的住院肝病患者的比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2和图1。住院的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和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占总的住院肝病患者的比例在不断上升,10年间分别上升了2.4倍、2.28倍和2.08倍。

表2 10年来4种常见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占比的变化趋势

图14 种常见非感染性肝病及占总的肝病百分比10年来变化趋势

2.3 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男女比例及年龄构成情况见表3和图2。

表3 4种常见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性别(%)和年龄(±s)情况

表3 4种常见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性别(%)和年龄(±s)情况

男女年龄(岁)酒精性肝病427(97.7)102(2.3)47.59±10.6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761(77.6)219(22.3)35.89±14.13药物性肝损害1321(42.1)1814(57.8)43.44±15.64自身免疫性肝病629(15.7)3385(84.3)52.13±12.99

图24 种常见非感染性肝病患者年龄分布情况(Kruskal-Wallis Test,x2=275.99,P=0.000)

2.4 非感染性肝病患者预后情况非感染性肝病患者预后均较好,治愈或好转率均在75%以上,其中酒精性肝病患者预后稍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预后较好,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表4)。

表44 种常见非感染性肝病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非感染性肝病主要是指除外感染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及由病毒感染导致的各种肿瘤等之外的各种肝病,主要包括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和自身免疫性肝病,同时包括各种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等),还包括各种血管性疾病(如布加氏综合征)等。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病等4种主要非感染性肝病疾病谱的特征以及10年来变化趋势。

我国肝脏疾病谱正悄然发生变化,乙型和丙型肝炎感染率逐年下降。与此相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酒者日渐增多,加上国人不太合理的药物及保健品的使用以及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非感染性肝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目前已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

据报道,我国酒类产量逐年增加[7]。我国虽缺乏全国性大规模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地区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饮酒人群和酒精性肝病患病率在不断上升。从本世纪初始,我国部分省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饮酒人群增至26.98%~43.4%[8~11]。酒精性肝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从本世纪初始,我国部分省份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在成人群体中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4.3%~6.5%[8~11]。酒精性肝病占同期肝病住院患者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王辉等人报道从1991年的4.2%增至1996年的21.3%[12];一个多中心的研究表明,肝病住院患者中酒精性肝病每年的发生率从2000年至2004年分别为2.7%、2.9%、3.0%、3.6%和4.4%[13]。我院2002年至2011年10年间住院的酒精性肝病患者为4379例,占同期住院的肝病患者的比例从2002年的1.74%升至2006年的2.89%,2011年升至4.18%,10年间上升了2.4倍[14],与国内多中心的研究结果相似。

由于我们在统计病例时,是对病案首页进行统计,且采用第一诊断,故无准确的酒精性肝病重叠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信息。

由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病情相对较轻,绝大多数患者不愿意住院治疗,要求门诊随访治疗,故住院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相对较少。本文结果提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为980例,仅占7.83%。隐源性肝硬化患者有部分有可能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而引起。1999年,Caldwell SH et al分析了70例病因不明的肝硬化患者,并与5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39例50岁以上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3例因自身免疫性肝病所导致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提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在病因不明的肝硬化患者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年龄较大、具有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女性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更有可能为病因不明肝硬化患者的病因。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脏器,也是药物损伤的主要靶器官,因此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很容易导致肝损害。迄今为止,国内外报道大约有1000余种药物可能导致DILI。DILI还是导致药物临床试验失败和药物撤出市场的主要因素。随着新药的不断开发和广泛使用、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传统中药和各种保健品的使用,我国DILI发病率不断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许多药物是引起DILI的潜在因素,由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全世界每年大约在100000人中就有13.9~24.0人发生DILI。我们的研究亦显示,近10年来,我院住院的DILI患者数呈明显上升趋势,由2002年的88人,上升为2011年的778人,而且其在总的肝病住院患者中的构成比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由2002的1.39%上升至2011年的3.17%,10年间上升了2.28倍。

研究认为DILI的发生存在性别差异,一般以女性为主。本研究中,在DILI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 1.37。考虑这可能与女性肝微粒体内的药酶活性低于男性,对药物的敏感性高于男性有关。因此,对于女性患者在用药时更需谨慎,建议在服药期间须密切监测肝功能。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的一类原因不明的,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实质损害性疾病,通常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及其重叠综合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疾病谱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以往认为该病在国内较为少见,因此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警惕性也不高。随着国内肝病学术界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各种自身抗体检测技术的日益普及,近年来在临床上发现此类病例迅速增多。本研究资料显示自身免疫性肝病是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占4种主要非感染性肝病的32.09%,同时占同期所有住院肝病患者的3.09%,且总体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10年间上升了2.08倍。

研究显示自身免疫性肝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性别构成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国外报道PBC患者的男女比例在1:9到1:22,AIH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7.5。本研究显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 5.37,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国外报道PBC通常确诊的年龄在40~70岁,90%患者为女性,而AIH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有10~20岁和45~70岁两个高发年龄的报道。

PBC和AIH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疾病谱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而极易被忽视,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发展至肝硬化,而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肝衰竭。研究显示如能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则可使病情明显改善。近20年来,随着临床医生对于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及自身抗体检测、肝活体组织检查的普及、影像学检查技术的提高,目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检出率较前明显增高,但由于国内尚缺乏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情况尚不十分明确,且国内尚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专家共识和诊疗指南,因此临床肝病医师一定要重视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治,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总结我国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特点,简化诊断标准,优化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国内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3):229-232.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3):163-166.

[3]Danan G,Benichou C.Causality assessment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drugs-I.A novel method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s:application to drug-inducedliver injuries.J Clin Epidemiol,1993,46(11):1323-1330.

[4]Manns MP,Czaja AJ,Gorham JD,et al.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utoimmune hepatitis.Hepatology,2010,51(6):2193-213.

[5]LindorKD,GershwinME,PouponR,etal.Primarybiliary cirrhosis.Hepatology,2009,50(1):291-308.

[6]Neuhauser M,Bjornsson E,Treeprasertsuk S,et al.Autoimmune hepatitis-PBC overlap syndrome:a simplified scoring system may assistinthediagnosis.AmJGastroenterol,2010,105(2): 345-353.

[7]庄辉.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学.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11):412.

[8]厉有名,陈卫星,虞朝辉,等.浙江省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概况.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11):647-649.

[9]鲁晓岚,陶明,罗金燕,等.饮酒与肝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6):467-468.

[10]黄顺玲,戴水奇,张雪红,等.湖南省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概况.中国医师杂志,2005,7(3):426-427.

[11]陈士林,孟晓丹,王炳元,等.辽宁省部分城市酒精性肝病流行现状调查.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6):428-430.

[12]王辉,王江滨.肝炎病毒感染与酒精性肝硬化关系的研究(附182例酒精性肝病临床病例报告).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8,24:652-653.

[13]全国酒精性肝病调查协作组.全国酒精性肝病的多中心调查分析.中华消化杂志,2007,27(4):231-234.

[14]邹正升,赵军,王晓霞,等.住院的酒精性肝病患者临床疾病特点分析.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17(1):26-29.

(收稿:2014-03-07)

(校对:陈从新)

Clinical features and changing trend in spectrum of patients with non-infectious liver diseases over the past decade in China

Zou Zhengsheng,Li Baosen,Huang Ang,et al.Center for Non-infectious Liver Diseases,302nd 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039,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inpatients with top four kinds of non-infectious liver diseases(NILD)and changing trend of the disease spectrums over the past decade.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12508 of inpatients with NILD in our hospital in the past decade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with SPSS18.0.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changing trend in disease spectrum were explored.ResultsPatients with alcoholic liver diseases and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 accounted for 35.0%and 32.1%,respectively;the ratio of inpatients with alcoholic liver diseases,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nd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 to total in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s increased 2.4,2.3 and 2.1-fold,respectively over the past decade;the percentage of male patients with alcoholic liver diseases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 accounted for 97.7%and 77.7%,respectively,while the percentage of female patients accounted for 84.3%and 57.9%,respectively(P<0.01)in patientswithautoimmuneliverdiseasesanddrug-inducedliverinjury;theaverageageofpatientswith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 was(47.6±10.6)years,while it was[(35.9±14.1)years,P<0.01)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the patients in the age range of 40 to 49 years accounted for37.1%and 25.0%,respectively,in patients with alcoholic liver diseases and 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age range of 50 to 59 years and 30 to 39 years accounted for 33.7%and 25.3%,respectively(P<0.01)in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ConclusionsThe ratio of patients with NILD to total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s is increasing gradually over the past decade and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ose patients.

Non-infectious liver disease;Clinical features;Changing trend;Comparative analysis

10.3969/j.issn.1672-5069.2014.05.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370530)

100039北京市解放军第302医院非感染性肝病诊疗中心(邹正升,李保森,黄昂,滕光菊,孙颖,常彬霞);医务部(王晓霞,李进)

邹正升,男,48岁,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非感染性肝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E-mail:zszou302@163.com共同第一作者:李保森,男,50岁,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非感染性肝病的临床研究。E-mail:libaosen16@sina.com

李进,E-mail:lijin302@hotmail.com

猜你喜欢

脂肪性药物性免疫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从扶正祛邪法探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防治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成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新药的研发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