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多样化改革质量监控与成效研究

2014-05-25祝朝伟

英语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课题组

祝朝伟

(四川外国语大学 翻译学院, 重庆 400031)

1.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中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绝大多数为本科毕业生。这些毕业生是国家新时期建设与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未来创新型国家的主要建设者和“中国梦”的实现者。但是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每况愈下,本科毕业论文存在指导不力、监督不严、总体质量偏低等诸多弊端,与国家建设与发展的要求不一致。因此,构建科学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提升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在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高校课程设置与论文写作要求不符、质量监控不力和论文形式单一。前两者很好理解,但后者需要做出一点说明。当前大多数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均为传统的学术论文撰写,很少有高校能够针对专业特点,制定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方案。因此,课题组以翻译专业为切入点,开始了本科毕业论文多样化改革。促成这一改革思想形成的动因有两个:一是2009年四川大学推行了新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多样化改革,在促进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现状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二是翻译专业本身的特性要求进行多样化改革。2006年教育部决定在高校中开办翻译本科专业,其宗旨就是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可见,翻译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特性与应用特性,现行单一的学术论文形式,更多地是在考察毕业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而非翻译实践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检验本科翻译专业院系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得以实现。

基于此,课题组提出了翻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多样化改革的设想,其整体思路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根据翻译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改革传统单一的学术论文写作模式,新增“翻译实践报告”和“翻译作品认证”两种符合学生发展和兴趣旨向的毕业论文形式,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为高等院校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累经验。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

2.课题改革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健全合理的质量监控体系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各质量环节完备的质量标准;二是健全有效的静态监控机制;三是切实可行的动态监控机制。基于我校的实际情况与毕业论文管理的动态反馈,课题组提出了新的质量监控体系:“复式3333质量监控体系”。

2.1 质量标准的制定

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标准是论文的写作、指导、评定的技术依据,它应服务于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并具备标准论文的基本要素,达到论文写作的一般要求(张祖平,2007:240)。从技术操作层面来说,质量标准应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标准应该对论文形式、字数要求、写作语言、物化形式等有明确的规定。根据这一要求,课题组制定了课题多样化改革的技术标准(如表1所示):

?

此外,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标准还应该包括不同论文形式的评价标准及分值,这些标准按照重要性的不同主要体现如下:(1)创新性与理论(实践)价值。翻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具有创新的动机、素质和相应的考核要求,所选选题要么具有较大的理论(实用或参考)价值,要么应该具有以下“四新”之一:研究结论或观点新;研究视角或方法新;占有的材料新;研究对象(或所选文本)新。(2)写作水平。学生能够用要求的工作语言完整地完成毕业论文工作任务,做到语句流畅、表意准确、论证严密、结构完整。(3)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娴熟的中英文转换能力,做到译文忠实通顺、优美流畅,符合目的语的表达规范。(4)规范性。本科毕业论文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大学生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研究方法,并熟悉科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写作规范。因此,论文的参考文献、注释格式和文章编排格式方面要符合规范。以上评价标准主要物化为《四川外国语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评分参考标准》(学术论文类和翻译报告类)两个质量标准文件。

2.2 “复式3333质量监控体系”的内涵

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复式”是指“静态”与“动态”、“内部”与“外部”两个相结合,而内部质量监控则由三个“3”组成,即教务处、教学院系、教研室“三级”监控主体,相关管理者、指导教师、学生的三者监控对象,毕业论文工作前期规范、中期控制和后期考评的“三期”监控流程;外部则由“论文盲审”、“外聘答辩”和“质量抽查”三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2.2.1 静态监控机制

静态监控机制主要是学校和学院课题组为了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而制定的一系列静态的管理规章制度。学校层面的管理文件主要有 《四川外国语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管理规程》、《四川外国语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条例》和《四川外国语大学外语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前两个文件主要涵盖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与操作流程,选题要求,校院职责,指导教师的遴选与职责,开题、撰写、评阅和答辩的要求与组织程序,成绩评定等各方面的要求,后一个文件则是对论文的写作规范进行描述。学院层面的管理文件则包括 《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本科毕业生翻译报告撰写规范》、《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本科生翻译及翻译评论作品认定细则》以及相应工作表格。

2.2.2 动态监控机制

动态监控机制是与静态相辅相成的监控机制,分为内部监控与外部监控。内部监控由三个“3”组成,即教务处、教学院系、教研室“三级”监控主体,相关管理者、指导教师、学生的三者监控对象,毕业论文工作前期规范、中期控制和后期考评的“三期”监控流程;外部监控则由“论文盲审”、“外聘答辩”和“质量抽查”三部分组成。

(1)三级监控主体:教务处负责制定学校整体管理规范,定期检查各环节执行情况并抽查论文质量;教学院系负责执行学校的管理规范并根据课题组改革的需要,制定学院操作细则,教研室负责毕业论文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包括选题、开题、结题、评阅、答辩、成绩评定等具体环节的组织实施。

(2)三者监控对象:教务处、教学院系和教研室的相关管理者既是文件的实施者,同时也是监控环节的被监控对象,其监控内容主要是各环节的具体实施情况;指导教师主要就学生的指导接受各方监督;学生则就论文的撰写质量接受各方监督。

(3)三期监控流程:前期流程主要包括论文写作文件的学习和写作规范的掌握,由教学院系、教研室、教师和学生共同组织实施;中期控制则包括选题、开题、结题和评阅等环节;后期考评则包括论文的答辩、成绩评定和外部抽查等。

(4)三向质量控制:这主要是来自外部的质量控制,包括外聘教师的论文评阅、外聘教师参与的论文答辩和第三方管理机构 (如市教委组织的专家)进行的质量抽查。外部力量的介入可以有效监督论文质量。

2.3 质量监控机制的实施

质量监控机制的实施运作是一个繁杂的过程。为了确保本次改革取得实效,课题组周密计划、认真调研,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促使质量保障体系正常有效运作。

(1)健全制度与机构,激活静态监控机制。课题组改革得到了学校教务处的支持,除制定了健全的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管理细则以外,还成立了学院改革领导小组及教研室工作小组,确保静态监控机制正常运作,并明确了三级监控主体的职责。

(2)加强改革宣讲,调动三者监控对象的积极性。为了让教务处、学院及教研室相关管理者,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毕业当届学生深入了解改革的意义及改革的各项质量标准与操作流程,课题组针对具体监控对象先后开展了三次专题宣讲,印发了 《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手册》,让每一类监控主体明白改革的具体操作流程、各自职责和质量要求,使改革能够“入脑”、“入心”。

(3)严格过程管理,严把三期监控流程。前期流程主要包括论文写作文件的学习和写作规范的掌握,由教学院系、教研室、教师和学生共同组织实施;中期控制则包括选题、开题、结题和评阅等环节;后期考评则包括论文的答辩、成绩评定和外部抽查等。在论文管理过程中,努力做到“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切实保证每一环节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

全过程淘汰机制:严格实行 “开题-结题-评阅-答辩”全过程淘汰机制,即开题不过者不得进入论文撰写环节,撰写不合格者不得结题,未顺利结题者不得提交评阅,评阅未通过者不得提交答辩,答辩不合格者总评视为不及格。以开题为例,按照毕业论文的相关规定,选择撰写翻译项目报告的学生,“必须选择一篇(组)有较大理论或实践价值的文本予以翻译,并根据翻译实践写出翻译项目报告,所选文本必须应是此前没有译本者”。按照这一要求,本届申请开题的49名学生中,有9名因所选文本有相应译本或文本过于陈旧而未能通过开题。

严格的导师遴选机制:凡担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教师,必须是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博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否则不得担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菜单式选择与分类指导原则:学术论文、翻译项目报告、翻译作品认证,三种形式凸显不同能力导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进行菜单式选择,但对于拟出国深造或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同学,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鼓励其选择学术论文。

(4)引进外部资源,实施三向质量控制。第三方或外部人员(机构)对于课题改革的参与,可以有效保证毕业论文质量评价的公正性。在课题改革实践中,为了有效实施三向质量控制,课题组分别在论文盲审、论文评阅环节引入了外部专家,同时积极参与重庆市学位委员会组织的论文“三盲”质量抽查。

3.改革成效

参加本次论文改革的本科生共49人,完成毕业论文49篇,其中学术论文22篇、翻译报告27篇。课题组的改革实践证明,课题组所构建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是行之有效的,主要表现在:

3.1 有效地杜绝了学术抄袭

学术论文的抄袭主要分为是论点抄袭和内容抄袭两种情况,前者指抄袭他人的观点、思想等,但论证方式不同,后者指论文的文字、图表、公式等具有一定比例的雷同。对于抄袭的检测,一般可以通过互联网检测、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检测、论文答辩检测、他人举报等方式进行(赵俊杰,2010:117-118)。在本次改革中,课题组首次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中引进了学术不端检测,同时通过互联网检测、答辩检测等多种方式予以辅助。结果显示,选择撰写翻译实践报告的27位学生,由于其所选文本均为没有现行译文,学生必须亲自动手翻译并根据翻译实践撰写评论报告。这就从源头上截断了其抄袭的可能,因此其抄袭率为零。对于选择学术论文的22名学生来说,学术不端检测结果显示,其文字雷同率均小于10%。同时,论文答辩显示,由于所有论文均是学生亲自动手写作的论文,学生对论文的观点、数据论证、例证的合理性及出处、论文格式规范等,均了然于胸。因此,本次改革有效地杜绝了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3.2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术论文、翻译报告、作品认证三种形式并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对于未来想进一步深造的同学,原则上鼓励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对于不愿撰写学术论文的同学,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原文作品进行翻译,并根据翻译实践撰写翻译报告。参与本次改革的49名学生中,撰写学术论文的22名,其中9名保送或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研究生。撰写翻译报告的27名学生中,所选题材涉及教育、军事、科技、经贸、历史、文学、哲学等不同题材。三种形式的提供,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论文撰写形式,避免了传统学术论文“包打天下”的局面,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菜单式”毕业论文多样化形式。

3.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有专家指出,“翻译教学不是一味集中于文学翻译这一单一领域,而是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百科知识,加强各种应用类实用文体的翻译,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专业翻译人才的需求。”(郑庆珠,2011:45)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翻译能力较强的学生,不仅应该能够胜任文学文本的翻译,还应该胜任多种实用文本的翻译。但因为各种原因,各高校能够开设的实用类文本翻译一方面数量有限,另一方面因为教学时数的限制,往往只能引导学生入门、浅尝辄止。因此,在多样化改革实践中,课题组要求学生 “原则上不得选取文学类的文本进行翻译”,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能够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文本领域,深入挖掘该类文本的特性,解决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思考该类文本的翻译方法。调查结果显示,选取翻译报告的27名学生中,有25名学生认为,“翻译实践+翻译报告”的方式帮助他们“加深了对翻译的认识”,“提升了翻译能力”。

3.4 凸显专业特性增强课程吻合度

对于高等院校翻译专业课程设置中相关知识课程和论文写作课程开设不足导致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无话可写”的问题,课题组优化了课程设置,增开了大量与文学、文化、语言对比等方面相关的课程,使选择“学术论文”的学生有话可写。另一方面,由于翻译专业具有重实践、重技能的特性,课程设置中“语言知识与能力”和“翻译知识与技能”两大板块较重,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本进行翻译,正好跟上述两大板块的课程设置相吻合,学生从事翻译实践时也更加得心应手。因此,毕业论文多样化改革进一步凸显了翻译专业的实践特性,增强了毕业论文环节与课程设置的吻合度。

3.5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分类指导原则的实施,使有志于进一步深造的同学把学术论文撰写作为日后学术研究的练兵形式,使对翻译实践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文本进行翻译,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再依靠“重组+拼贴”的方式变相抄袭,都能认真地对待毕业论文,也愿意主动协调毕业实习、找工作和全国专业八级考试带来的工作冲突与压力,激发其创造特性,培养其创新精神。

4.不足与努力方向

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是一个不断实施与完善的过程,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在课题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三种形式中,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无法在短期内发表翻译作品,所以在毕业论文形式的选择上,学生选题主要集中在学术论文与翻译实践报告两类。因此,与翻译作品认证相关的静态管理文件是否完整并行之有效,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学校虽然开设有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但与毕业论文相关的讲座或课程还稍显不足。课题组认为,学院可以聘请校内外的专家教授开设一些专题讲座,讲授读书方法、论文写作方法、论文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方法等。还可以与学校图书馆合作,负责循环开设一些文献检索讲座,专门讲授各类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加大对学校购买的电子资源的利用深度和广度。

加大对教师的激励力度。学校虽然设有优秀毕业论文评选环节,但这一环节重在对学生的奖励,对指导教师却无法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建议学校出台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奖励办法》,从职称评定、科研记分奖励等方面加大对教师的激励力度。

5.结语

本研究针对翻译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多样化改革实践的需要,构建了本科毕业论文 “复式3333质量监控体系”并予以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思路。但应该看到,在高等教育从“大众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使本科毕业论文真正成为一个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环节,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1]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张祖平.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7(18):240-241.

[3]赵俊杰.本科毕业论文抄袭的检测与防范[J].安康学院学报, 2010(4):117-124.

[4]郑庆珠.本科翻译专业(BTI)教学探微[J].上海翻译,2011(1):44-47.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课题组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Soil课题组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高等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写作的问题透视与思考
课题组成员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