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换药室对烧伤患者焦虑情绪的分析和护理

2014-05-25李爱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5期
关键词:换药发病率门诊

李爱萍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5)

门诊换药室对烧伤患者焦虑情绪的分析和护理

李爱萍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5)

目的对门诊换药室对烧伤患者效率情绪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从我院门诊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接收的烧伤换药患者中随机选取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换药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用焦虑自制量表(以下简称SAS)对2组患者对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分,并对比。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的焦虑发生率为64.29%,对照组的焦虑发生率为62.86%,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发生率为3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后,SAS评分为(34.4±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2±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患者在门诊进行换药时会经常出现焦虑情绪,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换药护理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为创面愈合提供有利条件。

门诊换药室;烧伤患者;焦虑情绪;护理

临床上会将在热力、电力或者化学物质等因素的作用下,造成组织损伤的疾病统称为烧伤,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严重者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甚至造成死亡[1]。大部分烧伤都是由意外因素所导致的,不但会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危害,还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强烈刺激,并且会随着换药次数的增加而愈加强烈。但是如果不及时进行换药,就会对烧伤创面的愈合造成消极影响。而且患者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中,也不利于创面的愈合。为此,烧伤患者在门诊换药时,对他们进行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对门诊烧伤患者焦虑情绪的临床效果,我院从门诊中随机抽取了140例烧伤换药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门诊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接收的烧伤换药患者中随机选取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认知能力,且自愿接受研究。按照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70例,其中男30例,女40例,年龄为18~74岁,平均年龄为(48.7± 12.3)岁。从患者的烧伤面积和烧伤程度来看,有49例烧伤面积能为4%~7%,为浅Ⅱ度烧伤,还有21例患者的烧伤面积为1%~5%,为深Ⅱ度烧伤。观察组共70例,其中男32例,女38例,年龄为19~72岁,平均年龄为(47.6±11.4)岁。从患者的烧伤面积和烧少程度来看,有45例烧伤面积能为4%~7%,为浅Ⅱ度烧伤,还有25例患者的烧伤面积为1%~5%,为深Ⅱ度烧伤。将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烧伤面积和烧伤程度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2组对比有意义。

1.2 护理方法

2组患者均在我院的门诊进行换药处理,其中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换药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换药护理的同时对本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进行健康教育:门诊护理人员在为烧伤患者进行换药时,对于初次发生烧伤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他们烧伤治疗的基础内容,让他们充分了解烧伤换药的基本内容,避免他们因为烧伤带来的疼痛和烧伤部位的干预措施而产生焦虑情绪[2]。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将低温冷敷止痛的具体操作方法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并进行指导。②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根据烧伤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若患者烧伤创面的渗出液减少,并伴随感染,且烧伤面积较大的患者,尤其是在面部、关节等特殊功能部位的烧伤患者,需要护理人员对这类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进行心理干预时,一定要充分了解他们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然后再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烧伤程度等创面情况和预防感染对治疗的重要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治疗信心,缓解焦虑情绪[3]。③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烧伤患者在门诊进行换药时,他们的生理、安全和自尊需要都会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加需要家人和护理人员的心理支持。所以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并进行评估,鼓励他们的家属更多的对患者进行精神安慰,避免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增加。

1.3 观察项目及评价指标

在所有患者初次换药和进行护理干预之后分别对他们进行SAS评分。具体的评分标准[4]为:①<50分为无焦虑情绪;②50~59分为轻度焦虑情绪;③60~69分为中度焦虑情绪;④>70分为重度焦虑情绪。焦虑发病率为SAS评分>50分的发生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当P<0.05时,则表明每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干预前2组的焦虑发病率

对照组共有44例患者的SAS评分超过50分,焦虑发病率为62.86%,其中有21例为轻度焦虑,15例为中度焦虑,8例为重度焦虑;观察组共有45例患者的SAS评分超过50分,焦虑发病率为64.29%,其中有23例为轻度焦虑,16例为中度焦虑,6例为重度焦虑。经对比,观察组的焦虑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2组的焦虑发病率[n(%)]

2.2 护理干预后2组的焦虑发病率

对照组共有40例患者的SAS评分超过50分,焦虑发病率为57.14%,其中有20例为轻度焦虑,14例为中度焦虑,6例为重度焦虑;观察组共有24例患者的SAS评分超过50分,焦虑发病率为34.29%,其中有19例为轻度焦虑,5例为中度焦虑。经对比,观察组的焦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护理干预后2组的焦虑发病率(n/%)

2.3 SAS评分情况

护理干预前,观察组的SAS评分为(42.9±4.7)分。和对照组的(42.2±5.8),两组对比,SAS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后,SAS评分为(34.4 ±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2±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当人们对外界或者内心的思想感觉存在不愉快、畏惧、紧张等消极情绪,或者有不愉快的经历等,都被称之为焦虑情绪[5]。这种情绪会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在临床诊疗中发现,大部分的烧伤都是由意外造成的,对患者而言,他们不仅要承受烧伤在身体上产生的剧烈疼痛,还需要忍受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痛苦。在双重痛苦的影响下,他们就更容易出现焦虑情绪,且程度较重。他们会担心自身的外貌条件、肢体功能、生活能力、感情生活等是否会受到影响,会不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等,都是焦虑情绪发生的诱导因素[6]。为了舒缓他们的情绪,降低焦虑程度,就有必要在为他们换药的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转移他们对病痛的注意力,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有效预防精神性疾病的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进行心理干预的观察组的焦虑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SAS评分也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在对门诊烧伤患者进行换药处理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可以极大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为创伤的愈合提供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我们要正确判断和评价门诊烧伤换药患者的焦虑情绪,然后从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入手,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护理,降低焦虑对他们情绪产生的消极影响,提高患者自身调控能力,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做出有力的支持,促进烧伤患者的康复。

[1] 黄春霞,曾萍,陈萍红.门诊换药室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和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1(2):108-109.

[2] 李米红,张忠祥.成年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焦虑抑郁情绪分析[J].吉林医学,2011,8(12):320-321.

[3] 张美红,韩凤玉.烧伤科门诊换药室的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5(27):295-296.

[4] 仲华,方雪芹,许俊芳.门诊换药患者焦虑情绪及疼痛相关性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0(31):50-52.

[5] 崔丽萍,刘垠良,唐文睿,等.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的应用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1(1):95-97.

[6] 周琴,官浩,折涛,等.综合心理干预在颜面部烧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第9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2:7.

R47

B

1671-8194(2014)25-0359-02

猜你喜欢

换药发病率门诊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门诊支付之变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