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

2014-05-25瑛赵丽贞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5期
关键词:多巴潍坊市帕金森病

孙 瑛赵丽贞

(1 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山东 潍坊 262500;2 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山东 潍坊 2625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

孙 瑛1赵丽贞2

(1 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山东 潍坊 262500;2 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山东 潍坊 2625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PD)临床疗效。方法把32例帕金森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用采用西药美多巴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熄风定颤丸及西药美多巴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75%,纯西药美多巴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2.5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与临床症状的改善,都优于纯西药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巴金森病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帕金森病;熄风定颤丸

帕金森病又称为称为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6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1/100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1]。临床上主要症状为静态性震颤、行动迟缓,僵硬和走路困难等,其病情随时间延长而呈加重趋势,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方法是药物疗法,近年来随着对PD病机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药物被应用在PD的治疗中,但随着服药次数的增多,常常导致药物的疗效衰减、不良反应增多等情况。对此,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帕金森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32例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6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4年全国锥体外系疾病研讨会关于《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全国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3](试行)中的症候诊断部分进行辨证分型。

1.2 一般资料

治疗组男12例,女4例,年龄40~77岁,平均(62.5±4.2)岁;对照组男10例,女6例,年龄42~76岁,平均(65.3±5.5)岁。所有患者行CT和MRI检查,改良Webster评分≥6分。病情根据评分结果评定:治疗组轻度5例,中度9例,重度1例;对照组轻度3例,中度10例,重度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Webster评分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选用美多巴每次250 mg,每日2次,连续3个月。②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加熄风定颤丸(组方为龟板、天麻、制何首乌、僵蚕、川芎、白芍、石菖蒲等),每次6 g,每日2次,连续3个月。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帕金森病症状和Webster量表积分。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

1.6 疗效判定标准

按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3](试行)中的疗效评定标准部分,进行疗效的评定。根据UPDRS评分计算出进步率。进步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疗效等级标准划分为四级:进步率100%为痊愈, 50%~99%为显效,1%~49%为有效,<1%为无效[4]。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62.5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Webster积分改善情况

表2显示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1、P<0.05)。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Webster积分改善情况

3 讨 论

帕金森病的发生与遗传、年龄和环境等许多因素有关,致病因子相互作用导致自由基形成、突触核蛋白的表达异常和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等,最终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而导致发病[5]。目前西药治疗帕金森病采用多巴胺替代疗法,常用的药物有美多巴、金刚烷胺。西药治疗帕金森病虽有针对性强、能迅速改善症状等优点,但长时间服药容易出现耐药性,且不良反应也会逐渐增多,不能彻底地治愈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属中医学颤震的范畴,肝肾亏虚是其发病的本源[6]。熄风定颤丸组方中的药物具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延缓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以及解痉、镇静、抗惊厥等作用。临床上应用此方与西药联用时不但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还可以减少西药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在治疗PD的药物中,神经递质左旋多巴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基于其应用的局限性以及中医药治疗PD的良好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有着很好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罗明祖.神经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06.

[2] 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J].中华神经精神杂志,1985,18(4):256.

[3]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15(4):39.

[4] 汤湘江,雒晓东,黄培新.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06,24(5):44.

[5] 国华,宋军平.帕金森病发病机制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2,28(4):490-492.

[6] 邢力.周仲瑛治疗震颤麻痹的经验[J].中医杂志,1996,31(11):663.

R742.5

B

1671-8194(2014)25-0305-02

猜你喜欢

多巴潍坊市帕金森病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潍坊市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构建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观察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潍坊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素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和尿酸水平的影响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潍坊市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