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患者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2014-05-25王耀田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5期
关键词:入院神经功能危险

王耀田

(扬州洪泉医院,江苏 扬州 225200)

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患者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王耀田

(扬州洪泉医院,江苏 扬州 225200)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临床治措施。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3年5月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病例为病例组,按照病例对照研究1∶1匹配的方法,选择同期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存活病例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有87例死亡病例进入病例组,87例存活进入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与入院的时间间隔、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卒中史、入院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意识障碍、心电图异常为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患者的危险因素,调整年龄和性别因素后,发病与入院的时间间隔、糖尿病史、肾病史、入院神经功能损害评分仍为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与入院时间间隔长、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卒中史、入院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意识障碍、心电图异常是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的高危人群,其中发病与入院的时间间隔、糖尿病史、肾病史、入院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是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危险因素;独立危险因素

为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临床治措施,本文选择选择2007年5月至2013年5月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5月至2013年5月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病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存活病例为对照组。共有87例死亡病例进入病例组,87例存活进入对照组。病例组男性58例,女性29例;年龄为38~87岁,平均年龄为(67.85± 9.41)岁。对照组性别和年龄与病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按照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1],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调整性别和年龄因素的方法[2],筛选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02完成数据的录入、查重和逻辑纠错,采用SPSS 18.0计算数据的均数、百分比和率,并完成Logistic回归、卡方检验和t检验。

2 结 果

2.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考虑到多种因素之间的互相影响,为综合探讨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患者的危险因素,对各因素进行了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3]。最终进入模型的为发病与入院的时间间隔、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卒中史、入院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意识障碍、心电图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调整年龄和性别因素后,发病与入院的时间间隔、糖尿病史、肾病史、入院神经功能损害评分仍为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上升,据统计,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达130万~150万人[4],死亡病例近100万[5]。急性脑卒中病死率较高,致残率也高达75%[6],5年复发率约为30%[7]。识别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的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及早启动防控措施,对于降低该病病死率,提高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表1 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

表2 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的Logistic回归

本文沿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思路,Logistic回归分析为基本手段[8],对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筛选。结果显示,发病与入院的时间间隔、糖尿病史、肾病史、入院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是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临床进一步关注[9]。这提示我们在积极控制脑卒中病情的同时[10],识别院内死亡的高危人群,控制可能导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对于降低急性脑卒中病死率和患者致残率有这重要的意义。

[1] 黎宏斐.急性脑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71-72.

[2] 翟丽芳.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6):522.

[3] 马玉宝,李成文,李卫东.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时间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9):3380-3381.

[4] 赵爱云,史俊霞.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7):1879-1881.

[5] Chamorro A,Urra X,Planas AM.Infection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a manifestation of brain-induced immunodepression[J]. Stroke,2007,38(3):1097-1103.

[6] 康鸿雁.稳心颗粒治疗脑心综合征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2):251.

[7] 张道培,闫福岭.卒中相关性肺炎及其发病机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7,15(1):62.

[8] 潘凤华,秦勇,王辉.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6):455.

[9] LaowattanaS,Zeger SL,LimaJA,et al.Left insular stroke isassociated with adverse cardiac outcome[J].Neurology,2006,66 (44):477-483.

[10] 段红真.急性脑卒中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14(5):121-122.

R743.3

B

1671-8194(2014)25-0262-02

猜你喜欢

入院神经功能危险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喝水也会有危险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