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位思考,解读教材

2014-05-23张海生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年3期
关键词:菱形矩形表格

张海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解读教材时,我们大多尝试从编者的视角揣摩教材的编写意图,从教师的层面上探究教材细枝末节。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解读教材的终极目标是更有效地“用教材”开展教学,更有效地“用教材”发展学生。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堂可以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教材也应该“用学生的眼光”来解读,甚至让学生“尝试”解读教材。因此,解读教材需要换位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才可能真正做到“识庐山全貌”,欣赏到更“美丽的风景”。

数学教材的解读不像语文、历史等文科那样直观形象,读懂文字体会情感就OK,对于大多学生来说可算是“高山流水”,所以学生不会体会到它独有的“冰冷的美丽”。这就需要教师“弯下腰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先确定教材中哪些是该学的,哪些是需要重点学的,哪些是不用学的。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进行解读,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解读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如,解读人教版第十九章四边形时,由于本章知识安排非常有规律且图形直观,相对来说对于学生难度不大,我就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解读”第一部分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自己对平行四边形的解读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甚至是梯形部分,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十九章四边形,教材用了同样的方式和方法编排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因此,我用了同样的如下表格帮助学生解读教材,共分成了五步或者说是五个层次,第Ⅰ层的重点是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知识部分,给学生事先准备好表格,引导学生自己解读定义、性质和判定的文本部分,会画平行四边形并用字母表示,这个层次要求较低,大部分学生能顺利解读,但对于更深层次的或者是学生漏掉的知识需要教师补充解读(如表所示)。帮助学生理清教材的编排意图,知道是以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三个元素数量和位置关系为载体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进一步延伸辐射到矩形、菱形、正方形甚至是梯形的学习,教材也是如此安排的,让学生后继学习“有章可循”。第Ⅱ层是以题型为载体引导学生解读数学知识中包含的方法和思想,学生一般也是对表面现象的叙述和解读,对于题型学生还能解读,但是对于方法和思想就很难把握了,这就需要教师的再次补充解读(如表),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到达此层次,真正的“数学解读”还没有完成,最关键的是第Ⅲ层,学生利用表格“简记”自己的“收获”,将教材解读“内化成”自己的认识,这也是一个“再解读”的过程。

鉴于上面的教材解读,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自己在解读教材中学习教材,学生有了三层的解读,对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和解读就变得简单而轻松,只需循此法类比学习就可以了。学生有了自己解读教材的习惯,我们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换位思考,解读教材”的魅力所在。

(作者单位:山东博兴县纯化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菱形矩形表格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改进的菱形解相位法在相位展开中的应用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统计表格的要求
化归矩形证直角
从矩形内一点说起
本刊表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