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幸福的人
2014-05-23王三阳
王三阳
提起海宁,人们便情不自禁地想到令人心驰神往的钱塘江潮,想到让人流连忘返的硖石灯彩、陈阁老宅,想到王国维、徐志摩、金庸,想到驰名海内外的海宁皮革……在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上,又一道迷人的景观正在形成——这就是海宁市紫微小学的幸福教育。
一、凝神聚力,探寻教育的真谛
2013年10月29日上午,在紫微小学的报告厅里,来自上海、河南、江苏、江西以及浙江本省的300多人济济一堂,共同分享由全国幸福教育联盟主办的第九届幸福课堂观摩研讨会。开幕式上,海宁市教育局局长和全国幸福教育联盟主席一起为紫微小学成为联盟基地学校揭牌,大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为这一时刻的到来,紫微小学整整为之筹划准备了两年。
为了继承和发扬紫微精神,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和品位,2012年春天,徐晓良校长会同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反复讨论,征求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意见,厘定了“让每个学生享受优质教育,为每个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
学校从老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出发,着手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其二,不仅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而且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
借鉴全国幸福教育联盟的理念,徐晓良校长对于培养学生的目标进行了解读:孩子的幸福童年是让他们拥有快乐的校园生活,通过在校学习,获取未来幸福人生的资本,为孩子今后人生奠定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徐晓良说:“幸福教育呼唤文化和精神教育,更要呼唤创造和创新教育,我们理解的幸福教育就是将这些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一种追求的过程,学校就是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孩子经历这种体验与追求的过程,最终使学生从主要由教师赋予其幸福逐渐转变为主要由自己去创造和享受幸福。”
从构建幸福课堂入手,紫微小学致力于把“课业”变成一种幸福,将幸福教育落实到课堂。与此同时,关注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幸福事件:制造一串串校园“关键事件”,让孩子在幸福中长大。
紫微小学前身为米业学堂,创办于1906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学校曾两次获得“全国红旗大队”、三次获得“省红旗大队”,六次获得“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先进集体”,三十七次获得“省体育先进单位”,荣获“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和省“示范小学、绿色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卫生先进单位、健康促进金奖学校”等众多荣誉称号。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学校高扬幸福教育的旗帜,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为一所体现百年教育传统、彰显紫微文化、师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幸福家园,并引领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享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著名品牌学校。以“提升质量”和“特色创建”为重点,构建“资优教育”体系,努力为家乡海宁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彰显特色,树立区域教育品牌
徐晓良认为:“办学校办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他积极推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在两所学校分别引进了VIS校园环境识别系统。在紫微小学主通道上建立“文化主题长廊”,让学生每天一走进学校,就浸染在浓浓的教育氛围之中。将各个楼层布置成“特色教育长廊”,分别呈现学校的“体育”“艺术”“德育”“教学”等特色。校园环境文化特色的创建,为校园精神、文化的最终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创建特色学校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2年,紫微小学举行了以“探索奥秘,放飞梦想”为主题的第二十届科技节和以“阳光童年,活力紫微”为主题的第五届体育艺术节,这是二次创新、盛大、成功的节日,充分展示了紫微小学科技体艺教育的新气象。有三个突出表现强烈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第一,项目多。在科技节上举行了“狂想50年后的科学技术”报告会,“地球一小时”、科幻画和小论文写作讲座,小发明赛、风筝赛、纸飞机赛、小课题展评等活动,覆盖了全校师生,辐射到热心家长。第五届体育艺术节上,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开幕式,田径运动会,教职工趣味田径运动会,举行了“千人现场书画比赛”“中高段体育游戏”展示活动、“游戏与学科整合”培训、学校第三届达人秀比赛,低段家庭亲子游戏等共12项活动内容。
第二,成果丰。科技节参加学生达7000余人次,638人次获奖,评出了7个优秀组织奖、5名优秀科技辅导员、73名紫微小科星和11名优秀家长志愿者。1名学生当选为嘉兴市少年科学院小院士,2个课题获全国第一届李四光少年儿童科技奖。还有风筝、小课题、小发明合计16件在嘉兴、海宁获奖。体育艺术节参加学生总数达8925人次,评出了紫微小学“十佳体育艺术小明星”“十佳家长”和“十佳班主任”。我校学生还在海宁市的器乐比赛、田径比赛、轮滑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可以说,这两个节日为全体学生搭建了自我展示、自主参与的活动平台,通过学习、展示和锻炼,全方位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充分践行“让每个学生享受优质教育,为每个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学校办学理念,为构建“和谐、文明、健康”校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时间长。科技节和体育艺术节都历时二个月,在这四个月时间里,全体紫微人“探索奥秘,放飞梦想”,“强身健体,活力四射”,共同创造了盛大而又美好的节日,全方位地活跃了校园文化,提升了学生素质。
为了进一步彰显紫微小学的特色,徐晓良校长为学校发展进行了系统规划:
1.不断丰富德育新内涵。在巩固《雏鹰争章与综合实践活动优化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在综合实践领域开拓创新,增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多重功能,将研究的重点落到提高学生文明程度上来。在活动中育人,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开发心理辅导资源,完善在小学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学会与他人、与社会环境、与自然能和谐相处。endprint
2.努力赋予体艺新思路。进一步推进体育艺术“2+1”工作,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推进轮滑进校园活动,提高轮滑运动水平。继续发挥“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优势,规范制度建设,加强管理,总结和积累体育工作先进经验。在保持优势的基础上,加大先进经验、优秀成果的宣传力度。从新的角度继续开展《全国三代人游戏与童年》课题研究,把游戏与日常课堂教学相结合,让游戏更富生命力。协助搞好万方羽毛球基地建设,力求将羽毛球打造成我校新的体育特色项目,并逐步扩大优势和社会影响力。继续巩固已有的艺术优势,将各个艺术类小组建设纳入到学校文化建设的范畴中来。继续做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中小学生电影进校园工作。利用学校“体艺节”系列活动,找到体育艺术新的发展点,进一步提升学校体艺工作内涵。
3.积极拓宽科技新渠道。继续发挥青少年科技协会紫微小学分会的作用,强化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继续发挥青少年科技协会紫微小学分会的作用,强化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成果的积累,给予学生展示的舞台,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保持原有科技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将海宁硖石灯彩引入课堂,将科技教育与校园文化密切联系。充分利用学校“科技节”的契机,发挥师生特长,展示学生个性,为校园文化再添灿烂一笔。
三、合作交流,提升师生全球视野
2012年12月18日,紫微小学师生一行42人赴香港保良局庄启程小学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交流访学活动,师生们直观、真实地了解香港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人文特色等。师生们进入了香港庄启程小学的课堂,感受到中西文化交融的课堂氛围和上课方式。每个孩子与香港当地的同龄小朋友结成“1对1”小伙伴,一起参与课堂学习。在国内习惯“排排坐”的孩子,都爱上了香港活泼生动的教育模式:老师和同学可以席地而坐地上课,老师用微笑鼓励每一个学生,注重开发学生的个人潜质,培养学习兴趣等。圣诞音乐会上,感受到了香港朋友的多才多艺,在联欢中朋友之间结下了深刻的友谊。访学期间,大家参加了香港学校的课堂教学和资优课程的学习,亲身体验香港教育教学的特点,感受资优特色环境中的学习方式,还进行了天才表演,才艺展示,参加了庄启程小学的新年音乐会等,学生们感慨万千,获益良多。
关于香港访学的初衷,徐晓良校长细致地介绍说:“读天下万卷书,行世界万里路。游学古已有之,东西并倡。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是游学,徐霞客、沈括的成就之路靠游学,《圣经》记载的东方五学士是游学,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是游学。游学对学习来说,从来不可或缺。五日行虽然很短暂,但我们还是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变化。同学之间的沟通多了,学会了互相帮助;跟优秀的孩子结为朋友,树立了未来的学习目标;厌恶以应试为目的死记硬背学英语的同学,体会到了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家在学校人人夸赞‘小公主、‘小王子,感受过人才济济的国际化环境之后,也开始认知到自身的不足,懂得了谦卑,懂得了分享……”
徐晓良校长说,“让孩子们早日去了解世界,让孩子们把世界带回中国。”香港只是紫微小学国际游学的开始,坚定地踏出第一步,就会有更多的步伐。国际游学就像是一道桥梁,把紫微孩子的梦想放飞到世界各地,再将世界上更为开放、宽容的教育理念带回海宁。2013年夏,学校组团赴新加坡,先后访问了新加坡“培青小学”和“圣法兰西斯卫理公会教会学校”。
的确,游学是以“爱”名义的“放手”。让孩子在最无忧无虑的年龄,飞往属于自己的天空,寻找自己的梦想,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往往胜过无数次苦口婆心的说教。而孩子在开阔眼界之后,也会获得成长,学会感恩,发自肺腑地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访学之举的确意义非凡。
开阔了教师教学视野。改变一味封闭的教学现状,通过与省内名校的交流,提升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思路。紫微小学不断扩大交流的力度,在保持与江、浙、沪友好学校的交流以外,加强与香港知名学校进行交流往来,开阔教学视野。学校积极加入浙江省教育厅“千校结对”行列,与江苏南京金陵中学实验小学、上海卢湾区师专附小等结对学校进行深入交流,实现长三角地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香港保良局庄启程小学校长崔桂琼女士为海宁市几十所小学的校长、老师作了题为《香港教育大题小做》的报告,让老师们深受启发。感受到访学带来的实惠,学校决定,将实现教学合作交流,进一步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
朱冬春老师曾获得浙江省教学技能比武三等奖,嘉兴地区“高质量、高效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和二等奖,并多次在海宁市级以上教学研讨活动中承担研究课,获得好评。作为海宁市校本研修先进个人、海宁市教科研先进个人,香港访学依然让她获益很多。
香港访学活动虽然已过去十余天,但6位老师带领36名学生,一路浩浩荡荡的过程,不光是学生忘不了,就我个人来说,可能是今生难忘的。在难忘之余很感叹徐校长的魄力,有勇气带领学生走出国门学习,这样的校长不光在海宁,在国内可能没几个的。同时,也赞叹紫微小学家长的鼎力配合,能报名参加活动的家长,是非常开明的,思想是很先进的,有这样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一定很棒。
在与庄启程小学师生接触的整整一天半时间里,除让我感受到了接待尊贵客人的礼仪外,冲击力较大的是教学方式的差异。比如,庄小崔桂琼校长与孩子们交流,学习应该先“苦”还是先“甜”的问题,他们提出的观点是先“甜”后“苦”,她认为,刚开始只有让孩子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他们才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学好。我们学校一位小朋友提出,他觉得应是先“苦”再“甜”。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其实是教育文化的差异,都是有道理的,后者是相对于孩子学习的角度来说,苦学的结果是美好的未来;前者是对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来说的,想要让学生喜欢一门学科,首先得从喜欢任课老师开始,现在所倡导的课始激趣导入、任务驱动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让我感觉精妙的是,吴老师不像内地的大部分教师那样,把知识的过程和结果全部呈现,而是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在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和体会规律,而且感悟也是分层次的,先是每一次剩余多少个的提示,接着按要求小组设计游戏规则,最后是小组间的比赛环节,其实都是在启发学生感悟。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到下课时,老师也没有把规律告诉学生,只是说“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研究只能到这里了。”我发现有许多孩子还意犹未尽。这不是我们教育所想到达到的效果吗?这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曾经在一本杂志上描述东西课堂教学差异的一句话,同样是课上到最后,老师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中国学生都说“没有了,我都懂了。”西方国家的学生说“老师我有问题……”我们真要反思啊!endprint
通过访学,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知识的学习不在于量多,而在于兴趣,激发研究的动力。我们许多老师往往觉得教得很累,但其实孩子们的智力问题并不是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想学而造成的。所以崔校长提出,先要让学生“乐学”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如果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一开始就能调动起来,老师还愁什么呢?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我们还得想办法转变一些观念和行为。
打开了学生访学渠道。香港保良局庄启程小学和海宁市紫微小学正式成为姊妹学校。庄启程小学的学生到紫微小学回访,与学生一起上课。庄启程小学校长与紫微小学行政人员和老师进行教学管理经验座谈交流。庄启程小学的学生来到紫微小学的部分班级,与紫微小学的孩子共进午餐,一起举行联欢活动。
四、广建平台,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2013年的暑假,张忠萍带着本班的学生一起进行“爱心义卖”,2天时间,20位小朋友共卖《海宁日报》750份,加上捐款,共计1007元,全捐给了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孩子们尝试了失败,学会了与人沟通,学会了分享,懂得了挣钱的不易,收获很多。
张老师是嘉兴市十佳班主任、海宁市名师,她指导的“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小课题获得浙江省二等奖,“有关限塑令的执行情况研究”获“李四光少年儿童科技奖”,“爱护眼睛远离近视”获全国小课题比赛一等奖。
张老师说:“我们学校非常注意为孩子创造广泛接触社会的机会,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受到锻炼。”
我们几个小卖报童,手拿一叠报纸,头戴一样的帽子,齐声唱着《卖报歌》,来到了客运中心,开始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卖报!
刚开始,我觉得卖报这件事情一定很简单,这二十份报纸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卖光。但是,当我一走到顾客面前,真正要开口叫卖时,喉咙口就像堵着一块大石头,话都说不出来,好不容易从嘴巴里挤出几个字来,声音却小得像蚊子叫,要对方低下头来再听一遍才能听懂。可想而知,前面几个顾客都是甩甩手拒绝了我。这时,我的心里像被泼了一盆凉水,丝毫感觉不到高温的热度,心里凉凉的。这时,妈妈把我叫到一边,对我说:“儿子,你在课堂上妙语如珠的表现哪里去了?加油啊,大胆一点!”经妈妈的一番鼓励,我重新鼓足勇气,深呼吸了一口气,向一位叔叔走去,满面微笑地说:“叔叔,您好,请您买一份报纸吧,一元一份!”叔叔微笑着拒绝了。我微笑着说:“谢谢,再见!”紧接着我还是面带微笑地连续问了好几个等在候车室的乘客,他们都一一拒绝了,这时我心想:问了这么多人都失败了,一定是我的方法不对。于是,我换了一种方法:把报纸的名称说出来,并把今天的头条跟顾客介绍一下。我对一位大姐姐说:“姐姐,您好,这里有新出版的《海宁日报》,内容十分精彩,请您买一份吧!”还真别说,这种方法真的起效了。那位大姐姐果然掏出了1元钱,笑盈盈地说:“好呀,小弟弟,我要一份!”就这样,我卖出了平生的第一份报。
接下来,我又更自信地、顺利地卖出了一份、两份……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了一次又一次!当我把全部报纸卖完时,心里真是比得到任何礼物还开心,自豪地对妈妈说:“我把报纸卖完啦!”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一元纸币和沉甸甸的一元硬币,认真地数着我的“战果”,特别珍惜。
以上是四(4)班潘天璠同学写的《卖报记》,文章结尾写道:
最后,我把卖报纸得来的钱和零花钱全都捐给了希望小学,虽然钱不多,但里面的意义却是无论多少钱都不能换来的,因为这些钱不是爸爸妈妈给的,而是我通过自己的劳动换来的!
“通过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掷地有声的话语中透露孩子内心深处那份掩饰不住的喜悦,难道还有比通过自己劳动换来的成果更加珍贵的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