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农牧业工作
2014-05-22郭健
郭健
编者按: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按照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全国党刊研究联合会开展“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征文活动的要求,本刊特开设“全面深化改革全国党刊联合征文”栏目,编发区内外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稿件,为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助力。
经济社会生态/全面深化改革全国党刊联合征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农业和农村改革的目标要求,提出了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等重大改革举措。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2014年,内蒙古的农牧业工作要着眼于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以改革促发展。在工作着力点上要做到四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改革创新。争取在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培育与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构建上有新突破,在国家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建设上有新进展。二是更加注重质量安全。产量与质量并重,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因追求数量而放松、忽视质量,持续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三是更加注重资源环境保护。坚持当前生产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将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纳入重要日程,守住耕地、草牧场的红线,并逐步提升耕地质量和草原植被盖度,大力发展节水农牧业,加强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牧业永续发展。四是更加注重科技人才培养。坚持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牧民固农,用科技进步破解资源约束难题,实现节本增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大力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一是在稳定农作物总播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前提下,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二是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观念,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广以喷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种植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继续开展粮、油、糖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带动粮食大面积稳产增产,带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作物覆盖率达到74%以上。四是稳定发展蔬菜生产。在设施蔬菜重点发展区,建设一批蔬菜绿色高效标准化示范园,不断提升我区蔬菜自给能力。
第二,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一是努力提高畜牧业比重。充分发挥农牧结合的双重优势,做优做强草原畜牧业,做大做强农区畜牧业。二是着力抓好肉牛肉羊生产。科学优化生产布局,通过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养殖,来实现秸秆和粮食的过腹转化增值;通过选育提高和杂交改良,推进单产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引导鼓励工商企业、社会资本大力发展肉牛肉羊育肥,推动做大肉牛肉羊育肥规模,做强育肥基地。三是大力推进奶源基地建设。推进中小养殖户的规模化改造,鼓励乳品企业和社会资本开展奶源基地建设,引导乳品加工企业把奶源基地作为企业的“第一车间”,推进自控奶源基地建设。四是大力发展建设养畜。发展牧区生态家庭牧场建设和农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在农区和牧区各扶持500个生态家庭牧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带动新建规模养殖场5000个。
第三,以种业、农机化和信息化为重点,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一是抓种源建设。良种是提高农牧业产出效益的最关键因素,是农牧业增收的最有效手段,可以说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种植业方面,重点扶持一批以玉米、马铃薯为主,规模大、实力强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供种能力;进一步强化种子监管,建立种子质量倒查机制,确保种子质量安全;抓好高产优质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使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畜牧业方面,要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继续深化种畜场改制,采取引入社会资本、融资上市等方式,推动牛羊种畜生产市场化;抓好种畜禽特别是种羊质量鉴定,到“十二五”末把我区建成全国最大的种羊和种牛冻精生产输出基地。二是切实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开展大宗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活动,扩大农机购置补贴面,鼓励种养大户和农牧业机械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牧业机具,推动农牧机械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整地作业,创新以农机大户、合作社为主体的推广模式,实现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三是大力推进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助推作用,抓紧完善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以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为依托,为农牧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加强农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电子商务;继续做好设施农业物联网、数字化养殖等技术的应用推广工作。四是抓好农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不断深化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继续加大现代农牧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发展农牧业科技成果托管中心和交易市场;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农牧业科研机构与企业和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搞联合研发;加大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提高农牧业科技贡献率。
第四,切实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是“产”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要坚持一手抓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手抓执法监管,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在生产环节上,要加快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管理、生产过程管控、产品准入准出等制度,严格证前审核把关和证后监管;大力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稳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积极对农牧民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推行生产全程监控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健全农牧产品质量监测制度;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违禁添加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确保农畜产品生产环节安全可靠。在监督环节上,要切实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执法监管。建立完善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四级监管机构,加强县乡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尽快提高执法监管能力;深化专项整治和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积极推进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追溯体系建设,加强例行监测、监督抽查、风险评估和检打联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第五,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一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草原保护制度。强化草原执法监督检查,加大对基本草原保护、划定等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全面推进半农半牧区的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确立基本草原保护红线,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依法保护基本草原。二是落实好草原补奖机制各项政策。2014年是草原补奖机制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总结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成效、制定下一个五年实施方案的关键之年。要积极探索禁牧草原恢复后科学合理适度利用机制,出台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实施意见。三是实施好草原生态重点工程项目。继续做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项目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搞好技术支撑,确保工程项目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四是加强人工草地建设,推动草产业发展。严格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和规划要求,以牧草良种补贴政策为引导,以草原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人工草地建设,提高优良牧草生产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推动草产业发展,提高饲草料供给能力。
第六,扎实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加强产业化园区和基地建设。以七大主导产业为重点,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大力招商引资,积极推动企业重组联合,打造一批精深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度高、辐射带动面广的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培育销售收入在10亿元、100亿元规模级的龙头企业,推动农牧业产业化集群、集聚发展。全力推动“三个五”工程(即打造5个全国家喻户晓的内蒙古草原羊肉品牌,建设5家年存栏100万只以上的大型肉羊养殖联合体,培育5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肉羊加工领军企业),推动肉羊产业成为继乳产业和绒产业之后,第三个走向全国的农畜产品主导产业。二是完善企业和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牧户”等多种形式,建设标准化原材料生产基地。鼓励龙头企业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将加工、销售环节的部分收益让利给农牧户,使农牧民和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三是强化品牌培育。采取民办公助形式,以企业为主体,引入专业机构,开展我区绿色农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充分利用国内外重要展会平台以及各类媒体,展示我区农牧业优势品牌,提高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四是发展农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休闲农牧业。积极组织落实好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增加马铃薯、蔬菜贮存能力。大力发展休闲农牧业,通过示范创建带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风情浓郁的休闲农牧业产品品牌。
第七,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牧业。一是开展农牧业清洁生产技术示范工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安全用药、旱作节水等适用技术,继续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引导企业开展秸秆固化、直燃发电、沼气等的能源转化和综合利用。二是加快推进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组织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开展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试点建设、试验研究;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档案,完成样品库、数据库、资料室“两库一室”建设;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继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示范建设,稳步发展农村牧区沼气;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
创新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农牧业改革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全面深化农牧业和农村牧区改革任务重、难度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顶层设计与试点试验的关系,处理好胆子大与步子稳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改革。一要坚持稳中求进。“稳”,就是稳定党在农村牧区的基本政策,稳定土地草牧场的承包关系,坚持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进”,就是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新型经营体系,解放和发展农村牧区社会生产力。二要统筹兼顾“三农三牧”。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要同等重视农牧业、农牧民和农村牧区,既要解决农牧业问题,又要解决农牧民问题,还要统筹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农村牧区稳定的问题。三要增强底线思维。以大局稳定为前提,加强重大问题调研,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不要急于求成,坚决防止借改革之名行侵害农牧民权益、侵占土地草牧场之实。当前,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草牧场承包关系。目前,内蒙古土地草牧场承包关系总体是稳定的,但也存在承包期合同不规范、不完整,土地草牧场纠纷多发等问题,主要是二轮延包不完善、不到位。稳定和完善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承包关系,要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稳步推进。一是积极推进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工作量大、面广、情况复杂,涉及全区415万农牧户的切身利益,要抓紧抓实,积极稳妥推进。二是推动土地草牧场规范流转。土地草牧场流转,要鼓励,要引导,更要规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农牧民的关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不下指标,不搞强迫命令;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牧民土地承包权益,这是流转的底线。要以经管、草原监理体系为依托,加快建立土地草牧场流转公开市场,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和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机构,为农牧民流转土地草牧场提供价格评估、指导合同签订及法规政策咨询等服务,确保土地草牧场流转规范运行。
第二,加快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这是深化农牧业和农村牧区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谁来种地养畜”、“怎么种地养畜”问题的应对之策。要与有关部门联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凝聚工作合力;要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地位的前提下,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农牧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发展现代农牧业,鼓励农牧户以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股份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生产。
第三,大胆探索,破解融资难的问题。一是改进农牧业投融资方式,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银行和社会资本投向农牧业。筹建农牧业融资担保公司,以解决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的贷款难问题。二是创新农牧业抵押担保方式,包括土地草牧场等经营权的抵押和农牧业生产设施的抵押,联合金融机构开展试点,解决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三是要培育农牧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提升自我服务能力。四是创新农牧业保险形式,推动完善农牧业保险种类和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着力推动养殖业保险的发展,开展肉牛、肉羊等畜禽类动物政策性保险试点。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
第四,继续深化农垦经营机制改革。依托垦区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优势,充分发挥农垦在建设现代农牧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将国有农牧场纳入惠农惠牧政策范围,实现垦区与地方资源共享;继续抓好垦区危房改造工作,保质保量地把这项民生工程抓好。
责任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