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2014-05-21陈冬梅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4年2期
关键词:合作化责任制土地

陈冬梅

【知识链接】

1.土地改革。

(1)时间:1950年冬—1952年底。

(2)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解放区三亿多人口强烈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3)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核心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历程: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6)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农业合作化运动。

(1)时间:1953~1956年。

(2)原因: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方式: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礼,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核心内容: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实现集体经营。

(5)历程:从1953年春,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选,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955年,政府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底,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6)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1978年。

(2)原因: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经验不足,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目的:建立人民公社是试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

(4)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和规模,扩大合作社的规模,产品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

(5)历程: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6)评价:这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国民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也使“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2)原因:“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奠定了政治前提;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安徽、四川两省改革试点取得成功,党中央决定在全国进行推广。

(3)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

(3)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土地的经营方式和产品的分配方式。

(4)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5)改革的方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重难点解析】

1.分清两次分田的不同。

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没有改变土地的私有性质,农民获得的是土地的所有权,可买卖、处置等。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保持土地公有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只获得土地的经营使用权,没有土地的所有权,不得买卖、处置。

2.分清两次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土地改革中,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农民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分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变与不变。

责任制改变的是经营管理方式和分配方式,改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统一经营、共同生产的方式,实行“分田到户”,农民获得了经营管理权;改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吃大锅饭、按需分配的方式,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获得了收益权。作为农村改革实行的主要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也就是土地的公有性质不变,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

【中考真题解析】

例1 (2012·南京)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农村社会调查,就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以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捕捉有效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粮食产量增加”说明是有关农业发展的历史事件,再结合"1952年”即可判断出是土地改革的完成,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B项发生在1956年,C项发生在1958年以后,D项是在改革开放后实行的。故选A。

例2 (2013·泰安)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大变化,其中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建国后农村四次土地政策调整的准确把握。四项措施中只有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泛滥,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其他三项都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选C。endprint

例3 (2012·河北)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大包干”、“包产到户”,可知说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项是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项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项是盲目扩大公有制规模以致造成严重损失,均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关。故选D。

【试题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建立时,广大农民迫切的要求是 ( )

A.得到土地 B.反腐败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实现工业化

2.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

①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 ( )

A.归农民所有 B.归乡镇所有

C.归集体所有 D.归国家所有

4.关于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改革前我国农村各地都维持着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中国土地法大纲》是这次土改的指导文件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指导土改的基本文件

D.这一时期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也进行了土改

5.建国初期,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此,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进行土地改革

C.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社 D.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6.1953—1956年我国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改革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农业合作化运动

7.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是因为 ( )

①当时农民非常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②当时农民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 ③当时农民很难使用机械化农具 ④让本来比较富裕的农民更富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人民公社这一社会基层组织妨碍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

A.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B.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C.政社合一不利于经营管理

D.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9.流行语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流行语与“大跃进”运动属同一时期的是 ( )

A.抗美援朝 B.人民公社化

C.红卫兵 D.打破“大锅饭”

10.在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曾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

②对国情认识不足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④急于求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

( )

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②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抽样份数:18529户)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 )

A.城市 B.农村

C.国有企业 D.政府机关

13.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读右图,安徽省某县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到1982年呈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农业合作化的推行

C.人民公社化的推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14.中共中央1982年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该“一号文件”着眼于 ( )

A.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B.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C.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16.下列关于农村改革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农村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D.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是党和政府推动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endprint

17.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经历了多次重要变革,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是 (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 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农业合作化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19.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 )

①实行土地公有制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③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④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农业丰则基础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说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下列历史事件对解决“三农”问题不利的是 ( )

A.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B.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1966—1976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D.近年来普遍实行的农村合作医疗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冬,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在政府的组织下,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硬是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了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当年喜获丰收。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

材料二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三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出现材料一中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农村怎样的生产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邓小平的责任制”指什么制度?有何意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指的是我国哪方面的成就?该发明有何意义?

(4)依据以上材料和问题的设置,你认为促进我国当今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2.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现在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阅读下表建国以来党的十六个“一号文件”,回答问题。

表一 改革开放初期党关于“三农”问题的五个“一号文件”

表二 新世纪党关于“三农”问题的十一个“一号文件”

(1)表一中的“包产到户”指什么历史事件?五个“一号文件”和该制度有何关系?

(2)自2006年公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号文件”后,推进新农村建设越来越成为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和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表二为建设新农村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3)分析表一和表二,指出党在改革开放初期和新世纪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和措施有何异同?

(4)阅读表一、表二中的十六个“一号文件”,你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

一、1.A 2.D 3.A 4.C 5.C 6.D 7.A 8.A 9.B 10.C 11.A 12.B 13.D 14.A 15.D 16.A 17.D 18.B 19.C 20.C

二、21(1)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2)在计划经济下,农民集中劳动,生产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农民缺乏生产自主性,收入少(也可答吃“大锅饭”的弊端)。(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科技方面的成就。意义:极大地促进了水稻产量的提高,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4)农民积极性的提高;正确的政策(制度);科技创新;等等。

22.(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五个“一号文件”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了肯定。(2)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保障机制;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差距等。(言之有理即可)(3)同:都旨在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稳定。异:改革开放初期改革旧体制,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侧重于生产关系的调整;新世纪则重在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侧重于提高生产力。(4)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渐进的过程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化责任制土地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探析
责任制助产护理结合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让作业成为学生创造的乐园
门诊护理服务中首问责任制的作用分析
分土地
农业合作化运动
责任心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