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合成橡胶行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分析
2014-05-21钟向宏
谭 捷,钟向宏,李 伟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茂名分公司 研究院,广东 茂名 525011)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合成橡胶工业走过了一条国内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道路。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合成橡胶工业体系。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轮胎工业以及基础建设步伐等的加快,我国合成橡胶的生产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除了丁苯橡胶(SBR)[包括乳聚丁苯橡胶(ESBR)和溶聚丁苯橡胶(SSBR)]、聚丁二烯橡胶(BR)、丁基橡胶(IIR)(包括卤化IIR)、氯丁橡胶(CR)、丁苯热塑性弹性体(SBS)、聚异戊二烯橡胶(IR)、丁腈橡胶(NBR)和乙丙橡胶(EPR)在内的8大基本合成橡胶胶种之外,还生产丙烯酸酯橡胶、硅橡胶、氟橡胶以及氯化聚氯乙烯等特种橡胶产品。目前,我国合成橡胶装置生产能力和消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随着以轮胎为代表的橡胶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合成橡胶行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
1 生产现状
2010年,随着广东茂名鲁华化工有限公司1.5万t/a IR生产装置以及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化公司3.0万t/a溴化IIR(BIIR)生产装置的顺利投产,我国合成橡胶8大基本胶种全部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2012年,我国又先后有多套合成橡胶新建或者扩建装置建成投产,是近年来生产能力增长最快的一年。山东华懋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新建的10.0万t/a BR以及10.0万t/a SSBR生产装置建成投产;朗盛-台橡(南通)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新建的3.0万t/a NBR生产装置建成投产;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新建的20.0万t/a ESBR生产装置建成;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新建的8.0万t/a BR装置建成投产;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新建的4.0万t/a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和2.0万t/a加氢SBS(SEBS)装置建成投产;山东神驰石化有限公司3万t/a稀土IR装置建成投产;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化公司3.0万t/a稀土BR项目建成投产;浙江杭州浙晨橡胶有限公司新建二期5.0万t/a ESBR生产装置建成投产。
进入2013年,我国又有淄博鲁华泓锦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0万t/a IR装置、中国石化茂名石化公司10.0万t/a BR装置、国内单套装置产能最大的IIR项目——盘锦和运6.0万t/a IIR项目、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化公司3.0万t/a稀土IR生产装置、扬子石化金浦橡胶有限公司10.0万t/a BR装置、浙江传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10.0万t/a BR橡胶装置建成投产。截止到2013年8月,我国8大合成橡胶的总生产能力已经达到471.0万t,其中SBR占35.18%,BR占31.32%,SBS占18.68%,NBR占4.46%,CR占1.76%,IIR占4.25%,EPR占0.95%,IR占3.40%。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合成橡胶生产厂家,生产能力达到37.5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7.96%;其次是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生产能力为34.0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7.22%;再次是中国石化齐鲁石化公司,生产能力为30.0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6.37%[2-3]。
由于生产能力的增加,我国合成橡胶的生产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中国石油的生产能力有较大的发展,所占比例也相应提升,而中国石化由于产能增加有限,虽然所占比例仍处于国内第一,但有所下降。2013年,中国石化(含所属合资企业)的生产能力合计达到165.5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35.14%;中国石油的生产能力为104.5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2.19%;其它企业(外资独资和民营企业)的生产能力为201.0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42.67%。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合成橡胶的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将越来越小,而其它企业所占的比例却越来越大。2013年我国主要合成橡胶生产厂家以及各胶种的产能情况见表1[4-5]。
表1 2013年我国主要的合成橡胶生产厂家情况
2 进出口情况
虽然近2年我国合成橡胶的生产能力有较大增长,但由于装置大都在下半年建成投产,当年的产量增加不多,加上需求量的增加,导致产品仍需要大量进口。
由于产不足需,我国合成橡胶产品仍需大量进口。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合成橡胶(包括胶乳)的总进口量为144.53万t,同比减少约0.39%。其中8大主要品种(不含胶乳)的进口量合计达到121.05万t,同比减少约1.56%。除SBR、NBR以及IR之外,其它品种的进口量同比2011年均有所减少。其中进口增长最多的是SBR,进口量达到32.45万t,同比增长约8.96%;减少最多的是SBS,进口量为4.86万t,同比减少约32.41%。
在进口的同时,我国合成橡胶也有少量出口。2012年我国合成橡胶(包括胶乳)的出口量为22.24万t,同比减少约23.78%。其中8大合成橡胶品种的出口量为17.17万t,同比减少约27.83%。除IIR、NBR、IR以及EPR之外,其它品种的出口量均同比2011年有所减少。其中出口增长最多的是EPR,出口量达到0.34万t,同比增长约61.90%;减少最多的是SBS,出口量为1.70万t,同比减少约64.95%。近几年我国合成橡胶各胶种的进出口情况见表2[6]。
表2 近几年我国合成橡胶主要品种的进出口情况 万t/a
3 消费现状
近年来,我国合成橡胶(含胶乳)的表观消费量不断增加。2007年表观消费量为355.21万t,2010年增加到442.85万t,同比增长约7.52%,2012年的表观消费量为501.48万t,同比增长约8.07%,2007年~2012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约达到约7.14%。8大基本胶种的表观消费量为404.89万t,同比增长约9.36%。其中SBR的表观消费量为147.52万t,同比增长约10.12%;BR的表观消费量为102.57万t,同比增长约14.63%;SBS的表观消费量为67.96万t,同比增长约15.30%;CR的表观消费量为7.33万t,同比增长约8.75%;EPR的表观消费量为22.75万t,同比减少约6.18%;NBR的表观消费量为20.99万t,同比增长约7.64%;IIR的表观消费量为28.70万t,同比减少约4.68%;IR的表观消费量为7.07万t,同比减少约2.48%。近几年我国合成橡胶(含胶乳)的供需情况见表3[7]。
表3 近年来我国合成橡胶(含胶乳)的供需情况
4 未来装置新建或者扩建情况
今后几年,我国仍将有多套合成橡胶生产装置将建成投产。其中IIR主要有北京燕山石化公司9.0万t/a(含卤化IIR),辽宁盘锦振奥化工有限公司二期6.0万t/a,天津陆港石油橡胶公司6.0万t/a,大庆石化公司6.0万t/a,台塑合成橡胶公司(宁波)5.0万t/a,浙江信汇合成新材料有限公司7.0万t/a(含卤化IIR),山东神驰(东营)石化有限公司10.0万t/a,山东京博石化公司5.0万t/a,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福建)莆田5.0万t/a以及扬子金浦与兰州石化红叶公司合资6万t/a装置等;NBR主要有申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新建3.0万t/a,中国蓝星石化天津公司4.0万t/a,英萨-金浦(南京)合成橡胶公司6.0万t/a,俄罗斯西布尔(Sibur)与中国石化合作在上海建设的5.0万t/a装置等;EPR主要有吉林石化公司二期4.0万t/a,北京燕山石化公司8.0万t/a,日本三井化学与中国石化合资在上海化学工业园区7.5万t/a,山东玉皇化工5.0万t/a,陕西延长石油集团6.0万t/a,韩国SK全球化工公司在浙江宁波5.0万t/a,辽宁盘锦振奥化工有限公司10.0万t/a,重庆长寿化工有限责任公司8.0万t/a,山东东营天弘化学有限公司9.0万t/a,德国朗盛公司在江苏建设16.0万t/a生产装置等;IR主要有吉林石化公司5.0万t/a,淄博鲁华泓锦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0万t/a,北京燕山石化公司3.0万t/a(已经在2013年5月建成投产),青岛伊科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抚顺的4.0万t/a,辽宁盘锦振奥化工有限公司5.0万t/a,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3.0万t/a,宁波金海德旗化工有限公司3.0万t/a,福建炼化公司3.0万t/a,中国石化与俄罗斯西布尔控股股份公司合作在上海新建5.0万t/a,兰州石化公司5.0万t/a以及山东红阳化工科技有限公司3.0万t/a生产装置等;BR主要有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15.0万t/a,淄博齐翔滕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0万t/a,扬子石化金浦橡胶有限公司10.0万t/a(已经建成投产),茂名石化公司10.0万t/a(已经建成投产),镇海炼化公司的6.0万t/a,辽宁胜友橡胶科技有限公司3.0万t/a,浙江传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10.0万t/a(已经建成投产),台塑石化(宁波)公司5.0万t/a,上海华谊丙烯酸公司7.0万t/a,江苏煦和集团6.0万t/a等;SBR主要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山西北方兴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与西班牙戴纳索(Dynasol)管理有限公司合资建设的10万t/a SSBR,山东诸城市国信橡胶有限公司10.0万t/a,浙江维泰橡胶有限公司10.0万t/a以及巴陵石化公司3.0万t/a SSBR装置等;SBS主要有大庆石化公司8.0万t/a,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所属蓝星集团公司5.0万t/a,宁波科源石化公司7.0万t/a,台湾李长荣化工公司10.0万t/a,台橡(南通)实业有限公司3.5万t/a SEBS扩能,山东东营经济开发区10.0万t/a以及中国石化巴陵石化2.0万t/a SIS加氢装置等;CR主要有中国蓝星集团在阳高龙泉工业园区建设8万t/a,重庆长寿化工公司扩建到4.0万t/a,四川长宁县计划新建5.0万t/a,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计划新建5.0万t/a以及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新建2.0万t/a装置等。
如果项目能够按照计划实施,预计到2017年,我国合成橡胶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750.0万t。其中SBR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200.0万t,BR将达到约200.0万t,SBS将达到约120.0万t,IIR将达到约70.0万t,NBR将达到约40.0万t,EPR将达到约60.0万t,IR将超过60.0万t,CR将达到约30.0万t。这些新建或扩建装置的建成投产,将极大地提升国内合成橡胶的供应能力,届时我国合成橡胶绝大部分胶种的产能均将出现过剩。另外,外资和民营企业的生产能力将成为国内最主要的合成橡胶生产来源,未来的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
5 我国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分析
今后几年我国合成橡胶工业仍将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但发展速度将有所减缓,预计2017年对合成橡胶(含胶乳)的表观需求量将达到600~620万t,其中8大合成橡胶胶种的表观需求量将达到500~520万t:其中SBR 180.0万t,BR 130.0万t,SBS约85.0万t,IIR 43.0万t,NBR 30.0万t,EPR 35.0万t,IR 15.0万t,CR10.0万t。
我国合成橡胶的产能虽然近几年增长较快,但装置开工率不是很高;传统技术仍占主导地位,部分品种缺乏核心技术;我国生产的SBR产品只有1500、1502、1712、1778等几个主要牌号,与国外拥有几十个牌号的大型合成橡胶公司相比,差距较大;BR产品以镍系为主,稀土产品虽然有装置投产,但产量少,牌号少,而国外有钴系、钛系、锂系、稀土、镍系等多个系列,上百种牌号;EPR产品只有少数几个低门尼牌号,缺少用户需求的高门尼牌号产品,而国外有近百个牌号;NBR虽然牌号较多,但实际生产牌号不超过5种,而且都是通用胶种,而国外牌号却高达300余种。用于高档轮胎及高档胶鞋的溶液聚合SBR主要依赖进口,SBS系列产品中高附加值的SIS、SEBS产量也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亟待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合成橡胶品种如BR、SBR、NBR以及SBS等的生产能力已经能够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甚至有一定过剩。IIR、EPR以及IR等品种目前虽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但由于国家有关部门缺少对市场的调研,盲目提出并大张旗鼓地鼓励发展这些品种,导致很多企业纷纷新建或者扩建生产装置,造成产能过剩,而且还使得原料供应失衡,更为主要的是所生产的产品均为普通产品,附加值较低,导致各企业之间无序竞争加剧。
由于我国今后几年仍有大量新建装置建成投产,拟建和在建的合成橡胶生产装置需要审时度势,应按照市场规律及近期市场的容纳程度,重新进行可行性论证,合理有序地进行新装置的建设,防止无序竞争。对已建生产装置,企业要进一步挖潜增效,精细管理,节能减排。ESBR、BR、SBS等品种具有较强的技术核心支撑,市场占有率较高,产能将出现过剩,应该采取措施限制或减少新建装置的建设;相对而言,EPR和IIR(尤其是卤化IIR)需求量大,国内产能不足需要加快发展。
同时,应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有关企业应该积极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工业试验开发,开发自有技术,形成具有特色的核心技术,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以及多生产高附加值的专用牌号产品,大力发展国内急需的稀缺品种,如卤化IIR、NBR和氢化NBR(HNBR)、EPR、SSBR、低顺式BR(LCBR)及一些特种合成橡胶,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产品质量要与国际标准接轨,以满足用户要求,进一步提升国内合成橡胶的整体技术水平,使我国由合成橡胶生产大国逐步向世界"强国"转变。另外,应加强应用开发。目前,我国8大合成橡胶基本胶种均实现了国产化,且产能均在不断增加,但有些胶种,尤其是近几年新建投产的如溴化IIR、稀土BR以及IR等,虽然装置已经投产,但下游开发力度不够,导致装置开工率低,所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销路还不是很畅通,应该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装置开工率,并积极与下游用户做好应用推广研究,否则将会影响这些产品的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崔小明.我国合成橡胶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J].化学工业,2010,28(11):18-23.
[2] 赵红.十二五期间我国SR技术发展趋势[J].橡胶工业,2011,58(12):759-766.
[3] 王锋,荔栓红,梁滔,等.我国合成橡胶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并购趋势[J].中国橡胶,2012,28(22):13-15.
[4]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秘书处.2012年国内合成橡胶产业回顾及展望[J].合成橡胶工业,2013,36(3):163-166.
[5] 晓铭.合成橡胶产业生产发展加速[J].中国化工信息,2013(24):6-7.
[6] 2010-2012中国海关统计相关数据[EB/OL].(2013-1-15)[2013-10-17].http://www.customers.gov.cn.
[7] 董昱.2012年国内橡胶市场回顾与2013年展望[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3(3):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