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域下艺术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利用
2014-05-20张迎春
张迎春
摘要:艺术类大学生英语水平较低是我国各艺术类院校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分析了艺术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非智力因素的原因,说明了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在多模态视域下,试从渗透社会责任和社会需求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情感沟通,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善待失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志和毅力;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施教,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学习态度四个方面来开发和利用艺术生的非智力因素,解决英语学习难题。
关键词:艺术生;英语学习;多模态;非智力因素
艺术类大学生英语水平较低是我国各艺术类院校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这既对日益增长的国际文化交流造成了困难,也对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知识的习得受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其中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智力因素是指基本属于先天形成的,与认识直接相关的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兴趣、动机、信念、意志、性格、世界观等方面,完全依赖于后天的教育、培养和开发。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充分发挥有促进作用,对智力的某些弱点有补偿作用。因此,如何开发和利用艺术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英语成为他们熟练掌握的交流工具,是有效地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关键。
一、艺术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非智力因素原因
(1)缺乏内在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动力。高校艺术生因其特殊的招生考试制度和录取标准(主要以专业课为录取标准,文化课录取分数相对其他专业偏低),大多从小就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到音乐、美术、舞蹈、绘画等专业课的学习上,而对文化课的学习却是少之又少,也不够系统,这直接导致他们英语基础弱、底子薄。艺术生虽然知道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他们听不懂、看不懂,对英语学习就产生了抵触心理,自然就毫无学习兴趣和动力可言。
(2)意志薄弱,轻易放弃。艺术生受所学专业的影响,大多个性张扬,情感丰富,他们一旦感觉英语学习目标过高,一时难以实现,就会因为得不到成就感而产生畏难情绪。他们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意志和信心,甚至会因为贪玩厌学而抵制学习英语。
(3)自我评价过低,自卑心理过重。艺术生由于英语成绩长期落后遭受打击,在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英语挫败感,加之缺少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心理调整能力,还会把这种失败错误地归因于智力方面的先天落后,做人自卑,做事消极,完全丧失乐观和自信。
(4)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良的学习习惯是很多艺术生英语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既指学生的学习随意性强,学习心理状态不稳定,英语学习受到太多的情绪影响,不能按时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也指英语学习方式和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下。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已成为阻碍艺术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亟待解决。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动力协调作用,英语教学和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二、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动力作用。非智力因素中的动机目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巨大推动力,特别是当这种学习动力与社会责任融合于一体时,就会成为学生个体发展的持久推动力。
(2)强化作用。非智力因素对英语学习活动有强化功能,特别是其中的兴趣、情感和意志能强化学生的进取心,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持久的兴趣、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是学习活动的鼓舞性力量,能帮助学生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整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
(3)补偿作用。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先天不足有明显的补偿作用,尤其是意志和性格的弥补功能更大。一个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如乐观自信、认真负责、持之以恒、沉着稳定等,可以坚持学习动机,稳定学习情绪,保持学习热情,调节心理活动,进行自我监督和反馈,克服先天的智力因素障碍,提高学习质量。
(4)制约作用。非智力因素中各项内容对智力发展的制约都非常大,在学习上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对智力活动的制约最明显,有什么样的态度和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智力水平。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作用、强化作用、补偿作用和制约作用。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他们始终保持较强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产生高度的责任感、义务感和使命感,有明确而持久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强化学生自己能够坚持计划和实现目标的自信心,敢于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的个性品质,能够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善各种智力因素品质,协调其他非智力因素,共同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多模态视域下在英语教学中开发和利用非智力因素的途径
(1)渗透社会责任和社会需求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动力,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驱力。动机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外在动机与短期成功有关系,而内在动机则根源于个人对所做事情本身的兴趣,与长远的成功有关系。任何人的学习,总是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的。现阶段艺术院校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因为英语是一门必修课,英语成绩直接与奖学金、综合测评挂钩,或为了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这种学习动力是一种外在动机,无法让艺术生长久地保持英语学习兴趣。
因此,要使学生产生真正地学好英语的内在动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联系社会实际,合理采用讨论、情景模拟和辩论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洞察国际形势和社会发展情况,规划和展望自身发展和职业生涯,一方面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英语是一种必备的国际化交流工具,他们肩负着社会文化建设和国际文化交流的重任;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英语也是他们在人才市场谋求理想职位以及开创理想职业人生的必需技能。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会以坚强的毅力和决心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endprint
(2)注重情感沟通,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情感是人们内心感情和态度的表露。良好的情感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催化剂。教师要整合语言、姿势、眼神等各种符号资源,表现出对学生真诚的关爱和理解,缩短师生心理上的距离。当学生不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信任,对教师的热爱和依赖感就会不断增强,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得到加强。
教师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教师评价学生的语言应是正面的、乐观的、积极向上的,使学生多获得一些满足、快乐和自豪的情绪体验,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强化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利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长处来带动其薄弱环节的进步。同时,教师要看到“由学生个体差异所带来的需要、动机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差别,并由此对不同层次、秉性各异的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激励。” 对性格外向的学生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可以适时地指出他们的不足,以期更大的进步;而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则要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
非言语交流是教师开拓师生间情感沟通渠道的另一种有效方式。非言语交流贯穿于英语教学过程的始终,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教师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胜利的手势或一个满意的眼神都会向学生传递一种向上的力量和一种精神的鼓舞。社会心理学家把用于教学领域的非言语交流概括为三类:动态无声的、静态无声的和有声的。英语教学中经常使用的非言语交流有体态语、人际距离以及言语中的语气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非语言形式与学生沟通情感,利用自己积极乐观的心境、饱满热情的情绪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从而唤起学生心理上的认同,激励学生行动上的协同。
(3)引导学生善待失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志和毅力。英语学习是一个目标语输入—目标语输出—错误修正—内化巩固的复杂过程。学习者会因为母语的负迁移、过度概括、学习方式不科学、本民族文化因素影响等原因遭受各种错误和失败。失败在所难免,可一旦出现,学生便很容易变得颓废、消沉而从此形成情绪上的恶性循环如畏难、不愿参与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要在情感上主动理解、关心他们,引导他们坦然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失败,及时帮助他们转化“失败者”的心态,还要在组织英语教学活动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他们克服挫折、坚持目标、追求成功的勇气和力量。
为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去感染、引导学生,或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设置一定的困难,有目的地磨炼学生的意志,或设计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的提问或练习,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或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听录音、记单词、写日记、限时限速阅读,以培养学生的坚持性和自觉性。同时,让学生学会凭借意志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强迫自己用平静的心态面对失败造成的恐慌、受挫和悲观失望等情绪,发展健康的个性,提高自控力。
(4)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施教,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艺术专业的学生大多性格活泼大方、有个性,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学生展现自我的最佳场所,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如情境交际法、小组竞赛法、头脑风暴法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不论组织何种教学活动,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让学生在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的同时认识到英语的实用性,以及在各自专业中的交际用途,培养他们热爱英语学习的积极学习态度。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大致的性格分类,利用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开展小组讨论活动。
总之,非智力因素如学生的心理素质及个性品质等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在多模态视域下,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开发这些非智力因素有利于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有利于艺术院校大学生学习英语困难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为社会的文化事业和国际文化交流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胡永晖.英语口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48—149.
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