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英语动词短语习得

2014-05-20钟丽霞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语义

钟丽霞

摘要:英语动词短语的分类、结构上的固定性、语义上的完整性,在英语动词短语和短语区分上都是最重要的几个组成部分。基于此,针对其特点部分进行全面的探讨,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习得阐述,以期能够为英语习得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英语动词短语;认知语言学;意义整合;语义

中图分类号:H319.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1-0138-02

对于语言学习者或者是二语学习者而言,动词短语是学习中非常难以驾驭和掌握的一部分。从学习者的普遍反应中,可以归结出两点困难的原因:一是动词和小品词的搭配毫无规律,二是动词和小品词的简单相加并不是正确表达动词短语意思的方式。鉴于此,诸多语言学家很早就开始对动词短语这一现象加以关注和深入展开研究探析。

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动词短语这一现象也逐渐受到了认知语言学家的高度关注,并对短语动词多次进行各种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证的方法来对比传统教学法究竟和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的教学法存在着哪些不同。因为英语动词短语是由动词和小品动词两部分构成的,在语义整体性上也有着不同的性质,且承载着语言的最重要部分,所以不管是传统语言学还是近年来新开发的认知语言学,都将其纳入主要的研究范围内。两者的不同在于,句法特征是传统研究主要侧重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对于语义难免缺乏考察。而语义和句法表现实质在认知研究中是主要揭示的现象。

一、动词短语的语义特征

明确地来说,词组是词的一种形式的扩展,在单词自由组合的同时还表达着对自身每一个成分的总和意义[1]。而短语则是小句子的浓缩,它是一种高度的凝练,在语言结构上能够高度凝练地独自表达出来。其次,它所表达的意义,不能轻易由字面意义来判断。鉴于短语所表达出的意义是固定且完整性的,所以我们可以在句子中,就出现的短语动词,采用单个的动词来替代。

例1:deceive替代take in,review可以去替代run thiouygh。由于该特征,一个动词短语同样可以借助词义的隐喻的扩展机制,也可以是多义的。

例2:

a. the farmers could see the pianes coming in over the fields.(arrive)

b. the girl came in looking worried.(enter)

c. the soldiers are waiting for new orders coming in any time.(receive)

d. it was dark inside the wood , and no sunlight cane in at aii.(resch)

在以上四个例子中,除了例子b,其他的在come in运用和表达的意义上,都是在其本义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义的扩展手段进而得到的引申,且具有语义特有的隐晦性。

二、认知教学法的研究视角

“为不同的思维和表达的目的,以代替的方式来解释情景的能力”是认知语法家兰盖克提出的意象概念解释,对具体场景做出的一个抽象概念化的定义。比如,英语中,我们可以将意象图式的形式运用到小品词的基础意义呈现上,并把它诠释出来[2]。针对哲学和认知的角度两方面,在批评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时候,莱考夫和约翰逊二人就隐喻理论特别做了全新的诠释,他们认为,隐喻的本质是就一件事的经验来理解另一件事或经验。坦白地说,就是运用我们自身的具体经验来理解那些抽象或无法言表的经验。那么同理,当小品词的引申意义需要被阐释说明时,隐喻阐释的理论就有了“用武之地”。比如: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动词“UP”它的基本意思是:下去,下来,卧倒,下降。如果利用兰盖克提出的射体和地表概念去分析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这四个词义,以四个意象图的方式来表示,然后再观察(如下图1)。

上图中的小圆圈,在此视为语义中的主体,即射体。相对的空间以坐标结构为概念表达,同时也是标题的象征。而射体的运动方向,则由箭头来表示。a、b、c、d则分别代表着UP的四个基本义的意向。

在不同基本义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方式来实现UP的其他三个意象引申义。如在基本义箭头指示“向上”的基础上,借助隐喻理论加以引申。当抽象的数量域被空间域映射到时,PU的引申义就得出来了。当基本义“在上面”的时候,将空间域投射到等级域上;UP的引申义同样亦可被推出;当等级地位居高且基本义已经完成的基础上,空间域在往数量域投射时,就可以完全彻底地将UP的引申义推出来。(即事情完成多到已经达最终完成界限)。当投射到事件域上的时候,引申义“把某物锁好、系好、粘紧、钉牢等”等就被推出来了。当基本义是箭头朝上的指示时,空间域投射到方向区域后,“从南到北”就可推断出UP的引申义。

三、认知语言教学法的过程研究设计

(一)变量对比

在这里,可以把教学的方法视作实验的自变量。分别安排两组进行教学对比;实验组实施认知的动词短语教学法,普通组沿用传统动词短语的教学法,经过一定的授教学习期后,再采取受试(一般控制在两次)的问卷方式来得出最终的实验数据。且以前后两测中的成绩为因变量。

(二)问题研究

1.动词短语的传统教学的主要方法。

2.实验组和普通组在规定期限内截止后,知识水平结果好坏与否。

3.对认知动词短语教学法受教过程,实验组学生所持的看法以及信息反馈。

4.结束试验期,在后测中被实验学生是否能能全完地掌握并有效地使用认知教学法。

5.认知教学法从长远来看是否在学生的动词短语习作中起到有高效率的促进作用[3]。

(三)被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某校高一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自行定立),选择两个英语学习成绩相当的班级,且各班人数尽量保持一致。在全面达成均衡协调,没有大的问题后,可随机将两个班级以普通组和实验组的方式划分开来。每周在实验组和普通组进行定时(具体时间可自行安排)动词短语授课,在教学期限内,两个班级除了在教师教学方法上有所不同外,其他诸如教学老师、教学内容、授课时间等方面都要一丝不差地使两个班级保持一致。

普通组,教师的教学方法,依旧坚持沿袭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分析总结。实验组,则采用认知教学法的方式,在对小品词的基本义和小品词引申义进行详实的分析、阐释时,可再用意象图式理论与隐喻理论来作辅助。以此作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对动词短语意义的深入理解。

(四)研究工具与研究过程

1.问卷调查和测试是实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这里必须保证要有两次的设计。通常实验开始前要安排一次,以确保准确无误地掌握试验组和普通组学生以前(特指:初中)阶段,教师动词短语授课方式和过程等信息,以便于经过数据的抽象显示和比较,准确概括出传统动词短语授教的方法。

2.针对学生初中阶段课本上出现的一些动词短语,经过详实的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将一些常用或者课本高频率出现的动词短语总结整合出来,同时在此基础上,就学生动词短语知识的水平掌握情况,设计出一套前测试卷,作以初步摸底检测。然后根据学生现存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这里特别要注意:前测试卷最好是以100道主观题组成,每道题中有出现动词短语的部分都要加以翻译。当然,这些题目中所涉及到的动词短语必须要保证80%的学生熟知率,对于那些出现频率不高或者极少运用的动词短语,则最好控制在20%以内。

3.在实验组和普通组规定对动词短语不同方式的教学时限截止后,结果如何,可再专门设计出一套后测试卷,对两组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作以检测。当然,若想要全面地前测出学生的知识汲取量,最好选择多种题型(如:选择题、翻译短语动词等),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保证30%~40%的是既没有在课本中出现,也没被课堂拿来讲解过的新动词短语。

4.除了后测之外,对于实验组还要另外增加一次问卷,就学生对认知教学法所持的看法,以及后测中对动词短语的理解和加工进行调查,以便于进行工作总结和改良教学以后研发拓展中存在的不足。

就语言不断使用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角度来说,动词短语无疑是一种知识和文化的结晶。它不仅有稳定性的结构和整体性的意义,同是还因其特有的多义性而成为语言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动词短语的习得上,其动词短语的整体语义并不是结构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故而在学习中更是成为一个重点和难点区域。所以在动词和小品词的语义以及语义扩展隐喻机制分析上,我们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有效地结合意义整合理论,来辅助短语动词的语义特征和形成机制的学习和掌握,进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最终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卫国.浅谈高中英语学习中动词及动词短语的识记及应用[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3,(1):13-15.

[2]李康.英语运动动词的认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4):5-10.

[3]卢军羽.英汉动后论元事件交替现象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6-9.

猜你喜欢

认知语言学语义
语言与语义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构式语法与句法浅析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深+N季”组配的认知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
修辞的基础——语义和谐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