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语标记语和英语听力理解

2014-05-20谢怡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听力理解英语

谢怡

摘要:在一项以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实验对象的听力实证研究中,发现对照组(采用含有话语标记语的听力材料)所理解的语篇信息要明显多于实验组(采用不含话语标记语的听力材料),结果表明话语标记语在听力理解中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对理解低层信息的作用更为显著。

关键词:英语;话语标记语;听力理解

中图分类号:H319.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1-0150-02

一、引言

话语标记语是话语层次上的标记,是构成口语或书面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部分连词(如and, so, but)、副词(如actually, namely)、感叹词(如well, oh)以及某些短语或小句(如first of all, I mean, according to)等。它们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产生语用制约作用[1]。

话语标记语是近年语用学领域的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有不少实证研究探讨话语标记语对L2听力理解的影响[2~4],但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不能充分地证明话语标记语对L2听力理解有促进作用。有研究表明,学习者在语篇层面的信息理解力要弱于在句子层面[5~6]。另有研究指出,在调查学习者理解了多少信息的同时,还很有必要调查他们在理解不同层次信息上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7~8]。因此,调查话语标记语对理解语篇中不同层次信息的作用,可以为学习者的听力理解情况提供更细致、更准确的说明[9]。

二、实验设计

本文在前人所做实验的基础上,在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开展一项实证研究,提出以下问题:话语标记语对学习者的听力理解是否有促进作用?对不同层次上的信息理解有何影响?以期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实验材料

实验所采用的听力材料是一个录音短篇,主题是How to get straight As,制作成“有标记版本”和“无标记版本”。

(二)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为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在读的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共167名。实验前一星期,所有学生参加了一场四级听力测试。根据得分情况,实验对象被分成了70人的实验组(采用无标记版本)和81人的对照组(采用有标记版本)。T检验证明两组的听力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三)实验工具

实验工具是与录音内容有关的6个问答题,其中3题是与中心内容或主题相关的高层信息;另外3题与支持中心内容或主题的低层信息有关。

(四)实验过程

实验开始前,两组都被告知在听的过程中可以记笔记以及明确任务是什么。然后在实验组播放“无标记版本”的录音,在对照组播放“有标记版本”的录音。录音结束后,每个实验对象收到一张印有6个问题的试卷,在纸上用中文或英文写下问题的答案,写的过程中可以参考自己的笔记。实验结束后,所有答卷回收评分。

(五)评分标准

每个问题的标准答案按照信息点进行划分后作为样本,最终得到13个信息点(6个高层信息点和7个低层信息点)。实验对象每写出样本中的一个信息点,或者与信息点意义接近的词语就可以计1分,拼写或语法上的小错误忽略不计。

三、实验结果

把实验对象写下的信息点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后,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信息点统计

组别NMSDtdfP对照组816.281.748-4.5031490.000实验组705.111.389表1显示,实验组所获得的信息点的平均值为5.11,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28,而且P<0.05,表明两组在获取信息点的数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也就是说,话语标记语对实验对象的听力理解有积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分析话语标记语对不同层次的信息是如何影响的,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就不同层次信息点的得分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低层信息点统计

组别NMSDtdfP对照组814.151.001-7.3401490.000实验组703.030.851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所获取的低层信息点的平均值是3.03,要低于对照组的4.15,而且P<0.05,表明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或者也可以说,话语标记语对实验对象在理解低层信息上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表3高层信息点统计

组别NMSDtdfP对照组812.250.942-1.8001490.074实验组701.970.932表3显示,在统计高层信息点的获取量上,实验组的平均值为1.97,而对照组的平均值为2.25,虽然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但是P=0.074>0.05,表明这种差异性并不显著,也就是说,话语标记语对实验对象在理解高层信息上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如在理解低层信息方面大。

四、讨论

通过这项实验可以得到:

1话语标记语对L2学习者的听力理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Blakmore以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为基础,从认知—语用的角度为此结论提供了有力的解释。她认为,为了交际成功,说话者在生成话语时会利用一些语言手段为听话者寻找认知语境和话语信息之间的关联提供指引,帮助听话者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话语标记语就是其中最有效的语言手段之一。在理解录音材料时,听者可以利用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制约性识别话语间的关联性,缩短话语理解的过程,从而提高听力理解的速度和准确性。

2话语标记语对L2学习者理解不同层次信息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根据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听力理解过程包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基本的信息处理模式。本实验的实验对象为独立学院的大二学生,他们的听力水平多停留在对单词、短语、句子等低层信息的理解上,较多地采用“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模式,比较依赖能够引导他们寻找前后句子间关联性的话语标记语。即使他们能听辨出出现在语篇层面上的一些话语标记语,但因为较少采用“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模式,不能有效地把它们运用到对高层信息的理解上,因此话语标记语对理解低层信息的作用要明显好于高层信息。

猜你喜欢

听力理解英语
Top—Down与Bottom—Up如何促进听力理解
浅析大学英语六级听力对话中的隐喻
图式理论在师范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对高三MHK教学方法的科学研究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