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情交融理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2014-05-20郭君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感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认知与情感交织与融合的过程。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知情交融理论应用于教学中,通过确定目标、设计方案、建构情境、延迟评判和教学后记,实现知情交融、相互促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知情交融;情感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1-0061-02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

1传统性理念:视学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受体

古往今来,教育一直被看作是塑造与改造学生的使令性工作,自觉或不自觉地遵从倡导“教师权威”、坚持“知识本位”和宣扬“精英主义”的价值取向,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漠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顾学生意愿,一厢情愿地把学生“修理”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表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受体而非主体,只是旁观者而非参与者,只是教学的容器而没有个性的展现,致使学生主体意识淡薄。

2唯认知倾向: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内化

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们一直强调知情交融,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人们往往重理轻情。普遍把认知视为个体发展的主要引导因素,而把情感体验置于认知的从属地位,只注重课本知识的理性传播,忽视了情感经验的积累、情感的感受能力和表达体验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更多地关注认知对情感体验的影响,而较少关注情感体验对认知的影响。重知识传授轻体验内化,重理智控制轻情感调节,似乎只要传授的知识越多,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越高,结果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劳,而效果却不甚明显。

3陈旧性观念:忽略学生的内在需求

可接受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学生能不能接受和愿不愿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是教师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因为能不能接受主要受制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而愿不愿接受则取决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情感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学习意愿。由于受传统的以认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理论的影响,部分教师对教学基本矛盾,只从认知方面考虑,局限于教学客观要求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缺乏情感方面的考量,忽略了教学客观要求与学生现时需要之间的矛盾,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内心需求及感受,片面强调说教、灌输及理论教育,损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意愿,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对学习内容的不认同。

4封闭性教学:将学生囿于学校小课堂

虽然实践教学占据一定的课时比例,但相对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仍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生被束缚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系统的理论体系,科学地安排教学,使得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教师具有更为丰富的知识体系和更高的权威。随着经济和信息化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不再只局限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社会上各种价值观念涌向学生,如何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实际,切实提高大学生认识、参与现代社会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如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如何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反思意识、情感能力、职业素养的要求等等,使学校小课堂面临着极大的挑战[1]。

5有效性缺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大困惑

当今的高职学生及其家长选择学校时,普遍考虑的是学习掌握一种技能,然后就业,他们求学和完成高职学业后的第一目的比较单一。因而有部分学生觉得职业专业课才有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可有可无。特别是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而就业的质量、层次和大学生在校的专业成绩、工作能力等直接相关,一方面刺激大学生更加注重专业学习,一定程度上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另外一方面就业压力更加刺激了大学生个人利益观的膨胀,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讲授的公而忘私、先人后己等高尚价值观无疑与极端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相对立,致使极少部分大学生抵触甚至嘲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

二、知情交融理论概述

(一)内涵

知情交融,是指在一定条件的作用下,个体的认知与情绪相互影响,形成知情和谐、良性循环的心理状态[1]。

(二)理论基础

1德育思想基础——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积极的“情感动力系统”。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目标要完全统一,以使学生的“心灵活动的能力以及把自己的心灵献给人们的能力”更为加强,使生活充满光辉和喜悦。他强调学校要教会学生知识,使学生热烈地爱科学、爱学习和爱学校,“使书籍、科学、学校和智力财富成为学生的主要爱好和主要兴趣。”更要使受教育者得到人格的完善,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把追求智力充实的、丰富而美满的精神生活当作他们的重要理想。同时,他指出,学校要通过积极的正面教育,杜绝空谈崇高的理想,激发学生处于潜意识状态的道德情感,实现知情交融,促进其全面发展。

2哲学思想基础——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是一种全面、自由而又充分的发展,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对一个人的发展程度起决定作用,即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同时,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要“确立有个性的人”,而个性的充分发展就是“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全面发展是指个性的全面发展,即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都得到独特性、个性化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尊严、承认人的价值、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随着知情交融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发展,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表面认识与体验逐步上升到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与体验,并不断改造、丰富、发展自己的心理活动,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和强大内驱力,乐意接纳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最终实现全面发展[2]。

3教育学思想——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 一是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二是学习材料必须对学习者具有潜在的意义。换言之,第一个条件涉及到学习者是否愿意接受教学材料,主要属情感因素的范畴。第二个条件涉及到学习者能否接受教学材料,主要属认知因素的范畴。只有实现这两个条件,才能使课堂学习向着有意义的方向发展。因此,知情交融教学模式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发展方向。

三、知情交融理论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一)确定目标——树立有意义学习理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是多维的,但其具体实施的目标则是帮助学生学会发展,即使每个学生主动地、全面地、独特地、个性化发展。因此,师生要树立有意义学习理念,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内在的认知与情感价值,生成发展性教学目标,通过教师引导,促进学生能动性的有效发挥,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促使自己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主动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教学中的新知识相互作用,生成自己的理解、体验和感悟,从而优化升级自己的知识结构与经验系统,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二)设计方案——追求教学实践寓教于趣

“寓教于趣”是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的心理基础,也是知情交融的基本心理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要了解学生的所爱、所想、所适、所能、所重、所需,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期望,既要确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教育目标,又要明确意识、信念、责任三位一体德育目标,设计适合学生兴趣的活动方案,展现教学内容的内在力量,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燃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课堂不仅传播知识,还是人性养育的殿堂,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有所期待、有所表现、有所感悟、有所满足,并通过交流、反思、探索,产生情感共鸣,形成思想共识。

(三)建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1设置生活情境,满足内心需求

选择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如就业问题、社交问题、心理问题、感情问题等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促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认知变化,实现愉悦式的主动学习。

2设置新闻情境,激发时事热情

信息化时代,时事热点焦点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也是大学生极为关注的资讯。对于自己关注的事物,人在情绪上就会表现出主动和愿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设置新闻情境,将理论内容通过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焦点体现出来,激发了学生关心时事、了解民生的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情绪与认知的良性互动。

3设置模拟情境,唤醒学习情感

在教学中结合教材与学生的特点,创设模拟情境,将书本的静态知识生动化,鼓励学生参与、发现、研究、探索,体验学习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失败的沮丧,发挥学习潜能,激发强烈的求知欲。[HJ1*3]

参考文献:

[1]孙俊才.知情交融及其德育理论探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6.

[2]郭君.反思与建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广州: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情感操纵的人有多可悲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情感移植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