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2014-05-19孙博文
孙博文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利率风险现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基于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中央银行多次调整基准利率的背景,在利率敏感性缺口理论基础上,研究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情况。发现我国大规模银行普遍存在“借短贷长”的畸形资产负债结构问题,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关于大型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利率敏感性缺口 利率风险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70年代,全球范围的利率自由化浪潮兴起。从各国的实践来看,伴随着利率的自由化,金融市场运作效率明显提高,有利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始1993年,利率市场化在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利率风险。与国际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首先,缺乏管理利率风险的动力;其次对利率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以及重视,并且没有建立起利率波动的防范机制。因此,现阶段对利率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已刻不容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美国次贷危机背景,以上市的四家大型商业银行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提供借鉴意义。
二、文献综述
利率市场化以后,直接后果就是利率风险的加大,人们开始对利率风险的研究,逐渐形成了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持续期缺口模型、VAR模型和利用金融衍生产品避险等多种方法来度量、防范利率风险。1983年,摩根公司将资产和负债按照期限不同分为几组,分别计算出每组的和累积的净利率敏感性,第一次在实践中应用缺口分析;李焰(2001)基于利率敏感性比率与偏离度,对我国八所大型银行进行了利率风险管理的实证研究,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下调时面临的利率风险会很大的结论。武剑(2003)认为: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可以分为利率期限结构风险、收益变动风险,提倡对利率风险的控制应该从多个角度同时着手。
我国现有的实证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对国外先进利率风险工具进行介绍以及应用上,很少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进行研究和比较分析。因此本文对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的理论分析基础是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
三、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
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根据各项目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将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分为利率敏感性资产(RSA)和利率敏感性负债(RSL)。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定期限之内重新定价或到期的资产(负债)。商业银行通常对利率敏感性与非敏感性资产(负债)的划分是以1年为界限,即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重定价时间或到期日小于等于1年。资金缺口GAP = RSA – RSL;利率敏感性比率λ= RSA/ RSL。如果 GAP=0(或者λ=1),则为利率敏感性零缺口;如果 GAP>0(或者 λ>1),为利率敏感性正缺口;反之相反。资金缺口的大小直接影响银行的净利息收入。
四、实证分析
针对2007年的次贷危机,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调整利息,这无疑对商业银行造成了极大的利率风险。基于此背景,以上市的四家大型商业银行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其在2007年到2009年的利率风险管理情况。为了简化起见,文中将各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分为一年以内到期和一年以上到期两种期限进行比较。其中“——”表示缺省值。(见表1)
在2007年与2008年的升息周期中,4家上市银行在总体上均保持了利率敏感性正缺口,符合当时的升息政策;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大银行纷纷降低缺口率和利率敏感性比率,主动地降低了利率风险,在危机中的利率风险管理上取得一定得成效。
五、政策建议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关键,对我国经济进步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利率市场化必然会加大利率的波动,导致利率风险。经过上述分析,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难发现商业银行1年期以上的缺口率和利率敏感性比率偏高,面临很大的利率风险,说明了银行普遍存在“借短贷长”的畸形的资产负债结构问题。基于上文的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提出如下建议:强化利率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体系;完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
参考文献:
[1]李焰.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及管理研究[J].财贸经济,2001
[2]武剑.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利率风险管理[J].财经科学,2003endprint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利率风险现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基于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中央银行多次调整基准利率的背景,在利率敏感性缺口理论基础上,研究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情况。发现我国大规模银行普遍存在“借短贷长”的畸形资产负债结构问题,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关于大型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利率敏感性缺口 利率风险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70年代,全球范围的利率自由化浪潮兴起。从各国的实践来看,伴随着利率的自由化,金融市场运作效率明显提高,有利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始1993年,利率市场化在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利率风险。与国际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首先,缺乏管理利率风险的动力;其次对利率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以及重视,并且没有建立起利率波动的防范机制。因此,现阶段对利率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已刻不容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美国次贷危机背景,以上市的四家大型商业银行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提供借鉴意义。
二、文献综述
利率市场化以后,直接后果就是利率风险的加大,人们开始对利率风险的研究,逐渐形成了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持续期缺口模型、VAR模型和利用金融衍生产品避险等多种方法来度量、防范利率风险。1983年,摩根公司将资产和负债按照期限不同分为几组,分别计算出每组的和累积的净利率敏感性,第一次在实践中应用缺口分析;李焰(2001)基于利率敏感性比率与偏离度,对我国八所大型银行进行了利率风险管理的实证研究,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下调时面临的利率风险会很大的结论。武剑(2003)认为: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可以分为利率期限结构风险、收益变动风险,提倡对利率风险的控制应该从多个角度同时着手。
我国现有的实证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对国外先进利率风险工具进行介绍以及应用上,很少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进行研究和比较分析。因此本文对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的理论分析基础是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
三、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
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根据各项目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将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分为利率敏感性资产(RSA)和利率敏感性负债(RSL)。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定期限之内重新定价或到期的资产(负债)。商业银行通常对利率敏感性与非敏感性资产(负债)的划分是以1年为界限,即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重定价时间或到期日小于等于1年。资金缺口GAP = RSA – RSL;利率敏感性比率λ= RSA/ RSL。如果 GAP=0(或者λ=1),则为利率敏感性零缺口;如果 GAP>0(或者 λ>1),为利率敏感性正缺口;反之相反。资金缺口的大小直接影响银行的净利息收入。
四、实证分析
针对2007年的次贷危机,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调整利息,这无疑对商业银行造成了极大的利率风险。基于此背景,以上市的四家大型商业银行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其在2007年到2009年的利率风险管理情况。为了简化起见,文中将各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分为一年以内到期和一年以上到期两种期限进行比较。其中“——”表示缺省值。(见表1)
在2007年与2008年的升息周期中,4家上市银行在总体上均保持了利率敏感性正缺口,符合当时的升息政策;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大银行纷纷降低缺口率和利率敏感性比率,主动地降低了利率风险,在危机中的利率风险管理上取得一定得成效。
五、政策建议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关键,对我国经济进步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利率市场化必然会加大利率的波动,导致利率风险。经过上述分析,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难发现商业银行1年期以上的缺口率和利率敏感性比率偏高,面临很大的利率风险,说明了银行普遍存在“借短贷长”的畸形的资产负债结构问题。基于上文的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提出如下建议:强化利率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体系;完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
参考文献:
[1]李焰.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及管理研究[J].财贸经济,2001
[2]武剑.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利率风险管理[J].财经科学,2003endprint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利率风险现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基于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中央银行多次调整基准利率的背景,在利率敏感性缺口理论基础上,研究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情况。发现我国大规模银行普遍存在“借短贷长”的畸形资产负债结构问题,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关于大型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利率敏感性缺口 利率风险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70年代,全球范围的利率自由化浪潮兴起。从各国的实践来看,伴随着利率的自由化,金融市场运作效率明显提高,有利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始1993年,利率市场化在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利率风险。与国际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首先,缺乏管理利率风险的动力;其次对利率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以及重视,并且没有建立起利率波动的防范机制。因此,现阶段对利率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已刻不容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美国次贷危机背景,以上市的四家大型商业银行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提供借鉴意义。
二、文献综述
利率市场化以后,直接后果就是利率风险的加大,人们开始对利率风险的研究,逐渐形成了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持续期缺口模型、VAR模型和利用金融衍生产品避险等多种方法来度量、防范利率风险。1983年,摩根公司将资产和负债按照期限不同分为几组,分别计算出每组的和累积的净利率敏感性,第一次在实践中应用缺口分析;李焰(2001)基于利率敏感性比率与偏离度,对我国八所大型银行进行了利率风险管理的实证研究,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下调时面临的利率风险会很大的结论。武剑(2003)认为: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可以分为利率期限结构风险、收益变动风险,提倡对利率风险的控制应该从多个角度同时着手。
我国现有的实证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对国外先进利率风险工具进行介绍以及应用上,很少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进行研究和比较分析。因此本文对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的理论分析基础是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
三、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
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根据各项目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将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分为利率敏感性资产(RSA)和利率敏感性负债(RSL)。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定期限之内重新定价或到期的资产(负债)。商业银行通常对利率敏感性与非敏感性资产(负债)的划分是以1年为界限,即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重定价时间或到期日小于等于1年。资金缺口GAP = RSA – RSL;利率敏感性比率λ= RSA/ RSL。如果 GAP=0(或者λ=1),则为利率敏感性零缺口;如果 GAP>0(或者 λ>1),为利率敏感性正缺口;反之相反。资金缺口的大小直接影响银行的净利息收入。
四、实证分析
针对2007年的次贷危机,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调整利息,这无疑对商业银行造成了极大的利率风险。基于此背景,以上市的四家大型商业银行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其在2007年到2009年的利率风险管理情况。为了简化起见,文中将各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分为一年以内到期和一年以上到期两种期限进行比较。其中“——”表示缺省值。(见表1)
在2007年与2008年的升息周期中,4家上市银行在总体上均保持了利率敏感性正缺口,符合当时的升息政策;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大银行纷纷降低缺口率和利率敏感性比率,主动地降低了利率风险,在危机中的利率风险管理上取得一定得成效。
五、政策建议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关键,对我国经济进步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利率市场化必然会加大利率的波动,导致利率风险。经过上述分析,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难发现商业银行1年期以上的缺口率和利率敏感性比率偏高,面临很大的利率风险,说明了银行普遍存在“借短贷长”的畸形的资产负债结构问题。基于上文的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提出如下建议:强化利率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体系;完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
参考文献:
[1]李焰.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及管理研究[J].财贸经济,2001
[2]武剑.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利率风险管理[J].财经科学,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