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中概念学习的有效策略探讨
2014-05-19季娴
季娴
摘 要 阐述了核心概念是连接课标规定的一级概念体系和教材呈现的三级概念体系的桥梁,是知识教学的重点及落脚点,帮助学生构建核心概念体系势在必行。紧抓关键词,创设比较情境,构建概念图,都是复习课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构建概念体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生物复习课 概念学习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美国课程专家艾里克森在《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一书中指出:提高学业标准更多的是要求思维能力的提升,而提升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于核心概念体系的构建。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采用了以核心概念为统领的模块化设计,围绕学科的核心概念设置教学内容。若将课标规定内容称为宏观知识目标(一级概念体系),教材呈现的内容即为微观知识目标(三级概念体系),而核心概念则构成了中观知识目标(二级概念体系),成为连接课标和教材的桥梁,是知识教学的重点及落脚点。由此可见,构建高中生物新课程核心概念体系势在必行,教师要善于用核心概念宏观把握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透视核心概念的实质,成功构建自己的概念体系。
目前国内对核心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大多集中于对新授课中诸如探究、模型建构、科学史学习、概念图等策略的研究,对于复习课中概念教学的策略则研究得较少。就教学目标而言,新授课时概念的习得侧重于微观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复习课上生物学概念习得则是更关注核心概念体系的建构。要成功构建概念体系,首先要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次还要对概念进行梳理,分清层级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对不同的概念采用恰当而有效的策略实施教学。
1 紧抓关键字词,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与外延是概念的灵魂和躯壳,关键词和关键语则是支撑概念的骨架。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概念的应用范围条件,关键词往往提示着概念的本质特征。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必须从理解关键词入手。如“同源染色体”的关键词不是“形态、大小形同”,也不是“一定配对”(有丝分裂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不配对),而是“能配对”;“可遗传变异”的关键词不是“可遗传”,而是“遗传物质改变”。减数分裂概念的关键词:“减数”——减什么(染色体数目),减多少(一半),什么时候减(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为什么减(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理清这四个问题,就能准确把握减数分裂概念的内涵。
只掌握概念的内涵还不够,还必须广泛理解概念的外延,即理解概念的应用范围,才能避免在应用中出错。如对“基因突变”概念的内涵:从本质看是基因上碱基对(一个或若干个)的改变;从结构看,是基因脱氧核苷酸序列的改变;从发生位置看,发生于基因区域而非DNA的基因间区;从发生时间看,发生在DNA复制时(主要是细胞分裂间期)。其外延包括:基因突变可能改变突变体性状,也可能不改变(密码子的简并性、隐性突变等);可能遗传给后代,也可能不遗传(体细胞突变和生殖细胞突变等);移码突变比替换突变对生物性状影响可能更大;RNA上碱基的改变也可称为基因突变(当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时);转基因对生物基因组而言是基因重组,但对被外源基因插入的基因而言是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普遍性等特点;诱变育种的处理对象可以是萌发的种子、幼苗,微生物菌株,也可以是愈伤组织。通过这样全面的剖析,学生就能全面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了。这是一种很常规也很实用的掌握概念的方式,是对科学概念正确阐述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2 创设比较情境,构建概念体系
比较法是通过观察与分析,对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来确定它们的异同点及关系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概念的比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找出事物之间的本质属性,区别它们之间的差异以达到对概念的正确理解。
2.1 通过局部比较和整体比较建构概念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某些概念或概念的某些性质、特征进行比较,从局部比较来使学生认识概念。如复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概念时,教师在比较中引导学生将研究细胞分裂的视线聚焦于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数量变化,使学生学会从一条染色体变化的视角把握有丝分裂而从一对同源染色体变化的角度把握减数分裂。教师在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同时,提高对科学方法的运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体比较,即在宏观上对不同的生物学概念进行相似的类比等。教师在教学中恰当进行整体比较,可以使学生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及差异,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利于生物学概念和思维方法的建构。如对于DNA复制半保留方式的发现、密码子的破译、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艾弗里通过肺炎球菌转化证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上述实验设计的思想方法进行对比,使学生发现假说—演绎法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不仅更深入理解相关概念,还能在类比中感悟科学方法,建构概念体系。
2.2 通过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抓概念的关联
纵向比较,可以促进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融合,并理清概念间的层次关系,使学生对有关生物概念、规律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层,在深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水平。如复习“细胞的结构”,教师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细胞结构知识(显微)搭建框架,组织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中涉及的概念进行分析,架构概念体系: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跨膜运输、信息传递),细胞质(细胞器、细胞质基质)、细胞核(核膜、核仁、染色质),同时用整体性的观点提醒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时要注意细胞的完整性(生物膜系统)。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前后比较,深入理解和扩充细胞结构的概念,从而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细胞结构,形成概念体系。
横向比较常能为知识的平行式扩展起到最适宜的桥梁作用,使学生将学习中发现的知识、原理以及研究方法“移植”到新的领域中去,由此及彼,把事物的固有规律揭示出来。如复习“稳态”的相关内容,横向比较内环境稳态、生态系统稳态,可以引导学生发掘其中共同的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并引导学生依次分析细胞、内环境、种群(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稳定)等不同水平的稳态,帮助学生在不同层次水平构建稳态的概念,把握稳态的实质及调节机制。学生在比较中能更深刻地领悟生物学思想和方法的统一,加深对抽象概念的内涵理解,并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提高思维水平,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及事物本身固有规律的认识。
3 构建概念图,完善概念体系
概念图是指以图解的方式,直观地、结构化地描述两个或多个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心理学研究表明,视觉工具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引导学生清晰地思考、处理和组织知识,并通过建模的方法反映概念间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概念图的图形化体现了视觉工具的视觉特性,是一种重要的视觉学习。尤其适用于复习课中对概念进行整理,从而建构起完善的概念体系。
如前述通过纵向比较复习“细胞的结构”,复习中教师可以先展示图1(初中习得的细胞结构概念体系)作为先行组织者,将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包摄性较广的的概念呈现出来,作为复习亚显微结构知识的固定点。再利用这些知识去同化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知识,重新构建亚显微结构概念图(图2)来复习本章知识,效果非常显著。
学生运用概念图进行复习,能促使自己进行有意义学习,更好地组织自己所学的概念,感知和理解概念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意义,有效地降低自己的解题错误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读图分析、自我构建都有利于学生加强感性认识,使概念直观化,有助于记忆和理解,还可以反馈学生的概念建构障碍或是体系缺口,有助于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概念复习中可采用的策略还很多,如设置冲突情境、运用变式训练等,不再赘述。教学是具有复杂性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克服概念教学中的不利影响因素,构建有效的概念复习课堂。概念本身是发展的,学生的概念建构过程也是发展的,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透视核心概念实质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体系并用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杜伟宇,吴庆麟.概念改变的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2).
[2]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概念的表述与传递[J].中学生物学.2011(1).
[3] 缪仁票.近10年高中生物学概念的教学[J].生物学通报.2005(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