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及评价
2014-05-19葛廷印
葛廷印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但是,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真正要想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要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以及制订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案。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
(1)小组划分的原则。小组划分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依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成绩、性格特征、兴趣、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组成实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进而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具体做法如下:①以学习成绩为主。②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③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④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兼顾。
(2)具体分组方法。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命名为A1、A2、B1、B2、C1、C2,每组6人至8人,各小组间的层次、人数、性别比例要基本平衡。为了使组内同学形成一对一的“师友”互助组,让每个B和C层学生都有所监管,达到“师友互助、全组合作”的目的,具体做法是A1帮B1,B1帮C1。这样,能充分利用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组长的选拔。选一名成绩较好、责任心较强、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本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小组长未必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一定是能力最强的学生。
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②有较强的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较好。④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⑥要有为同学服务的意识。
教师要定期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培训时不但要对他们进行专门指导,还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使他们领导的小组共同发展。
(4)小组的文化建设。小组文化的建设能够起到凝聚、团结小组的作用。小组组建后,由组长组织,让组内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确定小组的组名、口号、组训,制定小组的奋斗目标。这样做有利于小组团队精神的形成。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
任何方案的实施,如果没有考核和评价,就相当于一纸空文。如果没有科学客观的评价,就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完成。所以,进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
(1)评价内容及方法。
①课堂评价:任课教师依据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负责对学习小组进行颁发印有本学科字样的加分卡。
具体加分条件(分为个人加分和小组加分):1)回答问题正确或精彩的同学。2)能指错的同学。3)对预案能提出有价值的疑惑的同学。4)对教师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同学。5)讨论问题激烈的小组。6)能对学困生当堂有效帮扶的小组。7)上课发言积极精神状态好的小组。
②课外评价:1)作业完成情况:小组成员全部认真完成作业,没有照抄现象,任课教师进行加分。2)纪律表现:每周全班同学投票选举纪律好的小组,进行加分。3)卫生状况: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值日,副班长带领9名组长每天定时逐项检查,给没有问题的小组加分。4)阶段学习成绩:在每个学习合作小组中,以分组前考试成绩的排名为基准,确定该小组在一个学习阶段之后的进退步情况。每次考试成绩与基础成绩相比,依据进步或后退的名次进行打分,然后所有组内成员得分累计。
(2)评价结果统计。①展示栏的记录:每个班级教室内设有一个评价展示栏,内容分为平时学习状况、纪律、卫生、学习成绩四部分。②评价统计:每天由班长统计成绩并记录到展示栏。
(3)奖励机制。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行之有效,需要定期对小组表现进行汇总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
小组总结每周一次,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等方式。小组阶段性评价每月一次,计算总分进行排名,同时评选出学科学习优秀小组,对优秀的小组班级颁发小纪念品以资鼓励,也可以在板报中进行小组风采展示。总体评价每学期一次,学校颁发证书,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如设立“明星小组”“准明星小组”“待优小组”或“反思小组”,根据班级各项累积评价得分为评价依据,为明星小组颁奖。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新生事物,但要具体全面实施,对我们来说还是第一次,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家都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所以,上面的方案只是从整体宏观角度对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及评价作以引领,并依据具体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大胆创新。相信我们经过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小组合作学习会越做越好。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