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感染相关因素研究和预防措施探讨
2014-05-19王梅
王梅
[摘要] 目的 探讨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4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对产褥期感染的发病率及感染部位进行分析,然后运用Pearson单因素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将产褥期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结果 27例出现产褥期感染,感染率为6.75%;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产前贫血(OR=1.787,P <0.05)、宫腔感染(OR=1.592,P <0.05)及产妇营养不良(OR=1.565,P <0.05)。 结论 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产前贫血、宫腔感染及产妇营养不良,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降低产褥期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 产褥期感染;相关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19.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1-0022-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uerperal infection related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A total of 400 cases of maternal to stay in our hospital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rom August 2010 to August 2012.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ncidence of puerperal infection and the site of infection were analyzed firstly, and Pearson single factor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t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puerperal infection, and specific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finally. Results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27 cases had puerperal infection, and the infection rate was 6.75%. Logistic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levant factors for puerperal infection was prenatal anemia (OR=1.787,P<0.05), intrauterine infection(OR=1.592,P<0.05), and maternal malnutrition(OR=1.565,P<0.05). Conclusion Puerperal infection relevant factors, including prenatal anemia, intrauterine infection and maternal malnutrition, should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prevent this from happening, thereby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uerperal infection.
[Key words] Puerperal infection; Relevant factors; Preventive measures
产褥期感染是指分娩以及产褥期生殖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引起局部或者全身出现炎症的变化[1]。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产后发热、切口感染、宫体压痛等,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是产妇最为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2,3]。近年来,随着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与发展,以及孕产期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已经明显降低。笔者认为,注意加强对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是采取预防措施的根本依据[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资料源于2010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4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出现产褥期感染;年龄21~40岁,平均(30.23±10.22)岁;初产妇166例,经产妇234例;孕周38~40周,平均(39.02±1.22)周。
1.2 诊断标准
参考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6版教材中的关于产褥感染的诊断标准[2],按照病历中所记载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超声检查等方面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与总结。具体内容为:患者出现发热、疼痛以及恶露异常三大不良症状,局部伤口出现红肿、伤口裂开以及压痛等体征,有脓性分泌物流出,病原体培养呈阳性。
1.3 方法
对400例产妇进行调查、统计,由患者自行填写调查表,表格内容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有无剖宫产、住院时间、产前贫血、宫腔感染、胎膜早破、胎盘残留及产妇营养不良等[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褥期感染的发生率
400例中27例发生产褥期感染,发病率为6.75%(27/400)。25例产褥感染患者经及时的治疗痊愈出院,2例发生严重的盆腔感染,形成脓肿,转至上级医院治疗,2周后痊愈出院。
2.2 产褥期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27例产褥期感染患者中,会阴切口12例(占44.44%)、阴道7例(占25.93%)、子宫内膜6例(占22.22%)及盆腔结缔组织2例(占7.41%)。
2.3 产褥期感染单因素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年龄、有无剖宫产、住院时间、产前贫血、宫腔感染、胎膜早破、胎盘残留及产妇营养不良。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产前贫血(有产前贫血患者数128例,其中感染组29例,非感染组99例;无产前贫血患者数272例,其中感染组22例,非感染组250例,χ2=3.338,P<0.05)、宫腔感染(有宫腔感染患者数100例,其中感染组8例,非感染组92例;无宫腔感染患者数300例,其中感染组19例,非感染组281例,χ2=14.182,P<0.01)、胎膜早破(有胎膜早破患者数120例,无胎膜早破患者数280例,胎膜早破感染组12例,非感染组108例;无胎膜早破感染组15例,非感染组265例,χ2=5.559,P<0.05)、胎盘残留(有胎盘残留患者数68例,其中感染组7例,非感染组61例;无胎盘残留患者数332例,其中感染组20例,非感染组312例,χ2=6.920,P<0.05)及产妇营养不良(有产妇营养不良患者数102例,其中感染组10例,非感染组92例;无产妇营养不良患者数298例,其中感染组17例,非感染组281例,χ2=5.002,P<0.05)。
2.4 产褥期感染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见表1。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产前贫血、宫腔感染及产妇营养不良(P<0.05)。
3 讨论
产褥期感染主要是由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或者产褥期生殖道受到某些致病因子的感染而引起的局部或者全身性炎症[6]。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该病的发病率为1%~8%,本研究中400例产妇中27例发生产褥期感染,产褥感染发病率为6.75%。产褥期感染是产妇的主要死亡因素之一[7]。中医认为该病病因一般为因生产而损伤元气、加之失血伤津、从而致使胞脉空虚,进而使得邪毒乘虚直侵胞宫,邪正交争,故见发热恶寒,甚则寒战高热。西医临床检查也表明,患者发病期间体温一般在39℃以上,严重感染患者,可能会超过40℃。产褥期感染对产妇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若处理不及时,很有可能造成产妇死亡。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主要依据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对症预防。本文主要对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有无剖宫产、住院时间、产前贫血、宫腔感染、胎膜早破、胎盘残留及产妇营养不良等。根据相关研究报道,在产科临床上宫内感染、胎膜早破以及难产往往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产褥期感染一般又是感染以及难产的一种并发症。积极纠正贫血以及电解质紊乱,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是已经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于轻症患者在而言,一般在使用有效、大剂量的抗生素之后,较短时间内症状能够得到明显地改善或者痊愈。此外,还应该尽量地将宫内残留物以及感染性病灶加以清除,将抗生素用于感染产妇的治疗时,首先应该做药敏性试验。相关研究表明,为了减少产褥期感染的发生,剖宫产时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本研究结果显示,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产前贫血、宫腔感染、胎膜早破、胎盘残留及产妇营养不良(P<0.05或<0.01);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产前贫血、宫腔感染及产妇营养不良(P<0.05)。与方红[9]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产前贫血、宫腔感染及产妇营养不良,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10-13],从而降低产褥期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周丽华. 细菌性阴道炎对产妇产褥感染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27(1):78.
[2] 乐杰. 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6.
[3] 王美林. 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 吉林医学2012,33(24):5329.
[4] 贾丽媛. 产褥感染的病因及治疗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56-58.
[5] 龙风. 产褥感染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739,1839.
[6] 黄玉梅. 产褥感染14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1):169-170.
[7] 董彦亮. 细菌性宫内感染对妊娠的影响[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11):820.
[8] 刘荣,武迎宏. 产妇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0(4):274-275.
[9] 方红. 产褥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5):1849-1850.
[10] 林小芳. 产褥感染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4):116-117.
[11] 张颖, 赵纯. 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64-166.
[12] 罗英,罗莉. 不同文化程度产褥期妇女卫生行为调查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102-103.
[13] 龙秀红,叶萍. 个性化健康教育提高社区产褥期妇女盆底肌锻炼的依从性[J]. 广西医学,2011,33(1):124-125.
(收稿日期:2013-12-23)
2.3 产褥期感染单因素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年龄、有无剖宫产、住院时间、产前贫血、宫腔感染、胎膜早破、胎盘残留及产妇营养不良。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产前贫血(有产前贫血患者数128例,其中感染组29例,非感染组99例;无产前贫血患者数272例,其中感染组22例,非感染组250例,χ2=3.338,P<0.05)、宫腔感染(有宫腔感染患者数100例,其中感染组8例,非感染组92例;无宫腔感染患者数300例,其中感染组19例,非感染组281例,χ2=14.182,P<0.01)、胎膜早破(有胎膜早破患者数120例,无胎膜早破患者数280例,胎膜早破感染组12例,非感染组108例;无胎膜早破感染组15例,非感染组265例,χ2=5.559,P<0.05)、胎盘残留(有胎盘残留患者数68例,其中感染组7例,非感染组61例;无胎盘残留患者数332例,其中感染组20例,非感染组312例,χ2=6.920,P<0.05)及产妇营养不良(有产妇营养不良患者数102例,其中感染组10例,非感染组92例;无产妇营养不良患者数298例,其中感染组17例,非感染组281例,χ2=5.002,P<0.05)。
2.4 产褥期感染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见表1。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产前贫血、宫腔感染及产妇营养不良(P<0.05)。
3 讨论
产褥期感染主要是由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或者产褥期生殖道受到某些致病因子的感染而引起的局部或者全身性炎症[6]。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该病的发病率为1%~8%,本研究中400例产妇中27例发生产褥期感染,产褥感染发病率为6.75%。产褥期感染是产妇的主要死亡因素之一[7]。中医认为该病病因一般为因生产而损伤元气、加之失血伤津、从而致使胞脉空虚,进而使得邪毒乘虚直侵胞宫,邪正交争,故见发热恶寒,甚则寒战高热。西医临床检查也表明,患者发病期间体温一般在39℃以上,严重感染患者,可能会超过40℃。产褥期感染对产妇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若处理不及时,很有可能造成产妇死亡。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主要依据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对症预防。本文主要对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有无剖宫产、住院时间、产前贫血、宫腔感染、胎膜早破、胎盘残留及产妇营养不良等。根据相关研究报道,在产科临床上宫内感染、胎膜早破以及难产往往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产褥期感染一般又是感染以及难产的一种并发症。积极纠正贫血以及电解质紊乱,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是已经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于轻症患者在而言,一般在使用有效、大剂量的抗生素之后,较短时间内症状能够得到明显地改善或者痊愈。此外,还应该尽量地将宫内残留物以及感染性病灶加以清除,将抗生素用于感染产妇的治疗时,首先应该做药敏性试验。相关研究表明,为了减少产褥期感染的发生,剖宫产时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本研究结果显示,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产前贫血、宫腔感染、胎膜早破、胎盘残留及产妇营养不良(P<0.05或<0.01);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产前贫血、宫腔感染及产妇营养不良(P<0.05)。与方红[9]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产前贫血、宫腔感染及产妇营养不良,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10-13],从而降低产褥期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周丽华. 细菌性阴道炎对产妇产褥感染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27(1):78.
[2] 乐杰. 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6.
[3] 王美林. 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 吉林医学2012,33(24):5329.
[4] 贾丽媛. 产褥感染的病因及治疗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56-58.
[5] 龙风. 产褥感染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739,1839.
[6] 黄玉梅. 产褥感染14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1):169-170.
[7] 董彦亮. 细菌性宫内感染对妊娠的影响[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11):820.
[8] 刘荣,武迎宏. 产妇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0(4):274-275.
[9] 方红. 产褥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5):1849-1850.
[10] 林小芳. 产褥感染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4):116-117.
[11] 张颖, 赵纯. 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64-166.
[12] 罗英,罗莉. 不同文化程度产褥期妇女卫生行为调查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102-103.
[13] 龙秀红,叶萍. 个性化健康教育提高社区产褥期妇女盆底肌锻炼的依从性[J]. 广西医学,2011,33(1):124-125.
(收稿日期:2013-12-23)
2.3 产褥期感染单因素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年龄、有无剖宫产、住院时间、产前贫血、宫腔感染、胎膜早破、胎盘残留及产妇营养不良。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产前贫血(有产前贫血患者数128例,其中感染组29例,非感染组99例;无产前贫血患者数272例,其中感染组22例,非感染组250例,χ2=3.338,P<0.05)、宫腔感染(有宫腔感染患者数100例,其中感染组8例,非感染组92例;无宫腔感染患者数300例,其中感染组19例,非感染组281例,χ2=14.182,P<0.01)、胎膜早破(有胎膜早破患者数120例,无胎膜早破患者数280例,胎膜早破感染组12例,非感染组108例;无胎膜早破感染组15例,非感染组265例,χ2=5.559,P<0.05)、胎盘残留(有胎盘残留患者数68例,其中感染组7例,非感染组61例;无胎盘残留患者数332例,其中感染组20例,非感染组312例,χ2=6.920,P<0.05)及产妇营养不良(有产妇营养不良患者数102例,其中感染组10例,非感染组92例;无产妇营养不良患者数298例,其中感染组17例,非感染组281例,χ2=5.002,P<0.05)。
2.4 产褥期感染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见表1。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产前贫血、宫腔感染及产妇营养不良(P<0.05)。
3 讨论
产褥期感染主要是由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或者产褥期生殖道受到某些致病因子的感染而引起的局部或者全身性炎症[6]。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该病的发病率为1%~8%,本研究中400例产妇中27例发生产褥期感染,产褥感染发病率为6.75%。产褥期感染是产妇的主要死亡因素之一[7]。中医认为该病病因一般为因生产而损伤元气、加之失血伤津、从而致使胞脉空虚,进而使得邪毒乘虚直侵胞宫,邪正交争,故见发热恶寒,甚则寒战高热。西医临床检查也表明,患者发病期间体温一般在39℃以上,严重感染患者,可能会超过40℃。产褥期感染对产妇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若处理不及时,很有可能造成产妇死亡。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主要依据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对症预防。本文主要对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有无剖宫产、住院时间、产前贫血、宫腔感染、胎膜早破、胎盘残留及产妇营养不良等。根据相关研究报道,在产科临床上宫内感染、胎膜早破以及难产往往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产褥期感染一般又是感染以及难产的一种并发症。积极纠正贫血以及电解质紊乱,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是已经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于轻症患者在而言,一般在使用有效、大剂量的抗生素之后,较短时间内症状能够得到明显地改善或者痊愈。此外,还应该尽量地将宫内残留物以及感染性病灶加以清除,将抗生素用于感染产妇的治疗时,首先应该做药敏性试验。相关研究表明,为了减少产褥期感染的发生,剖宫产时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本研究结果显示,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产前贫血、宫腔感染、胎膜早破、胎盘残留及产妇营养不良(P<0.05或<0.01);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产前贫血、宫腔感染及产妇营养不良(P<0.05)。与方红[9]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产前贫血、宫腔感染及产妇营养不良,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10-13],从而降低产褥期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周丽华. 细菌性阴道炎对产妇产褥感染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27(1):78.
[2] 乐杰. 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6.
[3] 王美林. 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 吉林医学2012,33(24):5329.
[4] 贾丽媛. 产褥感染的病因及治疗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56-58.
[5] 龙风. 产褥感染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739,1839.
[6] 黄玉梅. 产褥感染14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1):169-170.
[7] 董彦亮. 细菌性宫内感染对妊娠的影响[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11):820.
[8] 刘荣,武迎宏. 产妇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0(4):274-275.
[9] 方红. 产褥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5):1849-1850.
[10] 林小芳. 产褥感染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4):116-117.
[11] 张颖, 赵纯. 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64-166.
[12] 罗英,罗莉. 不同文化程度产褥期妇女卫生行为调查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102-103.
[13] 龙秀红,叶萍. 个性化健康教育提高社区产褥期妇女盆底肌锻炼的依从性[J]. 广西医学,2011,33(1):124-125.
(收稿日期:201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