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肌电图观察

2014-05-18朱亚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2期
关键词:直腿肌电图腰椎间盘

朱亚丽

(河南省伊川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 洛阳 471300)

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肌电图观察

朱亚丽

(河南省伊川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 洛阳 471300)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脊柱减压的临床疗效与肌电图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与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行脊柱减压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肌电图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直腿高抬试验、ODI评分及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肌电图检查两组腓总神经、胫神经中NCV与DL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患者脊柱减压牵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减压;肌电图

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笔者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与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行脊柱减压治疗,其中脊柱减压治疗方法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男53例,女31例,年龄为38~75岁,平均为(49.7±12.4)岁;腰椎间盘突出部位:L3~519例,L3~416例,L4~515例,L5~S114例,L4~S120例。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与常规手术治疗,常规干预措施包括超短波、动态干扰电治疗:在超短波治疗中,利用LDT-CD31电疗机,将2个板状电极放于患者腰腹处,自微热量调到温热量,1次/天,15分/次;常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行脊柱减压治疗:患者取侧卧位,利用RX9000脊柱减压牵引系统对患者进行牵引。首先将患者病变椎体位置、患者性别、体质量、身高等参数向计算机输入,在首次牵拉时将牵拉力设定为50%体质量。根据患者承受情况对牵拉力大小进行适当调整,根据治疗仪设定程序对牵引角度进行自行调节。每次牵引治疗28.5 min,执行12个拉伸循环,每周接受5次治疗,1个疗程为4周。两组患者完成牵引后,经5~10 min休息后接受动态干扰电治疗,利用SD-21型号电疗仪,以患者腰腹中疼痛度最强处为中心,将4个圆形吸附电极均衡放置,将电极吸引杯压力调整为-30~300 mm Hg,电刺激强度设定为0.5~2.0 mA,基础电刺激频率设定为(4000±100)Hz,同时将差频设为0~100 Hz,每天1次,每周接受5 d治疗。

1.3 疗效判定

在治疗前后利用直腿抬高试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法(ODI)与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展开疗效判定。高抬腿试验在评分时,患者直腿状态下,有1度抬高则计1分,同时得分增加1分,分值为0~90分;ODI量表包含社会生活、步行、提物、个人生活自理能力、疼痛程度、性生活、睡眠、旅行、站立与坐位等10项内容,每项分值总共5分,分值与患者功能障碍程度呈正比;累加上述10项检查项目得分,与满分取百分比,所得数值与100%越接近,则患者功能障碍程度则越严重。VAS评分是利用10 cm长的线,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进行指示,测试者读出相应数值。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分值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高。在治疗前后,利用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对患者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远端潜伏期(DL)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表1 两组患者直腿高抬试验、ODI评分及VAS评分对比(x¯±s)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直腿高抬试验、ODI评分及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 肌电图检查结果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胫神经中NCV与DL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肌电图检查结果对比()

表2 两组患者肌电图检查结果对比()

组别 测定时间 腓总神经 胫神经NCV(mV/s) DL(ms) NCV(mV/s) DL(ms)对照组 治疗前 41.5±3.8 7.1±1.5 41.2±3.4 7.5±2.6治疗后 42.8±3.7 6.2±1.3 42.7±2.4 6.7±2.3观察组 治疗前 41.2±3.4 7.4±1.8 41.8±3.9 7.4±2.7治疗后 46.2±4.2 4.3±1.1 46.4±3.6 5.2±1.2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多发、常见病症,同时是导致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这一症状主要是由于患者椎间盘髓核突出物受到压迫、无菌性炎症对神经根造成刺激、或在神经根中出现粘连或炎性水肿所致[2]。现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主要方法仍为非手术疗法,然而多数非手术疗法起效较慢,疗程较长,治疗后病情容易出现复发现象[3]。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时,若手术中只是将神经根所受压迫加以解除,而未对腰椎长期稳定性予以充分考虑,则很可能会对导致患者出现腰椎不稳或症状难以缓解现象,导致二次手术发生率增加[4]。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超短波、动态干扰电治疗是常规干预方法。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时应用脊柱减压牵引治疗,利用计算机的精准控制与灵敏反应系统,在太空失重模拟环境中,可快速对患者突出物给神经根造成的压迫予以消除,同时可利用持续负压为椎间盘提供充足营养,可实现突出部位的快速、准确定位,治疗中安全性高,同时牵拉系统可自行调节,降低肌肉僵直给牵拉力造成的抵消,促使病变的椎间盘增加高度,已突出椎间盘还纳,对神经根中的粘连加以松解。肌电图是通过对神经与肌肉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形成的生物电位活动加以显示,用于对神经与肌肉功能加以判断的电生理检查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因为远端神经存在轴浆流动障碍,发生轴突变形,导致远端神经的潜伏期与传导速度异常。在治疗中将肌电图检查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加以结合,可对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转归情况予以准确把握。

在本组研究中,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直腿高抬试验、ODI评分及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肌电图检查两组腓总神经、胫神经中NCV与DL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充分说明,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患者脊柱减压牵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 白跃宏,俞红.脊柱减压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55-57.

[2] 王洋.骶管滴注加脊柱无创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4):563-565.

[3] 高晓平.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技术[J].颈腰痛杂志,2012,33(1): 48-49.

[4] 景元海,杨小玉,赵丛,等.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再手术的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9):178-179.

R681.53

B

1671-8194(2014)22-0270-02

猜你喜欢

直腿肌电图腰椎间盘
加强膝盖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加强膝盖锻炼,提高耐寒能力
推荐一套测试运动能力的方法关于功能性运动的测试(五)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关于腰骶神经根病变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肌电图检查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