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启示
2014-05-16黄河
黄河
最近一段时间,“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被炒得沸沸扬扬,拥趸们认为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传统企业需要用新的思路武装自己,而不仅仅把互联网当工具;揶揄者则嘲讽,一些企业实际只是用了一些微博、微信以及其他方式做了社会化营销,就带上了“互联网的帽子”。在他们看来,互联网思维,约等于新的营销手段和炒作手段。
对于是否属于互联网思维的争论,本身意义并不大。因为说到底,互联网思维是升级企业的一把钥匙,但并不能代替企业运营的全部。而如果非要用某某思维来当做提升企业的法宝,我更愿意用“苹果思维”这个说法。
在我看来,“苹果思维”的含义比互联网思维更广,也能适合更多更大范围的企业。
首先,“苹果思维”看中的是产品本身的品质,这是第一要义。而要达到优秀甚至完美的品质,需要在工业设计、用户体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齐头并进下工夫,让消费者完全认可产品本身。这无论是对硬件科技产品,还是对软件产品,亦或其他产品,比如食品、餐厅都是一样的道理。在国内,很多企业都做不到这一点。号称用互联网思维做煎饼的公司,吃过煎饼的用户,有不少都认为口味并不好,甚至还不如一些街边的老字号,这就是忽视了根本。同样,小米科技最初定位做发烧友的机器,思路肯定是希望把产品做到极致,但是因为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不足,最后品牌是做出来了,但产品本身还是有很多缺陷。这个短板,在几年内可能都无法完全弥补好。
反观苹果,甚至上一个时代的索尼,都是把产品本身的品质放在第一位。用杰出的工业设计能力加上近乎完美的供应链管理,把优质的产品呈现在用户面前。而这些都是优秀企业的基本功,需要管理层用匠人精神和时间沉淀才能完成,和互联网思维其实并无太多关系。这或许也是,乔布斯任命掌管供应链出身的库克当接任者,而没有选择市场营销官的原因。
其次,“苹果思维”会在近乎完美的产品上市前后,用各类有效创新的方式送达用户,互联网只是其中的一个选项。苹果先通过一场场盛大的发布会,将消息宣告世界。在宣告中,苹果强调的也还是“第一法则”——产品本身有多么优秀,而不是创始人多么辛苦、营销团队有帅哥,更不是有多少名人在用自己的产品。然后,通过渠道体系将产品送到消费者面前。创新的渠道体系包括零售店、运营商等。
这些做法,似乎和互联网思维也没有太多关系。苹果自己虽然也有网上零售店,相比之下,网上的零售只是各类渠道中的一个,并不是全部。苹果讲究的还是通过各类有效渠道,直接送达用户,提升用户体验。
实际上,在有效到达用户这个领域,互联网思维也有局限性。一些曾经专注做网络销售的公司,这一两年也开始设立线下旗舰店,比如聚美优品。目的就是为了让用户更加完善地体验产品。而线下实体店的运营法则,显然又不是互联网思维能全部代替的。
最后,“苹果思维”某些时候其实是不在意用户意见反馈的——这和互联网思维其实有些相悖。互联网思维时刻把用户放在第一位,在产品正式面世前要内测多次,上市后也要根据用户反馈不断升级。这当然是一种和用户互动的好模式,而“苹果思维”虽然也注重用户感受,但更多还是通过少数精英人士的产品创新来改变用户的习惯。换言之,“苹果思维”是要以自己的升级为核心,来推动用户的发展。更多的时候,“苹果思维”考虑的是,如何整合全世界最顶级的资源,来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然后告诉用户,这就是你想要的。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难,但有了前两点的保证,最难的第三点反而能形成正向循环,所谓“艺高人胆大”,就是指这种对自己的信心。现在很多舆论热炒“互联网思维”,这本身并没有错。但在任何时候,产品本身过硬才是第一位。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