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无效教学现象的归因及对策探析
2014-05-15胡海光
胡海光
【摘 要】数学课堂中的无效教学现象表现为情境创设形式化、课堂提问模式化,以及自主活动组织肤浅化,探究无效教学现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策略,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效能。
【关键词】无效教学;数学课堂;原因;对策
无效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低下甚至是零的教学。但在现阶段,数学课堂中的无效教学现象俯拾即是。
现象1:情境创设形式化
情境创设形式化,即指一些数学课堂中为了情境而情境,把数学情境狭窄地等同于生活情境。
【案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片断:
播放江郎山风景画的风光片(用时3分钟)。
师:江郎山的风景美吗?
生:太美了!简直是人间仙境……
(学生纷纷自豪地赞美江郎山的风景,用时2.5分钟。)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江郎山风景区游玩,好吗?
生:太好了。
(媒体出示)江山城区→江郎乡:乘汽车2/3小时;江郎乡→江郎山(上山公路):走路要1/2小时。
师:我们从江山城区到江郎山的路上需要多少小时呢?你们能自己解决吗?……
分析:
在这里,问题情境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问题,数学问题是指学生个体与已有认知产生矛盾冲突,不能理解或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结构。其次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但在本例中,该情境只是生活情境,并没有真正的数学问题,无法真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策:
其一,教学有效性是情境创设的前提。而有效的教学情境,应是围绕新课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实际与教材实际,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
其二,正确理解情境是避免走入情境创设误区的关键。要知道,数学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创设的教学时空和教学环境。实际教学中,不能将生活情境简单地等同于生活问题情境。
现象2:课堂提问模式化
所谓课堂提问模式化,就是指提问设计不精细,笼统化,千堂一问,千篇一律,指向不明确,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数学知识的特点设计问题。
【案例】《平均数问题》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信息:
A. 小明家平均每个月用水15吨。
B. 中国渔村6月份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00人。
教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些信息,说一说这些信息中平均数表示的意思。”
读后,请学生回答。学生:“15吨表示小明家平均每个月的用水量。”
教师:“还有哪位同学来说说?”
站起一位学生亦是如此。
教师无奈:“……好的,下一个平均数谁来说说?”
……
分析: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但在上述案例中,“说一说这些信息中平均数表示的意思”,问题指向于要求回答它的意义,思考的空间过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教师的预期教学目标成为空中楼阁。
对策:
其一,关注学生现实,摸清学生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模拟体验中估计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惑,从而作出预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
其二,精心设计提问,把握问题导向。一个好的问题,应该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解决;一个好的问题,应明确问题实质指向,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给学生一个思维的“抓手”,但又不会限制学生思维。
现象3:自主活动组织肤浅化
所谓学生自主活动组织肤浅化,是指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活动时,只关心活动的大框架,而忽视活动中细节的组织、管理,从而使学生自主活动有名无实。
【案例】《8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螃蟹图。3只螃蟹几条腿?
让学生列式,并说说怎么算的。学生回答:“3个8相加得24”,也有学生回答“三八二十四。”
教师板书:8×3=24 8+8+8=24 三八二十四。
教师提问:“那么4只螃蟹几条腿呢?怎样列式?你能得到一句乘法口诀吗?”
“5只螃蟹呢?6只、7只呢?你能不能列出1只到8只螃蟹腿数的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呢?”
请学生列算式编口诀。
结果,相当一部分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却算不出得数,也就编不出口诀,在剩余的时间只能干等着其他同学的汇报。
分析:
在本例中,虽然学生对于乘法意义、根据乘法算式编口诀都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了,但由于教师忽视了学生探索活动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缺乏方法的指导,从而使探索活动热热闹闹地开场,冷冷清清地收场。
对策:
其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有所思。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学智慧,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使这些知识与能力从储备状态转为启动状态,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思。
其二,明确所要开展活动的形式、步骤与要求,使活动有序进行。每一项活动都有活动的规则,只有遵循一定规则的活动,才能取得活动的效果,数学自主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只有这样有序地进行,才能真正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有收获。
其三,估计不同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果,有序开展汇报交流活动。充分了解与预判学生自主活动的结果是汇报交流活动得以成功开展的保障,“有序”即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探索情况的前提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组织学生汇报交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