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还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意义吗?
2014-05-15阎长贵
阎长贵
1951年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是完全错误的,已成为比较广泛的共识。但除了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和看法外,还有人承认这场批判运动有缺点和错误,甚至严重的缺点和错误,开了在思想文化界用政治批判解决学术争论的不好的先例,同时又认为它有这样或那样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有的书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的第一次批判运动。毛泽东的目的是借此提倡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历史人物,应当说是重要的,对于宣传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产生了积极作用。
我认为,不能同意对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做这样的“一分为二”的分析。当然,不是说不能对这场批判运动做“一分为二”的分析,但主要只能做“坏事变好事”一类的“一分为二”的分析。让我们看看当时批判电影《武训传》的实际情况。
说到用马克思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历史人物,我们要有个正确认识。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正确地研究(或评价)了武训吗?它为研究(或评价)历史人物树立了什么榜样吗?没有,一点也没有。说“武训是劳动人民的伟大典型”,“武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农民劳动模范的具体代表人物”,以及“武训站稳了阶级立场,向统治阶级做了一生一世的斗争”等等是有夸大和美化武训的地方,但是,把一生忍受艰苦﹑坚韧地﹑百折不挠地为穷孩子们兴办义学的武训说成“劳动人民的叛徒﹑大流氓﹑大债主兼大地主”,这是马克思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吗?不,决不是。这是歪曲事实,颠倒黑白。说得刻薄点,恐怕连马克思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子都没有。实际地说,这也是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文化冤案,武训则是第一个蒙冤的古人。
还有说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成为宣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次机会”,这也是毫无根据的说法。在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中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被滥用到那种程度,还能对宣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供什么机会﹑产生什么积极作用吗?以江青为首的武训历史调查团搞的完全是带着框框的先入为主的所谓“调查”,即虚假调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毛泽东曾用“实事求是”四个字概括,可是在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中“实事求是”精神荡然无存。
我们再说 “正确评价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这里涉及革命和改良的关系问题。革命和改良都是改变社会现状的办法,无法抽象地﹑一般地区分孰优孰劣,这要看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当需要革命和存在革命形势的时候,宣传改良,用改良反对革命,是错误的。在其他情况下,不能这样说,不能这样看。列宁有个著名的论断,叫做“改良是革命的副产品”。长期以来,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人根据列宁这个论断,宣称 “改良”是反动的。这是对列宁原义的误解和曲解。按照列宁的意思,革命和改良是相辅相成的或可以变通的,当采取革命办法不成的时候,可以采取改良的办法,特别是取得政权后。我们知道,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了,就采用“新经济政策”,在这个过程中列宁经常用这个论断作解释。武训认为穷人识了字,就可以改变命运,而不触及社会制度,这无疑是改良主义的思想。但他对劳动人民没有劣迹,也没有发现他反对农民起义的事实。在电影《武训传》中,编剧和导演都清楚地指明了武训的道路走不通,武训是悲剧。这有什么不可?怎么能叫做“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应该说,《武训传》对“正确评价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国革命道路的重大问题”,也并没有什么影响和妨碍。
总之,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所加给《武训传》和武训的种种罪名统统不能成立。不明确和正确认识这一点,不利于总结和吸取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的经验教训。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已经过去60多年了,批判电影《武训传》的当事人绝大多数也已经作古。应依据“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和依据半个世纪多的无数事实,对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否则,我们何以面对逝者和来者?在这个问题上让我们大家共勉。
(作者为《求是》杂志退休干部、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