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场风向标为何失灵

2014-05-15时言平

检察风云 2014年8期
关键词:风向标乌龙失灵

文/时言平

通过观察分析党报党刊上领导的曝光频率和活动轨迹,来猜度官员的境遇,似乎是民间透视朦胧官场生态的奇特视角。虽然这种经验主义并不靠谱,但民间还是愿意把它当成观测官员宦海沉浮的风向标。用时髦的话来说,这也是以大数据为背景的分析方法。

按照这种并不科学的经验解析、并不靠谱的观察视角:官员若要高升,那么大多会频繁出现在党报上或者电视的镜头里,甚至有些“高人”,还能通过版面位置和时间段来预测升幅高低;官员要是出事,那也有个征兆,便是突然变得“低调”,淡出公众目光。

不可否认,这个看似玄乎的风向标,有些预测最终得到印证,于是,人们愈加热衷于通过它来观察官场动向。不过,最近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的江西省副省长姚木根,似乎证明了这种方法论是不可靠的——就在姚木根被查消息发布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当天,江西省委机关报《江西日报》上,还刊载了姚木根的署名文章。对此“乌龙”,网友直呼“甚是少见”。

如此“摆乌龙”,民间惯用的风向标失灵了,难免感到突然,惊诧莫名。殊不知,风向标的失灵,恰恰反映了纪检监督机制的转轨——纪检监察正朝着更加独立的方向转变。

之前的纪检监督,身处复杂而微妙的官场生态和权力格局之下,不少时候,查案办案都容易受到干扰。这样的局面,正是地方纪委双层领导机制即同体监督凸显出来的弊端。

成熟的监察机制,大抵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对于监督对象有全面的监督;二是监督制约的力度与被监督对象的职位与权力相对应;三是加强异体监督,而非同体监督。所有条件,都指向一个方向,那便是纪检的独立性。当前纪检监督“查案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的转向,无疑是由同体监督变轨为异体监督的表现,这意味着,往后的纪检监督工作,能够运行于相对独立的轨道,不必再陷于博弈的泥潭和权力磁场的干扰;也意味着,即便是查处地方大员,也不必再在处理各种无谓的关系中耽误时间和进程。

纪检机制的这种转轨,或正是官场风向标此次失灵的原因所在。省去了协调和博弈,办案则更加专心致志,出结果也不必一波三折。在这种独立机制之下,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好处:一是可以避免满城风雨、各种臆测造成对官员的干扰和影响;二是可以避免“跑风漏气”,给问题官员制造外逃、串供、寻求庇护等脱罪的空间。查实之后便公诸于众,迅速采取措施,既不容易误伤,也可避免漏网。

说到不够独立的纪检监督机制下的漏网,有不少典型的案例:去年,深圳市南山区原政协主席温玲被查出问题,被调查期间私自出境迟迟未归;今年,卷入腐败案涉嫌行贿犯罪的传奇女富豪刘迎霞,在案件办理中离境未归……如果纪检监督能对他们像对姚木根一样“突然袭击”,这样的外逃现象也许就可以得到尽可能的避免了。纪检监督路上纠缠太多,往往耽误了查贪治腐的时机。

纪检监督这柄反腐利剑,唯有更加独立,才能够磨得更快更利。如此,官员们才会放弃幻想,因为手只要乱伸,说不好什么时候这柄利剑就落到头上,无处寻找庇护,也无处可逃。

从姚木根的“乌龙文章”上,或反射出这样的信号:中国的反腐正在步入机制创新和制度完善的轨道。反腐已然从手腕治标朝着制度治本的轨迹转变。从此,人们不必再到报章电视上去寻找蛛丝马迹来臆测官员,而是会习惯于从纪委网站上寻找答案。“乌龙文章”或者问题官员突然被查,才不至于引发讶异:党报这个官场风向标失灵了?

猜你喜欢

风向标乌龙失灵
失灵的指南针
2020年一汽奔腾T99智能钥匙失灵
阴差阳错闹乌龙
乌龙泄密事件
“幸运拍”失灵了
中国蓝风向标
引力波探测的“大乌龙”
风向标 2016日内瓦车展
浅论固体废弃物治理的政府失灵
乌龙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