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竞技能力发挥的突变现象①: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为例

2014-05-15杨继君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0期
关键词:俄罗斯队中国队决赛

杨继君

(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江苏南京 210014)

近年来,各类体育赛事中经常会出现观众意料之外的比赛结果,称为赛事的“翻盘”、“崩盘”、“克拉克现象”等,这些都是由于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突变造成的。如,齐晖在2004年奥运会200m蛙泳决赛中,自比赛开始始终位列第二,但在最后一个转身后,速度突然下降,最终仅列第六;2008年北京奥运会射击男子25m手枪速射决赛,资格赛后三名选手上演“集体翻盘”的戏剧性场面,最终乌克兰老将彼得里夫利以780.2环创奥运会决赛纪录的成绩夺得金牌;2004年欧锦赛,贝克汉姆在点球时将球踢飞等。李双成(2004年)研究显示,在部分重大比赛中,67.65%的运动员都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仅有32.35%的运动员能够正常或超长发挥。[1]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国女排同俄罗斯女排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在两局落后的情况下,最终以3∶2战胜俄罗斯队,是竞技比赛中较为经典的一场大“翻盘”。本文拟分析两支队伍的赛时表现,探讨运动竞赛中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突变的特征及其原因,实现为竞赛实践服务的宗旨。

1 竞技能力发挥突变现象的操作化概念

竞技能力的实质是运动员能够胜任训练和比赛的主要条件或才能,也就是一种参训和参赛的能力[5,6]。这种专门能力以体能、技能、战能、心能、智能等五个要素组成[2],并综合地表现在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过程之中。然而,训练过程即“发展运动成绩状态”,其环境相对稳定而封闭;竞赛过程即“表现运动成绩”则相对开放,存在着大量的变化因素,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也因这些因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异,导致比赛结果的差异,出现“黑马”、“崩盘”、“克拉克”等现象。[3]此类因赛场不确定因素造成的运动员的参赛能力与训练或赛前出现差异的现象,即为竞技能力发挥的突变现象。

2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的表现分析

排球比赛中存在着明显的“攻防关系”[5],每一秒钟都在与对手进行技能、战术、体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博弈,竞技能力的发挥往往是影响比赛结果的关键因素。在这场比赛当中,从队员的进攻、拦网发球、失误等各个环节的技术统计分析,可以了解赛中竞技能力变化的特征规律。赛时,双方运动员竞技异常激烈,并出现了第一局17次平局、第二局13次、第三局4次、第四局13次、第五局12次平局的激烈赛程,共59次的平局占据了整场比赛得分的48.36%,见图1。赛中,中国队的快速、灵活、多变和俄罗斯队的高举强攻都将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由图2可见两支队伍各项技术的得分情况,中国队在发球、进攻和拦网方面压制了俄罗斯队的优势;在失误方面,两队的失误得分相差九分,中国队存在明显的问题,由于面临即将连输两局的危险,心理承受巨大压力,大多失误存在于第二节的比赛过程中。然而,经过了战术、心理的调整后,中国队果断进攻、积极防守,通过各项技术运用和战术的调整弥补了不足之处;相反俄罗斯队在领先两局的状态下,放松了心态,最终被中国队成功逆转,反败为胜。从前两局的赛况可以看出俄罗斯队的竞技能力水平较中国队略高,但是,由于比赛的进行,取得领先优势,轻敌导致了竞技能力没有完全的发挥,反而是中国队在落后的情况下,顶住压力,将自己现有的竞技能力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从而占据了主动的位置。决胜局,俄罗斯队则由于压力过大,导致精神过于紧张,无法把现有的竞技能力充分发挥,相反中国队在此环境下,越战越勇,使竞技能力完全乃至超长的发挥,最终赢得了比赛。

3 竞技能力发挥突变现象的特征分析

3.1 存在性和普遍性

竞技能力发挥的突变现象具有普遍存在性。在各类项群运动中均存在竞技能力发挥突变的现象,如对抗类项目,2004年奥运会女排决赛就是典型的范例;体能主导类项目,罗·克拉克的竞技能力发挥突变现象,已被人称作“克拉克现象”,广泛用于形容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发挥竞技能力的现象;技能主导类项目,美国射击运动员埃蒙斯继雅典奥运会最后一枪脱靶,北京奥运会又在最后一枪打出4.4环,两次出现竞技能力发挥的突变现象将金牌拱手相让。

3.2 差异性和多元性

由于不同项目竞赛特征的差异性导致竞技能力发挥突变的类型不同,主要包括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变异的不同。

3.2.1 体能类竞技能力发挥突变

体能类突变主要是由于肌肉神经系统功能的暂时性增强或减退造成的,是竞赛中最常见变化类型,特别是非体能类项群项目,由于频繁的赛事、体能安排不合理导致的竞技能力发挥突变现象比比皆是,如费德勒在2004年辛辛那提大师赛中由于频繁赛事体力不支,遭首轮淘汰;朱本强在第14届亚运会半决赛时由于体力不支导致下技术变形,造成比赛失利。

图1 赛中平局次数统计

图2 两队发球、进攻、拦网等得分统计

3.2.2 技能类竞技能力发挥突变

技能类突变主要表现在个人或集体的技术发挥完成程度,在对抗类项目中体现较明显。如莫亚在2004年网球公开赛时,首轮前两局出现10个双失;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小组赛中国男篮对战塞黑,成功体现姚中心战术,罚球命中率高达90%。技能类竞技能力除了运动员自身对技能的掌握的程度相关外还与对手的实力和发挥密切相关。

3.2.3 心理类竞技能力发挥突变

心理类突变主要体现在运动员心理稳定度的变化,是最易发生的竞技能力发挥突变,存在于各类项目竞赛中。如美国射击运动员埃蒙斯继雅典奥运会最后一枪脱靶,北京奥运会又在最后一枪打出4.4环,两次出现竞技能力发挥的突变现象将金牌拱手相让。此现象则是由于心理稳定度发生变化而导致的竞技能力发挥失常。

3.3 不可预测性和控制性

竞技能力发挥的变异具有突发性,在比赛中很难预测其是否会发生变化,但在突变的过程中,运动员可自我调整或借助教练员干预进行调整,结果可分为正突变和负突变,即通过调整竞技能力出现超长或失常发挥。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队通过调整,果断进攻、积极防守,最大化的发挥了队伍的竞技能力;俄罗斯队则没有顶住压力,造成了竞技能力发挥失常,失去了比赛的胜利。

4 竞技能力发挥突变现象的原因分析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由于竞赛过程中竞争和开放的特殊环境造成的,大量的外界因素导致了此类现象的发生。

4.1 心理因素对竞技能力的影响

在竞技比赛当中,心理因素的变化往往决定着竞技能力的发挥状况,而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变化也是有多个因素构成的。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动机、情绪,面临任务的心里应激水平,训练水平和比赛经验,外界环境的干扰,裁判处罚的影响,教练员的指导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对运动员的心理因素的变化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而当心理因素发生改变的时候,运动员现有的竞技能力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4.2 技战术安排对竞技能力的影响

在比赛时,技、战术安排不当往往会造成竞技能力发挥发生突变现象。如齐晖在2004年奥运会200m蛙泳决赛中,自比赛开始始终位列第二,但在最后一个转身后,速度突然下降,造成失利。此事件则是由于技战术安排不当,体能分配不均匀造成的竞技能力发挥突变现象。

4.3 对手对竞技能力的影响

竞技比赛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比赛过程中不是运动员自我竞技能力的测验,而是与对手的争夺和比拼,特别是在对抗类项目当中,对手的竞技能力往往促进或抑制运动员技能的发挥。

4.4 比赛环境对竞技能力的影响

比赛环境是运动员参赛的客观条件,主客场、观众效应、裁判制裁的行为和方式以及媒体的行为等都是比赛环境对竞技能力发挥影响的因素。这一因素与心理因素形成关联,比赛环境往往会造成运动员的心理稳定度发生变化,造成竞技能力发挥的突变。

5 结语

在竞技比赛当中,竞技能力的变化往往是影响比赛结果的关键因素,然而竞技能力发挥的突变现象具有普遍存在性、差异性、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控制性的特征。同时,造成比赛当中竞技能力发挥突变的因素很多,主要受心理因素、技战术安排、对手竞技能力以及比赛环境的影响。

[1]李双成,徐永生.田径运动员临战心理调控探索[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4:704.

[2]田麦久,刘大庆,熊焰.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双子模型”的建立[J].体育科学,2007(7):3-6.

[3]熊焰.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参赛变异及其成因与对策[D].北京体育大学,2005.

[4]赵长军.运动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构建及竞赛场地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3.

[5]陈亮.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的阶段性“涨落”现象[D].苏州大学,2013.

[6]陈小平,褚云芳,纪晓楠.竞技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热点及启示[J].体育科学,2014(2):3-10.

猜你喜欢

俄罗斯队中国队决赛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挺进决赛
中国队获第62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国队开门红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预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