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训练对少年女排运动素质影响的研究①
2014-03-02胡莹隋远杰
胡莹 隋远杰
(辽宁省排球运动管理中心 辽宁沈阳 110179)
运动员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所决定的。在竞技体育领域的很多项目中,体能甚至被认为是致胜的决定性因素,而运动素质则是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因素。
正处于运动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的青少年时期的排球运动员,此时运动素质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关系到运动员未来的发展[1]。与国外相比,我国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并不完善,还存在很多的缺陷和误区,这严重制约着我国整体排球竞技能力的提高和水平。因此,如何抓住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针对我国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进行更加有效的体能训练,是我国排球界一直探讨与研究的课题[2]。
近年来,在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的是核心力量训练,我们所说的躯干通常指的是核心区,包括骨盆和脊柱及其周围的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和竖脊肌,并包括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髋肌和股后肌等组成的是核心肌群。现在已逐渐扩展到竞技体育的整个训练领域的核心力量训练,起初仅仅用于运动员的健身和康复训练。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大多都有符合其专项的力学运动规律的肌肉“运动链”,为了给四肢末端发力创造理想的条件,通过运动链的作用。最接近身体重心的中间环节是核心肌群,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为上下肢的协同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在所有运动项目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是核心力量,它对运动中的运动技能、姿势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支持和稳定作用。现代核心力量训练理论认为:身体核心区肌肉力量对运动员动作技能完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稳定运动员身体力量、重心的传递与激发的源点以及力量控制的中枢等作用。由此看出,核心力量对运动员在技术发挥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排球界的专家与教练员的认可的是核心力量的训练,但在实际的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中实施的要点、实质和真正的可见的作用,大多数教练员及科研人员被困扰着[3]。
本实验以辽宁省少年女排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心力量训练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核心力量训练,并在训练前后,通过各项相关测试,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核心力量训练对少年女排排球运动员各项素质影响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为教练员训练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提高我国女排后备人才运动素质的合理性、全面性及其科学化训练奠定了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辽宁省少年女排运动员12人,年龄(14.5±0.8)岁,身高(180.2±2.8)cm,体重(61.0±7.9)kg,训练年限(4.3±1.5)年。
1.2 研究时间
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冬训期间。
1.3 研究方法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和经验,选定了18个主要以徒手练习项目为主、多关节肌肉参与的核心训练动作,以提高和改善运动员上肢、腰腹、核心、下肢部位肌肉功能为目标,进行为期3个月的训练。该训练每周进行赛次,每次1.5~2h,采用分组循环模式,严格控制练习动作的质量和要求,运动负荷基本保持在60%~70%。
依据中国青少年排球训练大纲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将运动员的运动素质分为弹跳、移动、挥臂、协调、腰腹、核心六类,共选取15个指标作为本次测试指标,在训练前后进行测试,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对比训练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其中P<0.05为有差异,P<0.01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在3个月的核心力量前后,辽宁省少年女排各项运动素质的测试结果及统计结果见表1。
从测试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移动类指标中,短距离转身的半米字移动指标在训练前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4),36m移动和30m跑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核心力量训练对急速转身移动素质有提高和改善。30m跑的成绩在训练前后有显著差异(P=0.032),36m移动虽然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平均成绩提高了0.55s,即5%,成绩的提高也是可见的,考虑核心力量训练可能改善了跑步与移动中肢体的稳定性、提高了核心力量,自然的改良了发力点与动作。
从测试结果中,看出协调、弹跳和挥臂三类共7个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弹跳类的指标中,有三个基本上没有任何变化,这说明弹跳能力、特别是原地弹跳能力,与核心力量的关系不大,但是三级蛙跳虽然没有显著变化,但在训练前后平均成绩提高了0.04m,说明这种运动中弹跳的能力的素质,与核心力量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另外,助跑掷远的成绩在测试前后的变化虽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平均成绩提高了0.78m,说明这种运动中协调性相关的挥臂类项目与核心训练有一定关系。
腹背和核心力量两类运动素质共5项指标,在训练前后均有极显著性差异,其中4项甚至达到了P=0.000,虽然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尽量减少了这5项测试指标的训练,但由于核心训练的方法主要就是训练腹背和核心力量,因此这两类运动素质有极显著差异是能够理解的。
3 结论
3.1 移动类指标
有人说如果一切运动的基础是力量,那么现代一切运动追求的关键就是速度。做为排球运动员,必须能够快速做出对球的反应,做出接球或者击球的动作,所有快速移动动作的完成,离不开运动员具备的各种速度素质能力。经过3个月的核心力量训练,辽宁省少年女排12名运动员的移动类指标的平均成绩都有所提高,体重半米字移动成绩有显著差异。
表1 辽宁省少年女排核心力量训练前后运动素质变化
3.2 协调类、弹跳类和挥臂类指标
快速力量的集中反映的是弹跳素质,也是排球运动中关键的素质。起跳技术、下肢力量以及协调摆臂共同作用的结果[4]的是弹跳能力。在核心力量训练前后测试中,该12名运动员的协调能力指标、弹跳类指标和挥臂类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三级蛙跳、助跑掷远等几项运动中与协调性相关的指标成绩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3 腹背类指标
3个月的核心训练前后测试中,运动员的腹背类素质和核心素质均有极显著差异。
分析可知:首先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得到了改善,快速神经反应能力得到加速,运动神经的支配能力得到提高。其次四肢快速力量传递被提高了。最后肌肉间的协调性能力、肌内间的协调性能力也被提高了,这些都是由于核心力量的发展。因此,可以认为核心力量对快速灵敏素质的影响主要归结为神经肌肉这个运动系统的改善问题上。
更有利于发展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专项素质的是核心力量与专项素质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实验中被采用的是分组实验训练,经过16周两种不同模式训练后,实验组快速力量素质、弹跳素质增长幅度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实验前后成绩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虽有提高,但增幅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说明在专项素质训练中适度的核心力量训练被增加有助于提高这两项素质。但是无论采用哪种训练模式,对两组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提高不明显,至少说明核心力量训练在短期内对耐力素质发展影响不大。建议在今后青少年排球队员素质训练中,核心力量方面训练内容被适度增加,专项素质与核心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模式较好,都不可取的是单纯地追求核心力量或者传统的素质训练。
[1]刘阳.人体平衡能力测试方法及平衡能力训练的研究进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4):81-83.
[2]陈孺,汪磊,宋勤,等.青少年素质训练敏感期的训练原则[J].少年体育训练,2010(10):82-83.
[3]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1129-1131.
[4]王小亮.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专项素质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