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题

2014-05-14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27期
关键词:管理中心公积金住房

住房公积金:富人的福利?

最近,新华社记者在内蒙古省级贫困县杭锦旗调查得到的数据显示:当地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水平不足1000元,但当地供电公司职工最高缴存达到15530多元。这再次激起了人们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讨伐。

许多垄断国有企业、机关单位为职工缴纳超额住房公积金,远远超过普通劳动者,这样的报道近年并不鲜见。《人民日报》在去年年初的一篇报道曾做过鲜明对比:在某大型企业山西分部工作的杨娜,工资条显示每月公积金单位缴存额高达16950元;在山西另一企业供职的吴晓明,每月个人缴存额仅为120元。差距高达141倍。

以能得到的公开发表的统计数据验证:如扬州市,据官方统计,全市住房公积金缴存额较高(每月1500元以上)的人群中,来自机关、银行、电力、通信、烟草等国有部门的占据了80%以上。高额公积金本身就是对这些优势人群的补贴。

有人称住房公积金是“劫贫济富”。说它“济富”,因为高收入人群更容易享受到住房公积金的好处——即低息贷款,而低收入人士如果一辈子都不打算买房或买不起房,住房公积金就根本无法用。这个现象由来已久,数据显示,2005年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的44.9%发放给了排在缴存额前20%的高收入人员,排在缴存额后20%的低收入人员仅得到3.7%的贷款。

数据还显示,过去10年职工个人公积金账户加权平均收益仅为1.89%,连余额宝收益的一半都不到,无法跑赢官方公布的CPI,当然更无法跑赢真实通胀。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资本市场上举债,年回报率却动辄超过9%。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29条的规定,公积金的增值收益不归缴存人所有,主要归政府财政。与此同时,根据央行的规定,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享有接受公积金低息存款的特权。公积金存在银行的年利率是2.33%,而银行利用公积金存款对外发放商业贷款,贷款利率一般高于7%,银行在公积金项目上的盈利约为5%。

2004年以前,全国有2577个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直到2004年底才在国务院的要求下调整收缩至344个管理中心。但据最近的媒体调查,公积金管理机构实际仍有606个,超编两百余个。并且,为了维护公积金管理账户,每个管理中心都有自己的系统,每个动辄花费数百万元到上千万元,每年还有几十万、上百万元的升级维护费用。很多公积金账户不受监管控制,遗留出大片“自留地”,给寻租腐败以及其他不合理行为提供了巨大空间。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参照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设计的,其他国家并无类似制度。其实国家想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途径非常多。有论者指出,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大廉租房的建设力度,对购买首套房的家庭实施贴息。如果能通过制度设定,准确地将这两项政策红利,送达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就已经功德无量了。而“劫贫济富”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完全可以考虑废除。

Q&A

@中国新闻周刊:如何评价公积金制度?

@腾讯今日话题:对于“公积金制度‘劫贫济富”话题的网络调查显示,70916名网友投赞成票,4911名网友不同意这个说法。有网友跟帖说,国家的政策和初衷是为了给没有在企业得到福利房的职工一种互助,以满足购房者的利率低贷款。可是现实却是央企官员们拿了福利房还拿着高工资,上了最高的住房公积金,绝对是占了老百姓的大便宜。

猜你喜欢

管理中心公积金住房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
住房保障实践探索
物联网下职业学校“智慧实训管理中心”的建设思考
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业务风险防控的策略
辽宁公租廉租房并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