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4-05-14狄婷婷吕瑞芳王瑞婷

护理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问卷人才改革

狄婷婷,吕瑞芳,王瑞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必先强教。高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要顺应国际化的要求,是护理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1]。为能提供优质的高等护理人才,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及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迫在眉睫[2]。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高等教育本身的创新。我学院以党的十八大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精神为指导,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现就教育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估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探讨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某高职护理院校2011级涉外护理专业专科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共350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325人,入学时年龄18.0岁±1.6岁,随机分为4个班级,由同一批教师授课。其中随机抽取1班、2班为试验组,3班、4班为对照组,两组基本情况以及入学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改革

1.2.1 制定培养目标 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要求护生关爱病人、救死扶伤,全面思考、以人为本,严谨、务实、苦研、创新,最终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为核心,培养特色化人才”的总体目标[3]。

1.2.2 提出教学理念 采用CHIPS教学模式,即创造性(creative)、动手能力(hands-on)、主动性(initiative)、发掘潜能(potential)、服务社会(service),为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及方法[4]。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实践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针对关键知识点,搜集和设计一系列的研究问题、临床案例,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总结归纳为理论知识;通过病例讨论、思考题解析,开展研讨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展双语教学,授课教师做到双语授课,实现基础理论教育与国内、外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相对接,基本技能教学训练与医院临床护理操作相对接。

1.2.3 教学方法与手段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新的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进行教法整合,互补不足,丰富教学活动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1.2.4 建立评估体系 考核方式应合理、灵活、恰当,符合教学课程标准要求;平时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在考核教师教学及管理方面,一般采用分层教学督导(院级督导和部系督导)与学生为授课教师评分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在考核学生课程学习情况方面,一般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平时占20%(包括平时出勤、态度、提问、作业、测验等方面),实践技能占10%,期末成绩占70%[5]。同时,大力推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设计汇报,建立融理论成绩与实践技能为一体的综合考核模式,突出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教学创新及改革成果的有机结合[6]。

1.2.5 问卷调查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7]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学生自评内容包括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共5项一级指标,30项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赋值4分、3分、2分、1分,分值越大说明能力越强。教师向研究对象共发放350份调查问卷。其中向试验组护生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5份,回收率96.7%,其中有效问卷143份,有效率为95.3%;向对照组护生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4份,回收率97.0%,其中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95.0%。

1.2.6 综合测评 改革实施一段时间后进行综合测评,笔试题型为选择题,题量100道(其中包括A1型60道,A2型30道,B型10道),答题时间为90min,闭卷测验。笔试后教师对护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沟通能力3个方面进行考核并结合笔试成绩进行系统评分,得出综合测评成绩,满分100分。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应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护生自我评价(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自我评价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生自我评价比较(±s)分

组别 人数 理论水平 实践技能 创新能力 沟通能力 人文素质试验组 143 82.0±10.7 82.6±4.8 80.5±4.9 80.9±8.6 81.6±7.6对照组 190 74.7±8.9 78.2±5.9 75.1±5.5 74.7±9.1 75.6±8.5 t值 2.20 2.39 2.96 2.06 2.18 P<0.05 <0.05 <0.01 <0.05 <0.05

2.2 护生综合测评 阅卷后进行成绩统计,综合测评成绩85分及以上者为优秀,详见表2。

表2 两组综合测评结果比较 人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课程体系设置与服务需求不协调,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突显护理特色。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犹如为新的教育观念找到了生木之本、附毛之皮,使教育观念更新,培养模式转变成为必然[8]。目前,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这就要求临床护士的服务意识、业务素质、理论水平及技术能力必须提高[9]。

涉外护理专业是我院的特色专业,为谋求发展,必须要体现出专业的优越性。学院领导发挥决策效力,争取更好的改革环境,使教育效能最大化,实现学生能力可持续发展,进而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教师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竞争力的人;学生既是传授知识的客体,又是创新知识的主体,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只有在教学和科研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为学术创新的主体,才能培养创新人才[10],实现学生自身的接受、理解、吸收及应用能力提升[11,12]。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面向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发展、兼顾专业布局和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精心编制专业分流方案[13]。通过实践,体现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改革能够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对护理人才的培养要求。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提高现代教育水平,优先发展教育,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决定性的意义[14]。高等护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亟待制定出适合当前实际情况、突出涉外护理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推动学院自身的发展,也为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发展提供保障。尽管现在已取得一些成绩,但仍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融培养能力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多元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护理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新格局。

[1]王红松,池建淮,袁娟,等.新时期高校护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113-114.

[2]杜翠琼.与时俱进 加快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9):25-26.

[3]弥曼.药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4]叶德泳,朱依谆,侯爱君,等.实施CHIPS教学 探索培养创新药学人才新途径[J].药学教育,2009(6):9-12.

[5]狄婷婷,赵晶涛,王传生,等.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说课设计[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90-92.

[6]刘东玲,杨培常,李伟,等.护理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0,24(10B):2705-2707.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等医药教育课程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554;628.

[8]林新宏,上官辉,黎莉.循证医学与医学教育改革[J].医学与哲学,2002,23(4):19-22.

[9]王惠峰.提高护生创新学习能力 开展护理创新教育改革[J].全科护理,2009,7(5C):1394-1396.

[10]徐金梧.大学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0-12.

[11]何莉娜.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3):157-167.

[12]黄万琪,程清洲,杜丹丹,等.护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全科护理,2013,11(4B):1043-1046.

[13]熊晓燕,肖蕙蕙.地方高校实施按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7):121-124.

[14]刘洋.对西部地区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9):94.

猜你喜欢

问卷人才改革
人才云
改革之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改革备忘
问卷网
改革创新(二)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