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技能训练》实训课程设计与应用

2014-05-14

护理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分组实训技能

沈 玮

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促进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恢复健康,还可以促进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良好的心理护理要求护士必须具有扎实的护理心理学知识、过硬的心理护理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但目前多数院校《护理心理学》授课仍是理论授课,有的护理院校虽开设实验课,但实验内容多为基础心理过程实验和心理测验。护理心理学和其他相关护理学科中所涉及的接待初诊病人、共情、倾听等心理护理基本技能,却很少涉及。有研究表明,无论是护生还是已经进入临床工作的护士虽然能够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但不知如何将所学的心理护理基本技能和知识应用于临床[1-3]。为了提高护生的心理护理技能,促进护生自身心理成长,提高护生应对压力的能力,我院于2013年3月开设《心理护理技能训练》选修课,学生选课积极,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心理护理技能训练》选修课开课时间安排在大学第6学期,选修对象为护理专业本科5年制学生。此时学生已学习了公共基础课、护理专业基础课(包括第5学期开设的《护理心理学》),尚未学习临床护理专业课。授课学时设为28学时,每次4学时,进行7次授课。本次授课对象为我院2010级护理专业本科5年制学生124人,其中女生118人,男生6人,年龄(22.15±0.90)岁。

1.2 教学内容 心理护理技能训练课属护理心理学实训课,内容选择上紧紧围绕护理心理学理论体系,既要培养学生的心理护理实践能力,又要提升学生自我心理素质。经护理专家及教学小组成员讨论后,以学生选用的教材为蓝本,将心理护理技能训练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两部分:心理护理基本技能训练篇和护生自我心理成长训练篇,具体见表1。

表1 《心理护理技能训练》实训内容

1.3 教学方法 为促进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体验角色的心理[4],提高学生掌握和实际运用心理护理基本技能的能力,本课程在进行科学分组的前提下,采用以情景体验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具体程序如下。①教学前准备:为保证教学质量,由具有丰富临床心理咨询与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主讲。授课前由主讲教师组织所有授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教学地点设置在我校实验中心心理实验室。实验室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录像设备、音响设备以及心理技能训练物品(如纸、笔、靠背椅、坐垫、眼罩、耳塞、沙盘等)。教室内无固定座椅,场地设计开放,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空间和学生的座次。②分组:将选课的124名学生分为4个小班,每个小班30人~32人,分别由1名教师进行授课。在第1次授课时,教师根据授课人数,以学生对红、黄、蓝、绿、紫5种颜色的选择进行分组。小组角色扮演与讨论,以每组5人~8人为宜。对选择某种颜色人数较多的可进行再选择,而人数较少的可进行合并。如选择蓝色的人数较多,将蓝色再分为深蓝和浅蓝,学生再行选择;而对于选择紫色的仅1人,则可将其合并到与紫色相近的红色。③情景设置:教师说明本次心理护理技能的训练主题内容与目标,并将典型临床案例情景呈现给学生。④情景分析:学生解读案例情景,并对可能的发展过程和结果进行合理假设与设想。⑤情景表演:以组为单位,按照护士、医生、病人、家属、听众等分配角色,再按照设想演示案例情景和后续发展的过程与结果,对某些内容(如语言风格训练、共情训练等),可借助照相机、DVD等设备对学生扮演角色的过程进行录像,然后回放,促进学生对自护能力和自我的认知。⑥讨论与分享:分组训练后进行讨论,各小组选出1名或2名代表将本组讨论的意见和结果进行分享汇报,教师加以鼓励和引导。课后根据授课内容撰写个人心得体会或小组收获。

1.4 考核方式

1.4.1 理论考试 试题分为两部分:心理护理技能基础知识、临床案例分析,由授课教师统一命题。所有选课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统一考试。

1.4.2 心理护理技能考试 以小组为单位,各组自行设计临床心理护理案例和情景剧。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角色,将模拟情景以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进行录像、制作。对各小组上交作品由两位教师同时打分,所得平均分作为技能的考试成绩。

1.5 教学评价 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对该课程的评价。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共发放124份,回收124份,回收率100%。

2 结果(见表2)

表2 学生对《心理护理技能训练》实训课教学法的评价

3 讨论

3.1 开设《心理护理技能训练》实训课的必要性 心理护理技能训练的教学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临床心理护理基本技能(包括共情技术、倾听技术、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等技术)和自我心理素质。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心理护理意识和心理护理应用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本门课,其中33.9%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98.4%的学生表示能够认真地学习本门课,其中60.5%的表示学习态度非常认真。通过学习,90.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临床心理护理技能有一定的提高;96.0%的学生认为本门课还对“自我心理成长”有帮助,其中32.3%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

3.2 科学分组是《心理护理技能训练》实训课的关键 心理护理技能训练课是以学生参与的体验式教学形式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大部分时间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组成员的关系融洽,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分享与讨论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敏感问题的成分暴露和深入探讨,提高学习效果。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分组是本门课程顺利开展的前提。根据人际吸引中相似性吸引原理,具有相似爱好、兴趣、信念的人容易形成比较融洽的关系。而在众多的喜好中,以个体对颜色的喜好最能简单而高效的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因此,本门课采用学生对颜色的喜好进行分组,将喜欢相同颜色的学生分为一组。分组后,各小组成员内部讨论自己对所选颜色的感觉、喜好的原因,再与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分享交流成果。这种分组方法,不仅可以将具有相似性格、爱好的学生分到一起,促进心理技能训练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辨别出学生的喜好、个性,发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适当措施对个别学生加强关注和引导,防止在心理技能训练过程中的伤害与被伤害。

3.3 《心理护理技能训练》课程的性质决定授课方式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多年的《护理心理学》教学经验和临床调查研究显示,一味单纯的理论讲授心理护理知识和技能或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并不能掌握心理护理技巧,学生进入临床以后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与病人进行沟通,也使得目前临床形成心理护理呼声很高,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局面[3,5]。本次课堂教学以真实情境下的体验与实践为理念,将案例导入、角色扮演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引入教学过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主体元素,将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新型学习方式。教师则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投入角色、表达内心真实感受、发掘学生内在潜力。调查数据也显示,95.1%的学生表示“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其中53.2%的学生表示“很喜欢”;66.1%的学生认为这种“师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感觉轻松、自在。

3.4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虽然开设《心理护理技能训练》实训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①开课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次开课于第6学期,即学生学习完《护理心理学》理论知识后的下一学期。此时,学生尚未接触到临床护理课,临床护理知识和护理意识比较淡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将本门课设置于《护理心理学》课程学习的后半阶段穿插进行或滞后,即与某些临床护理课程同步进行,教学效果是否会大大提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②教学课时的设置有待改进:心理护理技能训练需要学生打开心扉自我表达、自我暴露。实践教学发现,授课时间过短,学生无法打开内心,教学活动难以开展。但时间过长,学生容易疲劳,使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反映,每次授课以3学时为宜。③教学师资有待进一步提高:本门课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采取案例导入、角色扮演的导入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观察能力、洞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林岩,卢玉贞,镇艳.护士实施心理护理的意识与能力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11):13-14.

[2]敖欢,沈贵荣,刘翠萍.护士心理护理知识、意识及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3,49(1):62-64.

[3]王若维,牟善芳.济南市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实施现状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51-52.

[4]张伯华.心理咨询与治疗基本技能训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5.

[5]郑漫艳,陈靖.温州市临床护士实施心理护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9,22(5):66-68.

猜你喜欢

分组实训技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拼技能,享丰收
分组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