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八席观祈雨跑马排红火喜庆平定年

2014-05-14影子史建忠

中国西部 2014年2期
关键词:跑马大王

文/影子 图/史建忠

太行正月闹起来,民间狂欢乐开怀!地处太行山西麓、山西东大门的古州平定,历史上有“文献名邦”的美称,自古为晋冀通道的要冲。层叠蜿蜒的太行山脉孕育出这块土地独特的文化气质,至今仍保留着最具年味的春节活动!古老的祭祀仪式,隆重而神秘;热闹的民俗汇演,欢天喜地;独特的平定美食,喷香扑鼻。人们要把积攒了一年的热爱、浪漫、感恩、激情和憧憬集中释放,其能量,简直如瀑布倾注、岩浆迸突,蔚为壮观。如果你融入其中,相信此时最能体会阔别已久的乡土气息和浓厚年味儿。

董寨跑马排 古道又闻马嘶鸣

“雄关百二谁为最?要塞三千此关名”, 长城名关娘子关位于太行山险要地段,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兵在此镇守,故而称其为娘子关。娘子关内的下董寨村古时为军事驿站,背依嵯峨大山,前临绝壁深涧,自古以来就是进出山西的重要通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几千年来,每年正月十五、十六,这里都会举办别具特色的民俗活动——“跑马排”。“跑马排”起源于唐朝,是当时驻扎娘子关的唐军信史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保留了北方民族剽悍之风的民俗活动被延续至今,成为老百姓祈祷国泰民安、万事如意、五谷丰登,跑出希望的一种象征。

清晨,我们从平定县城出发,车子沿太旧高速行驶三十多公里后,在娘子关出口下高速,再盘山而行,少顷,我们来到了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的董寨村,在河滩边的村口停下。眼前是一座桥,路边、桥上已停着一溜儿汽车。过了这座桥,恍恍惚惚中仿佛一脚踏进千年前。我们一行人中,有个人有个董姓亲戚就生活在这村里,这董姓亲戚听闻我们要来,一大早就等在村口,已等候多时。董师傅五十上下,自言十分喜爱闹红火,看我们期待、兴奋的样子,不由分说就带着我们向跑马的官道走去。好客的董师傅边走边介绍:董寨村始建于东汉末年。相传,当年董卓带兵至此,见周围悬崖峭壁、山势险要,遂建起董寨,如今的村民也都是当年守军的后裔。跑马这天,热火朝天,激烈喧腾的跑马排和络绎不绝的围观人潮,形成这里一道靓丽的风景。那一天,乡里乡外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拥聚过来。当地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宁肯一夜不睡觉,也不能误了跑马看热闹。

一路前行,眼前是一条长200米、宽4米的古巷道,原来这就是官道,跑马就是在这狭窄的巷中来回奔跑。放眼看去,道路上、台阶上、甚至房顶上已密密麻麻挤满了人。本村的、外来的,男女老少挤得水泄不通,眼里充满了热烈的期待目光。跑

迎驾是很神秘的事,柏井迎驾,八驾好迎,四驾难抬,抬四驾时,不时地出现“扭驾”,抬驾人在路上不由自主地走走退退,扭扭捏捏,拐弯抹角,左抑右偏,前仰后合,寸步难行。马还没开始,铿锵的锣鼓声已经点燃起人们的激情。董师傅说,跑马之前要传三遍锣:清晨头遍锣后,村民们在跑马的青石街上铺上防滑炉灰。二遍锣后,骑手们骑马巡街,焚香祈福。三遍锣后,跑马就正式开始。

上午9点,第三遍锣响起,顷刻间,锣鼓齐鸣、声彻天地,激烈的跑马开始了。只见三、四匹高头大马整装待发,每匹马都有固定的人牵引。“当、当、当……”急促的三遍锣一响,一匹匹战马像离弦之箭冲向街上。顿时,暴风雨般的马蹄声,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助威声、叫好喝彩声响成一片,整个村庄被淹没在狂欢的海洋中。

这里的跑马大可与西班牙斗牛相比,十分惊险刺激。号称官道的青石小路,年长日久被磨得溜光,即使撒上炉灰,奔驰的马儿也无法减速,速度飞快。而参加比赛的跑马马背上不仅没装马鞍,甚至连马鬃都被剪掉,骑马的人必须双腿紧夹马身,双手平举,飞奔而过。听董师傅说,骑在上面的都是村里的普通村民,从未接受过专业的骑术训练,全凭骨子里的勇敢。他们中,既有十八九的小伙,也有年近七旬的老汉,还有不少是父子兄弟齐上阵。骑士们头裹红布条,上马坐定之后,赛马旁边的人便挥起手中的长鞭使劲打马,那马便在狭窄的,仅有两米多宽的青石古道上一路风驰电掣、如箭飞出。只见那勇敢的跑马人,在狂奔如飞的裸马上,是那样从容自信,潇洒自如;是那样威风凛凛,英气逼人。有的骑手还嫌马跑得不快,口里“驾驾”地喊着,用缰绳不停地抽打着马的屁股。还有的骑手为展示高超的骑术,松开拉缰绳的双手,在马背上扭转着身体,做出一些更惊险的动作,直把看客们惊得目瞪口呆,先是尖叫连连,待回过神来后,又是响成一片的叫好之声。跑马排结束后,村里老幼争相上马,在古道里往返驰骋,充分展现出下董寨村村民豪放、勇敢的性格。跑马一直进行到将近中午时分,直跑得几匹马全身大汗淋漓方告停止。在董寨的分分秒秒里,始终有一种奇特的感受,太多出其不意的惊奇,纷至沓来;独特的自然风貌、历史久远的民俗表演、让人敬畏的慓悍之风和尚武精神真是一道特别的传统文化大餐,置身这样激烈的氛围当中,看着跑马的汉子跃马扬鞭,顿觉豪气满怀。“楼头古戍楼边寨,城外青山城外河”,当我们身边的原生态民俗正在一点点地消逝时,董寨那种自我的、完整的、原生态的味道,更显弥足珍贵。

柏井村大王庙里供有狐突与明灵两位大王

柏井魇马畀 祈雨仪式传千年

位于平定县城东25公里的柏井镇历史悠久,曾是通京大道上的重要隘驿。相传,汉韩信曾在此筑城屯兵,而当地也因此得名“柏井城”,境内至今尚存的古驿道和刻有“柏井驿”字样的古石碑见证了古老柏井镇的繁华过去。远古时期,平定地区十年九旱,老百姓年年举行祈雨祭祀仪式,俗称“魇马畀”。这一古老的祀神活动,是古代平定地区雩祭、傩戏文化的最典型载体。这一形式上是娱神,但实际上是娱世、娱人的民俗活动,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去柏井,我们沿着307国道前往。京港澳(太旧段)高速公路在相隔不远的地方和它平行,车流如河。我们行驶的307国道曾是古时太行八径中唯一能行车马的古道,相对于其他出入太行仅能满足人畜通行的羊肠小道,这也算是那时的“高速公路”了。道边不时掠过“小桥铺”“固驿铺”等曾经的休养处所演变来的村名,让人仿佛重回久远的时代。

来到柏井村时已是人山人海,经人指点我们来到了大王庙,看庙的老者叫穆福祥,今年七十多岁,他说,几十年前的所有祈雨活动他都参加过,对柏井村的历史更是耳熟能详。他笑呵呵地说,你看,无论是本村人,还是外村人,天不明就动身赶到柏井村了,就是为了一睹迎驾魇马畀的盛况。“魇马畀”主要靠马畀来完成,其中“传圣旨”“迎驾”“扭驾”“马畀开山”是最“抢眼”的活动内容。我还是头次听说“魇”“马畀”这些词,面对如此复杂、生僻的字词,老者看我好奇,给我解释起来, “‘魇’是迷惑,‘马畀’就是被神附身的人,是神的传话人和代言人”。迎驾即迎神,柏井村大王庙里供有狐突与明灵两位大王。老者说,幼时听长辈讲,狐突老大王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就是狐突的女儿所生。狐突以死保卫重耳,重耳功成业就后,为怀念忠贞不渝、大义凛然的外祖父,专门建庙祭祀。明灵大王即晋之陶侃,也称陶大王。人们都说明灵大王心地善良,关心民生,遇久旱不雨,便派出他的信使――马畀送信,叫人赶快接驾,他好兴云布雨。

此时的柏井村, 众人已经率仪仗、社火、吹阁、秧歌等百戏在庙内和庙外热烈红火地闹腾起来,村民将穿着古铜色和红色特制服装的神像抬出来。四驾抬的是木雕金身的明灵大王,八驾抬的是狐突老大王,连同他的侍女和十大帅,以及木头仿造的大王庙殿宇模型,这模型精巧逼真,可真是巧夺天工。此时,鞭炮齐鸣,鼓乐喧天,队伍排列有序,宛若帝王出巡,山上山下迎驾、抬驾的队伍连成一条巨大的长龙,队伍前面是黄门小侍鸣锣开道,身穿衙役服的村民高举“肃静”“回避”等字样的牌子,表情威武狰狞;其后,旗队、伞队、迓鼓队、炮队五花八门,亦步亦趋;再后面是幢幡宝盖龙风扇,金爪钺斧朝天镫的整付銮驾。在队伍的最末端是百戏社火等大队人马浩浩荡荡,款款进发。迎驾是很神秘的事,柏井迎驾,八驾好迎,四驾难抬,抬四驾时,不时地出现“扭驾”,抬驾人在路上不由自主地走走退退,扭扭捏捏,拐弯抹角,左抑右偏,前仰后合,寸步难行。累得抬驾人汗流浃背,筋疲力尽,想歇歇不下,想停停不住,想换人换不了,可见迎驾在当时是多么神秘难解。

在祈雨前一天,村中会有一个正常的农家汉子把马畀魇下来(神附其身),他状若癫狂,光膀赤脚着以神的口吻传话,“众人听了,明天狐突大王和明灵大王要下山,命你们小心伺候,进行祈雨”。这就是所谓的“神旨”。前来观看的村民把路围得水泄不通,驾台前挤满了善男信女。整个迎驾过程,笼罩着浓厚的神秘气氛。初见如此场面的人,都流露出惊惧神色。马畀怪诞癫狂的“下神”表演,更平添迎驾几分神秘色彩。

这扮作马畀的壮汉,忽然从人群中风风火火地窜出,蓬首垢面、两眼圆睁、口吐白沫、坦胸露怀。他右手持一柄二十多斤重的三环刀,左手拖一条两丈余长碗口粗细的大麻鞭,满脸杀气,令人震慑。而他的举动更是让人惊心――他不断地在四驾、八驾间穿梭往来,不停地舞刀弄鞭,蹦出返进;当折腾到某一地段时,忽然在人群中打开一个空场,被执事人迎到场地中央,坐在(事先安置的)椅子上,然后执事人跪在马畀面前。马畀抽搐几次,“哼”出长长的一声过后,便开始传话。尽管他形象可怖,可善男信女们还是因为见了救星,而欢呼雀跃。因为他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是雨的先兆。不多时,人们便自觉安静下来,虔诚地听他训话。马畀的声音洪亮、粗放,说出话来,毫无忌讳,完全以权威自居。训之言,大概是说天旱不下雨,主要是因世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任意挥霍五谷杂粮。他要大家相信此日为吉日,必须自行悔过,向神请罪,宣布完毕,场内又是一片喧腾。忽然,马畀用三环刀朝自己脑门“猛”劈三刀,顿时“血流如注,口吐白沫,全身抽搐”,执事人用“黄表纸”将马畀的 “伤口”贴住。之后,马畀渐渐苏醒,其举动恢复如常。马畀的这一表演俗称“开山”,在迷信中大约是显示神已傍了其身,是大王爷显灵的征兆。

柏井村迎驾魇马畀的祭祀祈雨活动,充满了神秘色彩,在剔除掉这些仪式过程中的迷信色彩,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先人曾经的生活基调。在十年九旱和土壤瘠薄的自然条件下,他们依然想方设法地保持着创造美好生活的乐观态度,而由此衍生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又是多么的鲜活迷人。

平定三八席 全村共享团年宴

“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除夕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过大年怎么能离开美食?制作技艺源于宋金时期的平定传统宴席‘三八席’,是平定菜系中的精品。席面十分讲究、菜品非常丰盛,寓意深刻、吉祥,在历经了千年的积累、传承、变迁和完善之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为本地一道独特的风景,具有古朴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平定“三八”席,由于特有的隆重、排场和浓厚的民俗文化积淀,成为正月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待客美味。

新春来到,瑞雪飘飘,群峦起伏,青山环抱,平定古州沉浸在浓浓的年味儿之中。我们驱车来到巨城西岭村,据说这里的习俗是全村人从除夕到初五,每天都欢聚一堂过大年。一般村里常住人口有几百,加上回乡过节的儿女亲戚,这么多人吃团圆席是怎样一种热闹的情景? 还有闻名遐迩的“平定三八席”,在此地的菜品、吃法、意义上又有着怎样的独特之处?

穿新衣,挂红灯 ,福到了

大年初一一大早,雪还没有化,红灯高挂,彩旗飘飘的西岭村中心已经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抱着咿呀学语的孩童赶来了,年轻人手挽着手赶来了,家里的“顶梁柱”们开着车赶来了……就连不常出门的叫林娥的大婶,坐着轮椅也来了,她满脸喜气地和街坊邻居打招呼,“婶,过年好,雪天你也能来,真高兴,我来帮你推一把轮椅”。小伙子麻利地推上老人。“摆三八席、吃饺子是过年的老礼,咱村呢?全村一起吃,透着那么个亲!我哪能不来!”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在西岭村,过大年,全村就是一家人!

垂涎已久的“三八席”马上要开席了。说起“三八席”的来历,土生土长的平定人郝满栋大爷滔滔不绝:“在过去,‘三八席’可不是随便就能吃到的,只有做了新郎,在丈人家谢婚(回门儿)的时候才能吃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常庄户人家过节、待客也能吃到‘三八席’了。今天过大年,当然要上‘三八席’。”听郝大爷这么一说,我顿时兴趣大增,但听闻平定宴席的命名,对所谓“三八”还是有些不解,郝大爷笑着回答说:“这可不是指‘三八妇女节’,而是三八二十四道菜。每个‘八’又分作两组,‘四’为基数,整个席面用八命名,象征成双成对、喜事逢双;以四为基数,取“事事如意,四平八稳”之意。不过,最后席面上,可不仅是二十四个盘子。”叫“三八席”却又不是二十四道菜,这有什么蹊跷呢?郝大爷看我好奇,又卖了个关子:“一会儿上菜了,就都揭晓了!”还没开席,这“平定三八席”就吊足了我的胃口。桌上已摆好八碟干鲜果品,我好奇地开始记录每个“八”的菜品。郝大爷笑着说,别着急,这些还不算在正式的“三八席”菜品之内,是为客人未齐或刚到入座预备的。四干果:糖花生、桂圆、瓜子、葡萄干,取早生贵子、多子多孙之意。四鲜果:苹果、橙子、香蕉、哈密瓜,取平平安安、吉祥如意之意,以示热忱和美好的祝福。

每到时总会留下一张全家福

第一个“八”开始上了,是四荤四素八碟压桌菜。它们分别是:四荤为腱子、肘花、片肉、焖子;四素是瓜干、皮蛋、桃仁、石花菜。压酒凉菜“腱子”打头,寓意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石花菜”收尾,取其长长久久、好事连连不断之意。接着上八大碗、八小碗,主菜讲究“带”,一大碗“带”两小碗,小碗后跟一道点心,叫“带子上朝”。先上的是前四大碗带八小碗,跟四道点心,分别是大碗红烧海参,小碗小酥肉、小碗烧山菌,跟点心烧麦;大碗红烧肘子,小碗过油肉、小碗珍珠丸,跟点心鸡丝卷;大碗香酥鸡,小碗腰果虾仁、小碗酸辣鱼,跟爆香冰凌;大碗八宝饭,小碗松籽玉米、小碗拔丝苹果,跟雪梅酿。随之再上后四大碗——氽丸子、银耳莲子汤、虾干白菜汤、漂糕汤,跟两大碗米饭,再每人一小碗漂抿蛐。这两个“八”十六道菜品中,每个菜都含有美好的喻意,如:主菜“红烧海参”打头,叫“红开喜宴,满堂喜气鸿运来” 。“拔丝苹果”代表幸福平安的日子长又长。雪梅酿夹甜馅点心,寓意为未来的生活蒸蒸日上、甜甜蜜蜜。最后,四大碗多为肉丸、甜丸之类的汤品,寓意“完满”。至此,菜品全部上齐,酒席才算圆满。一桌“三八席”吃下来,真是回味绵长。“三八席”的菜肴相配,荤素相间,干鲜交错,不仅历史悠久、选料精致、烹饪独到、工序讲究,而且凝聚着平定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也传承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能品尝到正宗的“三八席”,真是不虚此行。清亮的酒倾尽杯中,溅起欢乐的酒花,大伙斟满美酒,互相举杯:“全村人今天一起过个团圆年,大家要痛痛快快地玩耍、喝酒,为了我们今后的日子更红火干杯!”

猜你喜欢

跑马大王
谁来当大王
大王花 最大最臭的花
迟到大王(下)
虎大王
肯尼亚姑娘的中国“跑马”故事
非洲学生中国“跑马”赚取生活费
“跑马”跑出经济盛宴
大王的生日礼物
“跑马”当心4种险情
德国小镇“跑马”过圣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