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会孩子驾驭“情绪怪兽”

2014-05-14刘建鸿

为了孩子(3~7岁) 2014年4期
关键词:东东负面外公

刘建鸿

寒假期间,小鸿的表弟东东从外地过来过春节,住在小鸿家。小鸿和表弟在一起玩,有时很开心,有时也会起争执。

正月初六是东东的生日。小鸿的妈妈为东东预定了一个漂亮的蛋糕,还买了一辆蓝色的小赛车模型作为礼物送给东东。小鸿的外公、外婆、舅舅也要来到小鸿家为东东过生日。

一整天,妈妈都在为东东的生日忙碌,午睡前也没有时间像平时一样给小鸿讲故事。小鸿在床上翻来覆去很久才睡着。

晚餐开始前,亲戚们陆续到了,带来好多漂亮的礼物,大家还围在蛋糕和点亮的蜡烛前,为东东唱生日歌,东东开心极了,整个晚上都大声地笑着。虽然小鸿也收到了礼物,但和东东的礼物相比少了很多,也小了很多,而且还不如东东的礼物好玩。小鸿很不开心。家里人都围着东东,根本没人注意到小鸿的不开心,还说一直开朗活泼的小鸿今天怎么有点奇怪啊。

晚餐后,大家在客厅里喝茶,妈妈收拾餐具,她洗好碗走到客厅里,看见东东一个人在玩他的新汽车。小鸿呢?妈妈叫了小鸿几声,却没人答应。妈妈走进小鸿的卧室,看见小鸿在里面,她又叫了声“小鸿”,小鸿还是没答应。妈妈走近才发现小鸿哭了。

妈妈问小鸿:“你怎么不去外面玩呢?我给你也买了一份拼图玩具呢!”

小鸿哭的声音更大了,他说:“我不要拼图,我要东东那样的玩具!妈妈,我再也不想东东来我们家过年了”。

小鸿说的声音很大,东东在外面听到了,东东愣住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你很伤心,对吗?”妈妈蹲下来,拉起小鸿的手,对小鸿说。

小鸿点了点头。

妈妈继续说:“我来猜猜看,你为什么难过呢?是不是因为妈妈今天都在忙东东的生日派对,没时间关心你。外公、外婆、舅舅他们来家里也更关心东东。东东得到了很多很多礼物,你却只得到了一点点礼物。”

小鸿点了点头。

“你也想得到那么多关心和礼物,你觉得很不公平,所以你很难过。是的,如果别人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而我却两手空空,我也会觉得很难过的。”

小鸿又点了点头。

“宝贝,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感受,你想知道这个词是什么吗?”妈妈问小鸿。

小鸿哽咽着说:“想。”

妈妈笑了,她将小鸿搂进怀里,说:“这叫嫉妒。你想要东东的礼物和所有人的关注,但你却得不到,所以你嫉妒他。”

“嫉妒?”对小鸿来讲,这是一个新词,他想了想,低声说,“对,没错!”

妈妈说:“对的,嫉妒这种感觉很不好受的,妈妈有时候也会嫉妒别人,所以很明白这种感觉。”

“嗯,我今天一整天都在嫉妒!”小鸿说完,便一头扎进妈妈的怀里。

妈妈摸着小鸿的头说:“妈妈永远最爱你!因为东东难得春节来我们家玩,我们对客人当然要热情一些,妈妈今天要准备的事情很多,都没时间给你讲午睡故事了,妈妈向你道歉,请你原谅。”

小鸿紧紧抱着妈妈,他的情绪和缓了很多。

妈妈好像想起了什么,问小鸿:“你还记得去年你过生日的时候吗?你收到了妈妈和外公外婆送给你的什么礼物?”

小鸿的眼睛一下子发亮了,“是一辆漂亮的红色跑车!闪电麦坤!外公还送了我一辆蓝色小叉车!可酷了!”

妈妈问他:“你现在还喜欢这些礼物吗?”

小鸿高兴地回答:“当然喜欢啊!”

妈妈建议说:“那就拿出来和东东一起玩吧,看看哪辆赛车跑得快!”

“嗯,我的红色跑车一定是冠军!”说着,小鸿就翻起了玩具柜……

生活中,孩子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处理呢?不妨可以参考如下步骤来处理:

1.充分共情。

共情是亲子沟通的基础,简单询问孩子是不是难过或安慰孩子别难过,作用都不大。由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父母可尝试帮孩子尽可能表达出他内心微妙的复杂感受,对不太有把握、难以确定的部分,可以用“你看起来/感觉……,是吗?”的句式来询问,就像文中小鸿妈妈说的那样,“我来猜猜看,你为什么难过呢?是不是因为妈妈今天都在忙东东的生日派对,没时间关心你。外公、外婆、舅舅他们来家里也更关心东东。东东得到了很多很多礼物,你却只得到了一点点礼物。”确定之后,可以用孩子能理解的词语尽量描摹出孩子细微复杂的情绪和感受,如文中小鸿妈妈说“你也想得到那么多关心和礼物,你觉得很不公平,所以你很难过。”

2.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孩子能够及时表达情绪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让家长及早了解到孩子的感受,可以及时加以引导,情绪就不会一直淤积甚至恶化。另一方面,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并能合理表达出来,这一过程本身就会让负面情绪得以疏解。

父母要让孩子觉得任何感受都是可以表达的,切莫简单地压制、批评甚至斥责孩子。“怎么可以忌妒弟弟呢”,“不要嫉妒”,“哥哥应该为弟弟高兴”,类似这样的道德化说教并不能让孩子的嫉妒感受消失,而只会让孩子关闭心门,或是为了迎合成人而压抑真实的自我。

在中文语境中,情绪词汇似乎有褒贬之分,但就情绪的进化来源,每种情绪都有它的功能,害怕可以让人避开危险的地方,嫉妒让人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或拥有资源的差异……家长们不妨告诉孩子每种情绪的功能,比如“害怕有时候会帮助我们远离危险的地方”、“嫉妒有时候会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接纳和包容负面情绪。

3.给情绪一个“名称”。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叫什么,有助于孩子将来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来仔细揣摩一下文中的示范,小鸿妈妈将孩子一把搂进怀里,对孩子说“这叫嫉妒。你想要东东的礼物和所有人的关注,但你却得不到,所以你嫉妒他。”显然在小鸿妈妈这里,嫉妒和难过、伤心、喜悦等情绪一样,是非常正常的情绪,她把这种观点很平和地传达给了孩子,告诉孩子嫉妒是可以接受的人之常情,充分理解和接纳孩子,孩子的情绪就得以逐渐平复。从专业心理学角度来说,情绪本身有生物性成分,用词汇描述出来能促进大脑的整合和对情绪的认识和管理。

4.鼓励父母自我吐露(self disclosure)。

如果父母曾有过类似感受,能够自我吐露是值得鼓励的。“我也曾经嫉妒/害怕……”,这会拉近亲子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感受得到了接纳,会觉得自己的“情绪问题”是正常的,也只是暂时的,之后可以改善。当孩子出现嫉妒、恐惧等负面情绪时,这么做尤其重要。例如孩子怕黑时,父母若告诉他“妈妈小时候也有点怕黑,不敢出门”,“长大后就敢和朋友一起出去,后来一个人出去也没问题”,这会让孩子觉得自身的恐惧是正常的、暂时的,对将来也会报以期望。

5.告诉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可以怎么做。

例如孩子嫉妒同学的成绩比自己好时,父母可以这么说:“妈妈小时候平时成绩都很好,有一次考试输给了同桌的同学,也挺嫉妒她的。后来妈妈在平时的学习准备中做得更认真,下一次成绩就又追上来了。”

现在流行的“羡慕嫉妒恨”的说法,其实有两面性,既可以激励人提升自己的能力(正面),也可能让人通过贬损别人来满足自我价值感(负面),需要父母作出正向引导。

孩子的所有情绪和感受都可以被接纳,但接纳不等于赞同!接纳感受不意味着接受孩子带着情绪的不合理行为表现(比如乱摔东西),恰恰相反,父母接纳了孩子的感受(嫉妒)后,可以引导孩子并示范给孩子看,怎样用正面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嫉妒可以说出来),怎样调整自己的行为来改善现状(“后来妈妈在平时的学习准备中做得更认真,下一次成绩就又追上来了”)。

父母还可以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安抚,学会欣赏自己拥有的。比如告诉孩子害怕的时候可以抱着自己喜欢的玩偶,看自己喜欢看的故事书。嫉妒的时候可以想想自己拥有什么,这会让自己感觉好多了。文中小鸿妈妈引导小鸿回忆去年得到的精美的生日礼物,不但减少了小鸿当下的嫉妒和失落的感受,还让他感受到“自己拥有的爱和美好”,并巧妙地引导小鸿用自己喜欢的和表弟一起比赛,走出情绪的“阴霾”。

猜你喜欢

东东负面外公
东东“闯关”记
东东“闯关”记
东东“闯关”记
东东“闯关”记
我的外公
外公做的门
外公是个象棋迷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论负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