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
2014-05-13秦越霞
秦越霞
“上课总要努力做到实实在在,又不呆板;力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角度思考,同时每个教学环节又十分有序;注意从认知结构、思维训练、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从易到难的探索。”这段出自李烈《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中的话,深为窦桂梅赞赏,也成为不少教师的教学座右铭。
到窦桂梅工作室学习过、曾在全国第三届“七彩语文杯”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上获得特等奖的语文教师吴志诚也一直追求、实践着李烈所描述的课堂。他勤于思考,精研教学,以“实效”为目的,以彰显学生个性的语文实践为主题,积极进行探究,形成了自然质朴而又不拘一格的教学风格。
变与不变
同一篇课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就会产生大不相同的教学效果。吴志诚认为,要想提高教学实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调整自己的教学思维,尝试新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他十分注重突破既有的教学方式,经常从不同的教学角度发掘语文教学新的可能性。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最能说明吴志诚在教学中的深度思考,也最能反映他在教学上的灵活多变。2011年11月5-6日,在以“智慧·互动·成长”为主题的第四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中,吴志诚展示了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两次设计,得到了窦桂梅等人“这展现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无限可能”的热情夸赞。
在两次教学设计中,吴志诚都着眼于学段教学的特点,立足于文本,让学生深化体验。第一次教学设计以“火光映照下的‘冷”为教学主题,第二次教学设计以“火光映照下的‘暖”为教学主题,将教学重心从体会童话故事的悲伤转为感悟童话世界的美好,取得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
吴志诚不仅常常“打破自己”,也常常“打破别人”。在《渔歌子》一课的教学中,吴志诚通过三个“打破”使课堂趣味十足、诗意盎然。首先,他打破一般教师简单罗列诗人资料的教学方式,在介绍诗词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生平时,通过“趣说网名”的课前游戏引出词的作者——“烟波钓徒”张志和。这个导入游戏突出了文本与学生的“关联性”,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作者的距离,既为接下来的教学作好了铺垫,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其次,他打破古诗词教学逐词逐句提问串讲的陈旧套路,采取变序教学的做法,在初读环节结束之后,直接引导学生探讨《渔歌子》最后一句的关键词:“为什么作者觉得‘不须归呢?究竟是什么深深地吸引着他呢?”这个设计为学生接下来的探究指明了方向,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再次,他打破简单、重复、被动的诗文朗读方式,在指导朗读时,采取变奏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词眼”——“斜风细雨不须归”,形成一咏三叹的诵读高潮。这样的教学处理使学生体会到了朗读的乐趣,让学生更能体会诗歌深层次的意蕴美和意境美。
吴志诚不拘一格的教学经常让人耳目一新,这使他的课堂魅力倍增。与此同时,他总能抓住教学的核心点,让教学凝聚有力。吴志诚说:“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学会思考,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的核心理念,‘读思结合是我一直坚持的教学法门。”在全国第三届“七彩语文杯”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上,吴志诚执教《桥》这一课,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关注。课堂伊始,他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应当做到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而这种思考在你见到课题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开始了,齐读课题——《桥》。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字,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思考呢?”临近下课,吴老师再次问学生还有什么疑惑,并总结道:“即便在这个时候心中有疑问也是正常的,因为疑问与求知是一对姊妹,她伴随着我们学习语文的全过程。”他的话语看似平淡无奇,却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语文学习是思考的过程。
观察吴志诚的其他语文课,都能发现他对培养学生个性和学习意识的重视。他经常向学生发问:“你有什么发现?”“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学会边学边思考”是他的语文课传递给学生的鲜明信号。
这个信号是吴志诚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他说:“无论我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或教学角度,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个不变的目的。”
动与静
吴志诚善于创设交流型课堂。他认为:“我们要创设一个师生对话、生生互动的平台,积极创设交流情境,把学生带到情境中主动实践、体验、探究,以此擦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在执教《威尼斯的小艇》时,吴志诚特意创设了一个交流情境:“假设此时此刻我们就在威尼斯,每个学习小组共同经营一条小艇,作为船夫,你们会怎样借鉴课文中的内容向游客推销自己,招揽生意呢?”学生旋即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共同设计广告语,一同为小艇招揽生意。在吴志诚的引导下,学生在交流中均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表述,并都关注了作者的描写手法。之后,吴志诚还引导学生以“同行”的身份评价其他“船夫”在表达上的优点和不足。
这样的交流型课堂充满了思维活跃的“动”、师生融洽对话的“动”。又如在执教《渔歌子》一课时,吴志诚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动态的画面,点亮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促使学生体会诗人笔下自由快乐的世界,使学生理解了诗人“不须归”的情怀。
师:让张志和不须归的不仅仅是这里色彩斑斓,更是因为这里的自然万物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出示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高飞,桃花微笑着陪伴着流水,又肥又大的鳜鱼在水中嬉戏。
生:西塞山前,白鹭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在天空中展翅高飞,偶尔有一两只白鹭在湖面上疾飞而过,荡漾起一道道水纹。两岸桃花纷纷落入流水中,溪里的鳜鱼正与桃花自由自在地嬉戏呢!
……
“动”的迸发离不开“静”的酝酿和蓄势。吴志诚很注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使课堂动静相宜、张弛有度。在执教《渔歌子》一课时,吴志诚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中不多的27个字,让学生透过字面意思领悟文本中蕴含的情与味;在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他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研读课文1-4自然段、研读描写天气寒冷的语句、研读描写社会冷暖的语句,让学生充分感受社会冷暖,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吴志诚给予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充分尊重了学生作为读者的权利。endprint
动静相宜的课堂再一次反映了吴志诚“读思结合”的教学理念,在这样的探究课堂里,学生能真正与文本进行对话,深刻感悟文本的真义。
学与用
美国学者大卫·博金斯说:“我们并不欠缺知识,我们非常欠缺的是运用知识。”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吴志诚十分注意将“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学用相长。
吴志诚说:“课文就是例子,我们要通过课文让学生学会表达。”在教学中,他着重引导学生体悟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是“怎么写”的当学生体会到课文语言的精妙,有了写的意识时,他常常抓住时机,当即布置课堂小练笔,指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如在执教《永生的眼睛》时,他抓住课文用大量篇幅描写人物语言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朗读、交流等方式感悟到了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和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这时,他话锋一转,创设了一个供学生写话的情境:“后来,温迪因车祸去世,她的母亲琳达根据她的遗愿捐献了眼角膜,请尝试以一个接受角膜移植重获光明的患者的身份,给琳达写一封信表达你的心声。”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受社会冷暖”这一教学环节,吴志诚即时设置了一个课堂小练笔环节,他一边播放背景音乐,一边描绘:“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一同来到这个又冷又黑的晚上。此刻,又冷又饿的小女孩手里正拿着一把火柴,哆哆嗦嗦地向前走着,边走边叫卖……在寒风中,在大年夜的街头,她会有怎样的遭遇,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请大家选取你‘看到的一幅画面写下来,一会我们再交流。”这样与文本解读紧密结合的课堂小练笔被吴志诚运用得十分纯熟,以读促写、以写促悟的教学方式的充分运用,增加了教学实效。
课堂中大量的写法指导和写话训练让吴志诚的学生获益匪浅。近年来,他的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级作文竞赛频频获奖,多篇习作在《新作文》《小火炬》等省市级刊物上发表。
诚如吴志诚所说:“积极的探索思考,会给所有怀有教育理想和追求的教师们带来丰厚的回报。”因为一个“思”字,吴志诚的课堂铺满了色彩,充满了律动,也弥散着悠长的韵味;也因为一个“思”字,学生得以与新世界、新自我相遇,得以享受语文、运用语文。“我思故我在”,让我们像吴志诚一样积极思考,做有思想的教师!
(人物小档案:吴志诚,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教师,福州市优秀班主任、福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多次执教省、市、区级公开课,先后获得福建省阅读教学观摩赛一等奖、福建省首届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全国第三届“七彩语文杯”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等。多次在《小学语文》《福建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七彩语文教师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教学实录、教学案例等。)
(责编 周翠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