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老师如何有效配合
2014-05-13陈新福
■陈新福
家长与老师如何有效配合
■陈新福
家校配合是个复杂的、个性化的、有挑战性的工作。一是家长对孩子变化、发展把握不及时,管教方式与孩子成长变化脱节;二是家长怕打搅老师日常工作,不好意思主动找教师沟通,造成家校合作不紧密;三是家长自己工作也很繁忙,再加上很多家长对教育的认识、理解水平存在差异,很多家长感觉家校配合没时间,也有的觉得没方法……
家校合作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这就更加促使我们来思考,来总结。结合自己多年管理经验及做父母的经历,我对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提出如下四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同向
家长与老师在教育孩子上,肯定是需要同向的。家长对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老师也会给学生很高的希望,老师与家长在教育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在目标一致下,双方还需要观念一致、行为配合一致。现在的社会开放、多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念是正常的。但是,为使家校合作更为有效,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最好能相互认同,这样的教育效果会更好。我曾经带过的班级有位姓吴的孩子,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家长把孩子放在家教哪里,每天孩子是早上七点一过就出家门,晚上八点多才进家门,孩子与家长之间交流少。了解情况后,我及时与家长当面进行交流,建议家长抽出时间自己带孩子,最好不要放在家教那里。可是家长一直在强调:“我很忙,孩子作业难,我也不会解答,这怎么行呢?”一句话,家长感觉晚上带孩子困难重重。于是,我与家长约定,我们先试行一个月,家长不需要指导孩子做作业,只要每天在孩子作业本上写一写孩子的表现,一个月后如果孩子学习还是老样子,再做其他决定。就这样,家长每天在孩子作业本里,记录孩子晚上作业表现,有优点,也有不足。我就白天在课堂上,每天向全体同学读孩子表现好的方面,家长记录中不足的内容做适当调整,以积极的语气来引导孩子。结果,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孩子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好的改变,家长看后觉得特别高兴,一家人更加和谐幸福了。
上面例子中的家长及时听取了老师的建议,及时调整育子观念,克服重重困难,关注孩子的表现,增加了交流,孩子有了幸福感,这样,孩子的学习就更加主动了。因此,我们把“同向”作为家校配合的第一条建议。
第二条建议:同步
孩子是生动活泼多变的个体,家长要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学习表现;老师也应该及时将孩子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同事在与家长沟通时,还要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在平时的家校配合中,建议家长多关注家校记录本、学科作业本以及老师每天发布的校讯通信息等,及时了解学校、班级、孩子的情况,家长及时接入教育中,能促使孩子专心学习;另外,家长也可以借助老师的力量,有针对性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比如家长可以先与老师交流,然后让老师布置个性化的任务给孩子,或者家长直接说:“这个事情是某某班主任老师知道的,是他让你完成的。”由此家校紧密、同步配合,孩子的发展就会更快、更好。
第三条建议:同学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般而言,孩子在一二年级时,由于自觉性不够,需要家长做好引导、监督工作,家长要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帮助孩子解决看书、作业中不会认读的字,减少作业的错误率。当然,家长也可以在孩子身边,阅读自己的书刊,给孩子做好学习的榜样,同时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孩子到了中年级,已经养成了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家长就可以从过去“牵引、管理”的状态转变为“知道、照看”的方式。此时,家长不需要时时看着孩子,可以让孩子相对独立地区完成自己的作业,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再给予帮助、指导;孩子到了高年级,家长则可以相对放手,重点从过去的“管”变为“导”。此时,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比如学习过程的复习、预习、错题回顾等,提高孩子学习的自主性,促使孩子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
孩子是有差异的,家长应该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意识。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特别好,或者有特长,家长应该多了解教育资源,多引导孩子在课余的时间发展特长,将孩子的课余时间“集中”使用,促进孩子个性化发展;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或者较落后,这时家长就应该及时给予帮助,关注基础知识、学法指导等多个方面,同时做好心理疏导,让孩子在适当的督促压力下,展开补差学习,做到不掉队。
第四条建议:同乐
学习很重要,但休闲、娱乐也是必不可少的。好动、活泼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和家长应该多给孩子玩耍的时间,尽可能多陪孩子,做到同成长,共欢乐。当然,同乐是有讲究的。家长与孩子同乐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孩子的能动性、自主性。可以先让孩子思考每次活动的方案,提高孩子活动策划能力;在活动中,家长根据需要,及时提醒、指导孩子,让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活动结束后,特别给予孩子奖励时,家长要告诉孩子是什么原因得到了这个奖励,一次来激励孩子下次表现得更加优秀。家校合作是心灵的交换,是爱的培育,需要教师与家长赤诚相待,家长要善于借助老师的力量,多发现孩子的有点,激发孩子的能动性,本着以孩子为本的原则,努力做到让孩子全面发展、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