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受访者赞同对青少年进行吃苦教育
2014-05-13王琛莹
■王琛莹
81.8%受访者赞同对青少年进行吃苦教育
■王琛莹
8 1.8%受访者赞同对青少年进行吃苦教育
正常的体育锻炼就是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吃苦训练
当下,真人秀体验类节目热播,使“吃苦教育”、“体验式学习”等教育方式再次引起社会热议。有人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培养了青少年的吃苦精神,有人则认为此类做法违反教育规律。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1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1.8%受访者赞同父母对青年少进行“吃苦教育”。65.7%受访者认为吃苦教育对孩子未来发展有很大帮助。受访者认为磨练青少年的意志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吃苦教育的主要收获。
受访者中,学历为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人分别占60.1%、7.9%和1.3%。
6 8.0%受访者认为吃苦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受挫能力
在受访者眼中,体验农村生活(64.0%)和野外拓展训练(52.5%)是受访者选择吃苦教育的主要方式。同时,暑期打工(47.0%)、家庭劳动(43.5%)、贫困地区短期生活(41.6%)、参访革命老区(22.7%)等也是受访者选择的吃苦类型。
作为一名学生,靳童利用今年的暑假远离宁夏的父母,到四川打工。他觉得两个月的独立生活让自己变得坚韧,学会体谅父母。“在家生活时,没钱了就向爸妈要,但出来后没向父母要过一分钱。”靳童说。“一个人的成长,必须得承受一些一个快要长大的人该承受的事情”。
据北京一所夏令营机构的秦晖老师介绍,目前市场上专门针对吃苦教育的夏令营比较少,许多夏令营是将吃苦教育融入其中。“像我们的户外拓展夏令营,就将团队精神和担当能力融入其中。”秦老师说。“其实是对孩子综合素质的一个训练”。
调查显示,68.0%受访者认为吃苦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其次,初步接触社会(60.6%),塑造坚毅的品格(59.5%),培养孩子的独立性(50.4%)也是受访者认为父母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的原因。
对于吃苦,58.6%受访者认为家庭教育不可或缺
调查中,65.7%受访者认为吃苦教育对孩子发展有很大帮助。其中,磨练意志(66.9%)、培养良好习惯(63.5%)、增强责任感(61.7%)、提高团队精神(45.1%)是受访者认为吃苦教育带给青少年的主要收获。
曾送孩子参加过体验式真人秀节目的陈锐强认为,女儿在互换体验后,学会了珍惜和倾听。“以前她觉得自己什么都对,不愿意与父母交流。现在会逐渐把她的想法告诉我们。”陈锐强说。
据地方卫视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的制作人员赵勇辉介绍,农村生活会对一些城市的孩子形成冲击,能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重新认识,回家后更愿意与父母多沟通。“但是体验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些孩子成长阶段中的一个经历。”赵勇辉进一步说。“个别孩子在参加节目后,学习成绩、与人沟通等方面都有所改变。但是家庭环境等因素可能导致孩子重新出现一些问题。这是需要注意的”。
在孩子接受吃苦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们的角色应如何定位?陈锐强认为吃苦教育同时也是对家长的教育。“其实孩子的错误,很多时候是大人的不理解造成的。家长要进入孩子的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才会理解。”
调查显示,58.6%受访者认为吃苦教育更应注重在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正准备生二胎的林颖认为,吃苦教育不等于虐待教育,孩子在锻炼的过程中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吃苦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受苦,是让他体会生活的来之不易。不能为了让孩子吃苦,就给他的心里留下不好的影响”。
吃苦体验应是富有挑战且美好的经历
多数受访者认同吃苦教育会对孩子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对有关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家长们各有不同的想法。
“在进行吃苦教育之前,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避免产生对立情绪。”赵勇辉认为,只要体验能够激发孩子的善良,对生活的认识,产生一些触动和思考就是不错的吃苦方式。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指出,吃苦教育需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不能把吃苦看成单纯的受罪,单纯的受苦受罪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回到家里‘加倍补偿’。要避免在教育的过程中走极端。”孙云晓说。“作为一种教育的设计,吃苦教育应是一种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过程。对青少年来说,这里面需要有磨练与挑战,同时是难忘而美好的”。
调查显示,多让孩子接触社会(56.1%)、学校组织相关活动(48.4%)、吃苦教育内容充实多样(44.7%)是受访者认为吃苦教育应该改进的地方。
孙云晓建议,“正常的体育锻炼就是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吃苦训练。这种训练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他认为,体育锻炼不脱离孩子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是青少年有意识的、力所能及之内的吃苦。“从国际趋势看,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意志磨练,对青少年的体能、意志、智慧的塑造都包含其中”。
“只有唤醒青少年内心的需要,唤醒他挑战自己、适应艰苦环境的意识,吃苦教育才是有效果的。”孙云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