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T+0交易制度势在必行
2014-05-12卧龙
卧龙
中国人民银行在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中指中国股票市场总体上仍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A股市场是否实施T+0交易需全面研究,审慎对待。报告指中国投资者所称T+0交易主要指当日买入股票可于当日卖出的交易行为。中国股市历史上,1992-1995年的上海A股、2001年之前的B股及2005年的权证市场都先后实行过T+0交易(作者注:报告此处有误,沪深A股1995年1月1日停止T+0,转为T+1),但因当时T+0交易助长了市场投机气氛,加剧了股价波动被叫停。
该份报告认为T+0交易三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一是交易频率增加诱发结算风险,二是加剧市场波动,三是增加市场操纵风险。另一方面,人民银行的报告却又对融资融券大唱赞歌:融资融券业务市场覆盖面稳步扩大、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13年末,共有84家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融资融券余额3465亿元,增长2.8倍。此等水平实在令人不敢恭维。作为参与股票市场交易21年的投资者,笔者认为T+0的风险远远小于融资融券。融资融券可以令你倾家荡产,“渣都没有剩”还倒欠证券公司钱,而T+1制度下的融资融券更是狗头铡。你融资买入一只股票之后最快要等到第二个交易日才能卖出。去年昌九生化(600228)的崩盘事件,2013年11月1日昌九生化仍升4.8%,当你美滋滋的享受融资带来的便利,口里斥责这T+0的三大风险,第二日昌九生化便跌停板,之后连续再来9个跌停板!不少融资买入昌九生化的投资者血本无归,之后发生昌九生化融资融券者维权事件。按照人民银行金融稳定报告中阐述T+0几大风险,融资融券简直是要立即废除才好。
期指可以T+0,期货可以T+0,机构可以利用ETF做到等同T+0,融资融券亦可以做到接近T+0,甚至是未来的沪港通港股部分都做到T+0,为何真正的T+0却被认为有如此多的风险?!未知该报告作者是否真正投资过股市,抑或只是纸上谈兵?制度建设必须遵循公平原则,交易制度不公平,再低的风险亦是徒劳。当前的所谓T+1制度其实是T+0.5,因为卖出股票的投资者可以立即买回,但买入股票的投资者只能等待第二个交易日才能卖出,这是对买入股票的投资者的极大不公平。然抨击此不公平者寥寥无几,莫非市场人士习以为常?
中国股市经过20多年发展,在停止T+0交易之后至今接近20年,市场成熟程度与1995年甚至2005年不可同日而语。台湾股市在停止T+0之后10年又再重新实行,中国股市则已经停止T+0近20年,在期指面世四年、融资融券早已出台,甚至个股期权亦要呱呱堕地的情况下,仍要审慎对待T+0,真不知道是什么心态?!最低限度你亦要实行真正的T+1交易制度,而非目前的伪T+1。
临近五一国际劳动节,4月底是上市公司第一季业绩公布的最后期限,各上市公司纷纷公布首季业绩。其中民生银行(600016)首季业绩增长15.3%,兴业银行(601166)增长22%,招商银行(600036)增长15%,浦发银行(600000)增长20%,平安银行(000001)增长超过40%。除了平安银行业绩增长速度过快被质疑拨备水平不足之外,其余几家股份制银行业绩增长再次粉碎看淡银行业的投资者中国银行业坏账暴增之美梦。自2010年以来,看淡者一直认为中国银行业将会出现大量坏账,但已经四年过去,坏账确实呈现上升趋势,但坏账比率一直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近日笔者将座驾开到4S店保养,车行客服小姐建议笔者申请一张联名信用卡,首三个月加油优惠10%,之后加油将优惠5%。21年前,笔者仍在银行工作时已经申请过两张信用卡,但因对负债消费非常保守,因此很快两张信用卡被弃之。当时申请信用卡与现在申请超市会员卡一样简单,难怪上一次经济周期低谷银行坏账一大箩筐;但现在申请信用卡则如审查户口般严格,银行几次致电联络笔者要求核对资料,又致电公司及同事(或者朋友)核对资料,接近一个月才通过审批。若此等情形中国银行业仍是要崩溃,那真是无话可说。
看看银行股指数(399951或399947),自2007年10月历史高位以来是一个巨型三角形整理型态。笔者的看法是2007年10月8253点结束跌至浪(3),8253点以来为浪(4)。其中8253点跌至2008年10月2164点为(4)浪A,2164点反弹至2009年8月5439点为(4)浪B,5439点持续下跌至2012年9月的2914点为(4)浪C,2914点反弹至2013年2月4716点为(4)浪D,4716点至今进入(4)浪E最后一个调整浪。不过,由于经济周期尚未见底,(4)浪E仍然会延伸成为一个更细的三角形。浪E中,小浪a由4716点跌至近期的3139点,目前展开小浪b反弹,大致可以上望4000点附近,低一些3800点。之后进入小浪c回落,接着是小浪d、e。时间上可能仍然需要近一年时间才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