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幽灵
2014-05-12倪明
倪明
自2008年4月退役后,洛克希德公司生产的F-117A型“夜鹰”战机(公众熟知的“隐身战机”,飞行员称其为“深黑战机”)多年来仍然蒙着一层神秘面纱。该机的退役相当突然,考虑到其创造性设计和缺乏明显的替代机型,很多人都对美国空军的这一决定感到吃惊。目前,除了1架F-117的机身框架废弃在洛克希德公司棕榈谷试验工厂外,少数YF-117A原型机在博物馆陈列,剩下约50架战机存放在内华达州托诺帕绝密试验机场。在那里,人们偶尔还能看到这款与众不同的战机在空中飞行。
退役后,F-117仍进行零散飞行活动的原因还没有披露。但是,就F-117A的作战能力来说(例如,该机可凭借低侦测率或隐身性能深入敌方空域后再发射激光制导炸弹),美国空军目前还没有哪一款公开机型能够将其完全取代。尽管诺斯罗普公司的B-2“幽灵”隐身战略轰炸机和洛克希德公司的F-22A“猛禽”战机的雷达反射面积都比F-117更小,但它们只能投射GPS制导炸弹,因此缺乏打击临时目标的同等能力,而且也没有直接指示目标和卫星定位坐标的激光发射器。F-22A型战机的数量不足以支撑空对地作战任务,而且该机也携带不了重达2000磅的钻地炸弹,但这对F-117A型战机来说却是“拿手好戏”。
有人认为一定有某种战机已经取代F-117A,某个“机密”项目正在秘密研发和部署这种战机,但事实上这种猜测至今未被证实。也许还有少量F-117A保持着良好的飞行性能(也许目前还保留了少量飞行员——可能是承包商飞行员),以专门应对紧急情况。但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只作为试验低侦测率性能的测试平台,或保持基本性能和理论“可用性”以待最终的处理决定。或者在海军“海豹”突击队击杀奥萨马·本·拉登之前,“夜鹰”战机甚至有可能一直在时刻准备执行这一任务?
秘密设计
在冷战局势最紧张的时期, F-117A战机的早期任务设计完全不同于最终在美国空军服役时呈现的那样,而是一种所谓的“全天候高生存率隐蔽侦察/攻击机”(CSIRS)。该机的存在将不会公开,并且可能直接接受总统的命令打击恐怖分子和流氓国家,然后政府可能还要“言之凿凿地否认”使用了这款战机。这类战机还设计有一项冷战“战争使命”,即针对防御严密、难于打击的敏感目标发起突然袭击。例如,一项名为“低速挡”02的计划就是使用F-117A战机击毁苏联领导人的郊外别墅。
虽然在常规战争中,一般通过正常程序给F-117A下达作战任务,但它的初始运用部队——第4450战术航空大队,很可能直接接受美国总统或者某个特别行动联合部队司令的命令。作战任务内容通常会包含非常具体的目标情况和行动发起时间,因此,F-117战机每次出动都需要的地面特殊部队的配合。有的任务还会指示在敌方防空空域为普通攻击机或轰炸机开辟出一条空中走廊。
在缩减版“海弗蓝” (XST Have Blue) 隐身技术验证机成功飞行之后,第一架全尺寸YF-117A隐身原型机于1981年6月18日由霍尔·法雷驾驶在内华达州格鲁姆湖附近完成首飞。1982年上半年,另外4架YF-117A原型机在巴哈格鲁姆湖基地南端的工厂升空。1982年10月15日,阿尔顿·惠特雷上尉成为第一个驾驶F-117A型战机的飞行员。第4450战术航空大队的正式驻地在内利斯空军基地,1979年10月15日该部队成立时,其任务是利用A-7D“海盗”Ⅱ型攻击机进行航空电子学测试。该部队也是美国空军最后一个使用A-7D“海盗”Ⅱ型攻击机的现役部队。为新战机建立一个新的战术航空联队会引起不必要的关注,所以不太可行,而战术航空大队的名称比较温和,基本不会引起多少注意。
实际上,第4450战术航空大队的“海盗”Ⅱ型攻击机只是在F-117A研发过程中,供后者的飞行员进行训练以维持飞行技能。“海盗”Ⅱ型攻击机只在需要时进行日间飞行,而F-117A型战机最早只在夜间飞行。在这一阶段,第4450战术航空大队并不是驻扎在内利斯空军基地,而是驻在格鲁姆湖区域。该区域此前一直计划作为F-117A型战机的驻地,直到军方决定采购成建制的“夜鹰”飞行联队,而不仅仅是组成中队规模。第4450战术航空大队由格鲁姆湖区搬迁至托诺帕基地始于1982年5月17日。1983年10月全部迁入新驻地后,F-117A部队形成了初始作战能力(以第14架战机运抵后为准)。
A-7D“海盗”Ⅱ型攻击机的作用曾作为封面内容被“泄露”,报道称该型战机当时正在测试一款新型反雷达装置。该机有时会在翼下挂载黑色吊舱(此处通常只挂载凝固油箱)飞行更是增强了这一传闻可信度。甚至在F-117A战机正式服役之前,该部队的A-7D型战机还访问了计划部署“夜鹰”战机的英国、日本和韩国机场。在到访的A-7D型战机在机场滑行时,当地机场通常会禁止地勤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观望,有时甚至还会要求他们脸朝下趴在地上。
隐身战机的保密需求放缓了在英国(可能是马赫里-哈尼什)和韩国部署“夜鹰”飞行中队的早期计划,并推动托诺帕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翻修,还为F-117A战机兴建了新设施。在C-5“银河”运输机运载F-117A型战机前往前沿作战地的可能性检测后,军方决定选用空中加油的方式使用该战机。
付诸实战
F-117A型战机最早至少为两次秘密作战任务作过准备。1983年10月,美国军方曾考虑在代号“紧急狂暴”的入侵格林纳达行动中使用F-117战机,但当时的一些报告认为该战机还未作好准备。当月晚些时候,在美驻贝鲁特陆战队军营遭恐怖分子炸弹袭击后(造成183名陆战队队员死亡),6架F-117战机已经挂弹并准备攻击在黎巴嫩南部的巴解组织目标。这一计划是让F-117A型战机从托诺帕基地飞往南卡罗来纳州的默特尔比奇空军基地,飞行员在该基地稍事休整后即开始跨大西洋长途奔袭。时任国防部长的加斯帕·魏因伯格在F-117A型战机预定起飞前往默特尔比奇空军基地前45分钟取消了这次任务,该战机的武装被解除,惯性导航系统也被重新调制。有报告显示,1983年还有一次针对叙利亚的未执行攻击计划,但这有可能指的是同一个作战任务。endprint
3年后,美国军方确认F-117A型战机具备了最佳武器攻击能力,可以执行“黄金峡谷”行动任务。该任务是针对利比亚的频繁挑衅,旨在刺杀利比亚领袖卡扎菲上校和攻击利比亚的军事目标。加斯帕·魏因伯格在战机原定出发时间前1小时再次取消了F-117A的这次任务,而是选择英国皇家空军莱肯希思基地的F-111F战斗轰炸机和美海军航母的A-6E舰载攻击机、A-7“海盗”Ⅱ攻击机和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执行这次袭击行动。后来有报告显示,魏因伯格是基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当时的顾虑才决定取消F-117A的此次任务,因为参联会担心使用该机可能会暴露其秘密性能。
不断取消的任务凸显出F-117A的作战概念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即一旦战机行动就很难保持其秘密属性,而且但凡能证明其作战价值的任务也一直存在合法性问题。
变身“匪徒”
在F-117A战机项目刚开始时,驾驶新式战机的飞行员选取的都是美国空军最优秀的人才——即所谓的“快燃者”,他们被认为处在晋升高位的快行道。潜在的候选驾机者须是非常杰出的飞行员,他们的航空日志上至少记录有1000飞行小时。他们先会被要求申请一个未加详细说明的任务,里面涉及大量A-7型战机飞行训练,然后会被送到亚利桑那州国民空中警卫队的第162战术航空大队,转为“海盗”Ⅱ攻击机飞行训练。最后他们才会去内利斯空军基地报到,并被告知真正要做的事。整个保密流程一直极为严格。
转型驾驶F-117A战机的过程包括驾驶A-7型战机进行5~6次飞行训练,在内利斯山脉附近进行常规飞行并基本了解当地地形,然后开始地面学校的密集课程阶段。在驾驶F-117A之前,飞行员要前往鲁克空军基地练习高速飞行,并驾驶F-15战机接受无襟翼着陆训练。因为F-15战机与F-117A有类似的着陆特点。F-117A战机的所有飞行活动都在夜间进行,训练内容包括如何在高速滑行中打开制动伞。这是一项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因为侧风可能导致制动伞卷起盖住尾翼,从而导致机壳损坏。飞行员第一次真正驾驶F-117A战机是在夜间,同时会有A-7D型战机尾随。整个转型过程历时5个多月,包括30~40个飞行小时。当1名飞行员取得F-117A的飞行资格后,会获得独有的“匪徒”呼号和“匪徒”编号。
虽然项目最早一批飞行员转型驾驶F-117没有用到昂贵的飞行模拟器,但是后来还是配备了1台模拟器。不过,一部分作战技巧还是需要依靠中队飞行员亲自传授,因为连负责维护模拟器的工作人员都不被允许知道这些技巧!
在托诺帕的生活
一旦上机,F-117A型战机的飞行员就要过上一种独特的生活:只有周末他们才能回内利斯空军基地或附近小镇的家里与家人团聚,而且不能告诉家人他们驾驶的机型以及为什么所有工作日都不能回家。
每个周一上午,飞行员们都要乘坐波音727或737包机前往托诺帕,周五则返回内利斯基地。F-117A飞行员不在基地内住宿,而是居住在远离机场设施11千米外的住宅区。这个距离远到足够隔绝飞机噪音,确保飞行员即使在白天也能获得良好睡眠。但这仍然是个问题,因为人类的身体本能“知道”天亮的时候要活动,因而很难休息好。事实上,托诺帕基地常常被比作“吸血鬼之城”,里面的人赶在太阳升起前奔回自己的床铺——就好象要把自己躲进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从每个工作日的夜间生活状态到周末“正常”生活状态的不断转变让人精疲力竭,飞行员很难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美国空军很快就这种情况提供了更多的航空军医,据称其中大多数军医是精神病专家和心理咨询师。
“深黑战机”的飞行员一般除了每月驾驶F-117A战机10~12次外,还要驾驶A-7战机执行5~6次飞行任务。每周四天的夜间飞行,意味着飞行员在托诺帕基地几乎每天都有飞行任务。除非要制定当天任务,飞行员一般都会在早上6点左右陆续抵达第4450战术航空大队戒备森严的基地。这座基地的四面围墙布满了双层通电倒钩铁丝网,里面有作战大楼、机库、维修车间和航空管制塔台。几个入口都有重兵把守,每个入口的旋杆栅门都配有掌纹扫描识别装置。人的掌纹和指纹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动对比数据库掌纹记录要比手动检验通行证或文件快速方便。识别装置会启动一组扫描光线,最后会直接显示绿光(通过)或红光(不通过)。
即使在基地内部,也有区域禁止几类人员进入。安保程序规定,所有人员都要佩戴标明通行权限的“线形徽章”。一些工作人员甚至不被允许看到F-117A战机,比如航空中队的民用巴士司机。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把第一批飞行员送到机库,将每名飞行员送到各自战机的掩体前。机库门只会在巴士开出安全门之后才会打开——而且还是在黄昏以后,在黄昏前基地严禁打开任何机库大门。当1990年F-117A型战机在内利斯基地开始对外公开亮相后,偶尔会有几名来自托诺帕的巴士司机专门驱车5个小时从托诺帕开往内利斯空军基地,就为亲眼看看该型战机。
另一些工作人员会佩戴白色方格徽章,他们可以看到F-117A型战机,但不能触碰战机。而让机工长和维修员引以为傲的绿色方格徽章则表示佩戴者可以在战机上工作,较为了解战机的作用和能力并掌握战机的一些系统情况。绝大多数飞行员佩戴黑色方格徽章,他们可以了解到战机的真实雷达反射面积(这一数字仍处高度保密中),但是还有一些人拥有更高权限的徽章。关于更高一级的徽章权限目前仍未解密,人们只能猜测这类最高级别的徽章应该由最资深的飞行员佩戴。他们一般会是武器教官,对F-117A型战机的现实能力和短板极为了解,而且懂得如何调校复杂的任务规划系统。
在美国空军,飞行员不必制定自己的任务,对于F-117战机的飞行员来说则更是几乎不做计划。实际上,领受飞行任务的飞行员一般会比当天的任务制定官晚到中队数个小时。
成功的关键
任务制定是F-117A型战机能够穿透敌方空域的真正关键所在。虽然该战机通过精细的外形、结构和雷达吸波涂层拥有令人瞩目的低雷达截面积,但它并不能完全规避雷达波。事实上,从一些角度很容易侦测该战机——比如它将自己的飞机轴平面正对敌方雷达。endprint
虽然该战机的隐身性能不局限在机身前部,但也不是“所有部位”都具隐身性,规避侦测的秘诀在于准确掌握敌方雷达的位置和特点。一座雷达阵地往往可以形成相互重叠的探测区域,如果F-117A可以控制好自己的转弯倾斜角度,以其“最佳姿态”规避雷达而不是将腹部面向雷达,那么雷达对“夜鹰”战机的侦测效能降低,就能使其在雷达探测区域的“空隙”里掠过。
F-117A战机的机载规划电脑会加载已知防空雷达的电子地图,图上可以显示雷达针对“深黑战机”的有效探测范围。规划电脑可以就此为战机设计出一条可以穿行敌方雷达覆盖区域空隙的路线。有时,规划电脑也必须接受“夜鹰”战机必将被侦测的环境,但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使发现也太晚,敌方的所有防空力量根本没有时间及时做出反应。F-117A战机的任务设计需要非常细致,既要制定平缓的航路与合适的时机(由于F-117A执行“无线电静默”),避免飞到产生蒸汽尾迹的高度,还要优化巡航速度以最大程度降低尾流扰动,并且考虑高层风力以降低战机的尾流规模。
F-117A的打击能力不仅可以攻击某座大楼,更能精确打击大楼的某个最核心部位,比如具体的一扇窗户、一个通风口或房间等。当一枚小当量炸弹就能直接命中部长办公室时,特意把大当量炸弹放进地下室炸毁部长办公室所在的整幢大楼就显得没有意义。因此,精准的瞄准点和攻击线路必须由任务规划系统来设定。规划电脑可以事先为战机量身准备“任务程序”,飞行员可以随后通过便携设备将“任务程序”上传至战机系统内。规划电脑可以监管大量要点信息,如概述任务内容、路线和攻击目标时限,提供航路天气情况和对时保障,以及最新的目标信息和情报。相关飞行训练任务会模拟一个真实目标——例如可能是德黑兰市区,飞行员会随时获知目标的情况和伊朗的实际天气状况。飞行员会非常注意气象报告,因为天气对F-117A战机执行作战任务影响很大。下雪或满月会迫使战机不能越界,甚至半月的月光都能使许多获批的越界飞行训练停训。冰雹的威胁(会破坏战机表层的雷达吸波材料)就足以迫使战机停飞。在项目早期,空速管未加热或预报有冰霜天气时,部队也会禁止战机飞入云层。
在离开作战中心前最后一分钟需要确认飞行员拿到战术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两星或三星将军)的一封信。这封开头简单写着致“敬启者”的信件是在战机飞行员意外迷航时使用。信中要求任何见信的基地司令官按照带信飞行员的话去做!当准备完成后,第一批飞行员将被送往各自机库进入各自战机。有一些飞行员会在屋内待命,待命室的大墙上标有“总有一天他们会知道”的标语,而另一些飞行员会前往放置飞行手册的地下室,也许学习或者复习紧急程序,也许只是按要求在“表格里打个勾”表示已经读完当月的飞行手册。这件事在F-117A飞行员圈子里做起来显得尤为困难,因为他们不能带走自己的飞行手册。手册不仅不准带出地下室,甚至地下室的手册还需要被专门官员看管,由他们签字才能阅读。如果有人要接电话或者上厕所,还要签字送回并看到手册上锁才能离开,回来的时候还要将整个繁琐程序再走一遍。
F-117A飞行员被送到对应的飞机掩体后,要穿过一个狭小闭灯的附属建筑。建筑的小门打开后,整段路程都没有一丝光线透出来。机库主建筑的大门在黄昏前(日落后半小时)会一直紧闭,基地会根据黄昏、日落和月出时间来决定大门开启时间。另外,从日落后两小时到日出前两小时这段时间,无论机库大门是否开启,开启多短的时间,其内部灯光必须处于关闭状态。
早期的F-117A战机使用霍尼韦尔公司SPN-GEANS惯性导航系统的特制型号,该系统原配装B-52隐身轰炸机。这款改进导航系统异常精确,但却需要耗费至少43分钟才能校准完毕,这意味着当飞行员刚就位时,他的战机早经启动了一段时间。在进行作战飞行之前,战机的炸弹舱门将会用金属条带封住,然后涂抹雷达吸波油灰或者喷涂雷达吸波油漆。飞机座舱盖可能也会经过相同处理。这种雷达吸波材料修复处理还要通过巧思特公司的电磁振动机进行确认,确保战机原部件和新配件的雷达发射和吸波性能完全一致。
在托诺帕基地,所有战机不可避免要在黑暗中滑行出库。这时基地一般不会开启任何外部光源,只会使用前视红外装置(FLIR),并由地勤人员使用手电筒或荧光棒来引导出库。
F-117的飞行活动
第一批战机一般从21点开始准备起飞,所有12架战机将在23点前飞离机场。在90分钟常规飞行结束后,大概在22点30分至00点30分之间降落机场。第二批战机则从凌晨0点到凌晨1点起飞出发,然后凌晨1点30至2点30分返回机场。
F-117既没有襟翼也没有加力燃烧室,因此战机的加速耗时相对较长,在达到离地升空速度时要占用很长的飞行跑道。空中加油是“深黑战机”作战行动的重要环节,因此训练也更加频繁。每名飞行员通常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空中加油训练。只有来自2个空中加油联队(驻马驰和比尔空军基地)的极少数空中加油机被批准为“隐身战机”加油。
F-117A战机绝大多数的常规飞行都可以由自动驾驶仪完成,飞行员的作用更像是一个系统监控员。比如瞄准目标,F-117A战机的飞行员主要通过红外搜索指示系统(IRADS)完成。该系统是由位于机首上下两端的前视红外装置(FLIR)和下视红外装置(DLIR)搭配组成。下视红外装置的图像会经过电子转化成座舱显示屏中的“自然角度”。当目标从机首下方通过时,前视红外装置(FLIR)会“移交”到下视红外装置。当F-117A战机抵达指定地点时,传感器会自动在16~25千米范围内探测目标,红外搜索指示系统的十字瞄准线将在惯性导航指引下,自动调校对准目标。
当炸弹舱门打开时,飞行员可以在驾驶舱里听到“哐啷”的沉闷金属声,也能感受到炸弹投下后舱门“啪嗒”关闭的情况。因为炸弹舱打开后,空气就会涌入武器舱,使飞机开始颤动,而且仪表盘会显示“舱门打开”警示灯,提醒飞行员飞机的隐身性能已经大打折扣。因为垂直开放的炸弹舱门会使战机成为雷达侦测的绝好目标。炸弹舱门开放的每一秒都意味着F-117A型战机失去有效隐身性,从而暴露给敌方雷达。因此,炸弹舱门开启的时间会尽可能短,通常在敌方雷达常规扫描之前闭舱。有报告指出,开闭炸弹舱门机关实际上还链接着雷达导引警告系统(RHAWS)。该系统如果发现敌方雷达正在对战机进行扫描,就会阻止舱门打开。endprint
在进攻发起阶段,飞行员会确认一下战机飞行高度、航向和航速,并选择武器总开关上的“武器”选项。然后,飞行员会核对准十字线内的目标和膝板上的目标图片,确定十字线是否瞄准了攻击目标。如果发现没有,飞行员可以通过驾驶杆上的TD小按钮调校准十字线。而一旦发现瞄准十字线精确圈定了瞄准点,飞行员会按下TD按钮投下炸弹——允许任务电脑发射激光确定倾斜角度,然后选择恰当时机投下炸弹。在炸弹投射后一段短暂但连续的时间内,激光会再次照射目标,然后炸弹导引头会“寻找”相应频率的激光反射源,将自己导引到照亮的光点上。F-117A型战机飞行员要确保指示器的十字线时刻瞄准目标,因为在调校监视器时瞄准十字线会受影响。
F-117A型战机可以携带2枚908千克级的炸弹,有时会使用Mk84常规非制导炸弹,但更多的时候使用GBU-10“宝石路”Ⅱ型激光制导炸弹。F-117A战机的武器舱太短,容纳不了德州仪器公司在同时期秘密研制的“宝石路”Ⅲ型908千克炸弹。对此的解决方案是利用GBU-12“宝石路”Ⅱ型炸弹相对较短的尾翼,开发两种专门适用于“夜鹰”战机的改进型号。换装新尾翼后,“宝石路” Ⅲ型炸弹衍变成GBU-27B型,而另一种近似炸弹使用坚硬外壳(4340钢合金)、尾翼融合了BLU-109B型精确制导炸弹的钻地功能,就是众所周知的GBU-27A/B型。
“宝石路” Ⅲ型的所有改进型号都使用了一种新型均衡制导系统,只在必要情况下移动控制面,确保对航向的修正幅度最小化;而“宝石路”Ⅱ型采用更为粗放的继电器式控制制导系统,控制翼要么满舵转向要么保持不动。这意味着“宝石路” Ⅲ型的空中振幅很小,能够保留更多的能量。
在训练任务中,战机几乎没有机会发射实弹,因为炸弹范围在夜间不好界定,而且在“界外”使用激光是被禁止的。当实弹投放训练时,第4450战术航空大队会使用所谓“宽波段、宽频谱、价格便宜和可消耗的点源目标”——装满灼热木炭的垃圾箱!
F-117的红外搜索指示系统(IRAD)可以说非常精确,但也经常受到目标区域坏天气、尘土和碎片的制约。1989年12月19日F-117A战机在巴拿马进行作战行动时,红外搜索指示系统的传感器就受到潮湿气候和植被影响,性能降低到一个几乎不可接受的程度。在海湾战争中,大量F-117A的作战任务因目标上空的恶劣天气而取消,因为再稀薄的云层也足以干扰激光指示器,使炸弹偏离弹着点。
走向前台
一连串的坠机事件促发了人们的猜想,可能“有什么东西在那里”。一些人开始将20世纪70年代发起的隐身战机项目和托诺帕基地的神秘战机联系起来,某些官员甚至觉得试图保持F-117的神秘性没有任何意义。
1986年7月11日,加州贝克斯菲尔德附件发生的一起F-117A坠毁事件在随后数周时间里引发大量媒体关注,一张新型战机的清晰图片出现在公众眼前。《华盛顿邮报》报道披露,大约有50架新型战机在服役,而此前广为流传的F-19隐身战机编号并不正确,甚至还爆料称该战机项目耗资70亿美元(后来的官方公布的花费是65.6亿美元)。
《萨克拉门托蜜蜂报》的报道描述了托诺帕基地的设施和运营情况,包括内利斯基地的技工每日进出该基地的情况。另一篇报道则根据战机的凸起部分和非传统的造型,将F-117战机形容成“丑陋”物体。这是隐身“大秘密”曝光的前兆,因为战机隐身性能就是依靠机身外壳的多面体外形来发散雷达波。1986年,开始有报道指出这种新型战机拥有“多面体结构”和“钻石切面外形”。
1987年10月又一次坠毁事件发生后,“夜鹰”的名字终于披露。1988年1月,《武装力量》杂志报道了这款飞机的实际名称就是F-117。美国军方直到1988年11月10日才承认F-117A的存在,对外公开了一张模糊变形的战机照片,并公布了包括战机正确名称在内的有关项目的大致情况。在五角大楼公布第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后不久,该战机的训练科目也随之改变,开始允许初步适应性飞行可以在日间进行。飞行员也要执行至少12架次日间飞行才能进行夜间飞行,而原先的A-7D型战机被T-38教练机所取代。
既然F-117A型战机的存在已经众所周知,该战机也就可以列入“正规”部队编制。1989年10月5日,战术空军司令部停止了第4450战术大队和所有下属部队的番号,将其整体编入加州乔治空军基地的第37战术战斗机联队。1990年4月,2架F-117A战机飞往内华达州的内利斯空军基地,在数万名观众面前进行公开飞行表演,该战机终于从“幕后飞向前台”。此时,F-117A继续发挥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也就更像一个高速喷气式战机。该战机在1991年“沙漠风暴”行动的表现堪称经典战例,书写了航空史上的传奇。
在“沙漠风暴”行动之后,1992年F-117A战机部队迁往新墨西哥州的霍洛曼空军基地,整编为第49战斗机联队。此后,该战机在这座比邻白沙国家公园的基地一直服役到退役。2008年3月12日,在霍洛曼基地一次简短的仪式后,首批6架即将退役的F-117A战机完成了它们最后一次飞行。而仍在托诺帕基地的战机从2007年3月13日开始到2008年4月22日结束,总共分7批退役。曾有4架战机被保留在帕尔玛戴尔基地的第410战斗机测试中队,但最后这些战机也于2008年8月11日在托诺帕除役。从此,F-117A的美国空军生涯彻底完结,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将永载史册。
(编辑/一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