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教学观
2014-05-12王治国
王治国
摘 要:字里乾坤大,书中日月长。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微时代”强化传统阅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素质;阅读兴趣;阅读量;阅读材料;阅读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一句话: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呢?我想以新课标规定为纲,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强烈阅读兴趣是促进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最为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在吃梨子的过程中品味梨子的鲜美,由想读到喜欢读,由多读到广泛地阅读,进而让读书变成一种精神需求。
二、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中学生求知欲强,兴趣广泛。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人体需要多种营养,才能健康成长,学生需要广泛的知识才能全面发展。学生文章空洞,言之无物,往往是知识面狭窄的结果。我的观点是精米白面蛋白质丰富,五谷杂粮更养人。议论文使人善于思辨,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文使人客观地认识世界,学会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文学作品使人获得审美体验,发展形象思维,陶冶情操,学会审美。教师在教学各类文章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各类课外读物,让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要教育学生持之以恒。习惯需要借助外力的作用才能形成,也是长期实践的结果,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要教育、鼓励学生坚持阅读,采取措施督促学生阅读,不断强化阅读行为,使之变成自觉行为。我的做法是:帮助学生拟定阅读计划、组织阅读小组、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开展阅读交流、展示阅读心得等等。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开展阅读活动,使他们读有所获,学有所乐,产生情感认同,自行确立标准,自我增强,自我监控,从而养成习惯。
三、转变观念,少做题,多读书
很多学生甚至老师都抱怨:读书重要,但没时间啊。我认为,要让学生多读书就要学生从无休止的题海中走出来。我们的教学现实有一种倾向,就是变形的“精讲多练”,“精讲”的是考点,“多练”的是考题,从课堂到家庭,如山的作业,让学生喘不过气来。教师关注的是成绩,学生担忧的是对错,大量训练后的感觉是累。学生何曾有过阅读过程的心灵体验、思想碰撞、精神对话、激情火花呢?
我们天天高喊要给学生“减负”,但该减的到底是何种负,是大量、机械式的应试训练,还是可怜、有限的课外自主阅读。教学改革不单单是方法问题,更是观念问题,乃至制度问题。我们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就要痛下决心,彻底转变教学思想,与时俱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的未来我做主”。同时,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上下一致,全校配合,科科落实,人人探索,形成氛围。
四、读好书,学会自主选择读书材料
著名评论家解玺璋在谈到如何科学地选择读物,进行“有力量的阅读”时说:“固然开卷有益,读书也没有禁区,但这应该是可供选择的范围而言。我们读书的理由除了获取信息和消遣娱乐,还应该有点别的什么。好的读书习惯首先不是为饭碗,也不是为满足个人的小趣味,而是要通古今、达中外。我理解‘有力量的阅读,表现为对内能完善自己的人格,对外能推进社会的进步。这其中,学会选择读哪些书至关重要。我主张读那些有分量的书,有质量的书,不读那些轻飘飘的、软绵绵的,放到嘴里就化的书。”
对于学生而言,完善人格,汲取书籍营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尤其要有选择地读书。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1)阅读选择倾向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男生多青睐武侠小说,女生多迷恋言情小说。文学名著、经典书籍读得少。(2)喜欢阅读时下流行的书籍。这部分书籍往往与课堂教学无关。特别是对需要进行一定智力劳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不感兴趣。(3)阅读意识盲目。缺乏明确的阅读目标,卡通漫画、通俗读物,五花八门的消遣书刊,拿来即读,这类书刊占了较大比重,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4)阅读条件、氛围不好。许多学生家庭书籍不多,尤其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课外书少或基本不买课外书。
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观。阅读研究专家波瓦尔宁在其《应当怎样读书》中特别制定了“自学者选书守则”,共有以下五种:(1)读得少些,但要好些。(2)读必读之书,即使没有兴趣也要读。(3)读能够找到的最好的书。(4)读不容易的和不太难的书。(5)按照一定的阅读计划读。这可以作为学生选择读物的参考。
五、“微时代”更需要传统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升级,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微产品将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传统的阅读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等数字阅读方式昭示的不仅是阅读载体的变化,更在于载体内容变化带来的阅读方式的改变。微博、微信、微小说等内容形式,以简单、快速、犀利、生动为特点,显示了“微阅读”的魅力,特别受到青少年的追捧。在中学,学生玩手机、回家上网,已不是少数。一个学生,或者年轻人,如果一味沉溺在“微阅读”带来的简单、浅表的愉悦中,就会失去思考的机会、学习创新的活力。沉静的心态将被浮躁代替,德行的操守将被随意淡化。“微阅读”解决的只是信息问题,传统的阅读解决的是精神思考的问题。尽管我们走进了“微时代”,但在“微时代”更需要传统阅读。
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刘明清说得好:“恰恰是那些看似无用的书,才能让我们享用一辈子。读那些清新隽永的诗歌、散文,读那些耐人寻味的历史、哲学,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天马行空,真正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为我们的理想插上翅膀,让我们的思维活跃。所以,对于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来说,读书就是他的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学生有能力创造自己美好幸福的人生。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