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创业机制及模式比较分析
——基于三个案例的探讨
2014-05-11
(上饶师范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农民工创业成功对他们顺利融入城市,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他们积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扩大社会网络,拓展社会关系,转型生活方式,变成合格城市居民。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本文对三个区域型和集团性特征的农民工创业案例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揭示农民工创业的机制与特征,为引导、支持农民工创业提供切合实际和因地制宜的切入点。当然,考虑到学界在研究农民工创业时将老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一起讨论,所以,本文所指农民工包括了老一代农民工,也包括新生代农民工,这样的一个好处是,既显示两代农民工之间的联系特征,又不过分强调差异性,如果文中特别说明了新生代农民工则是突出其中的差异性特征。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农民工创业成功不但可以在经济上适应城市,扩大社会网络,而且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实现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与城市化同步并最终融入城市。因此,农民工受到学界、政界等多方关注。
(一)文献综述
学界对农民工创业主要是从创业的背景、影响因素和实践调查三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农民工创业的背景及意义。学者们认为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层次不高、金融危机和照顾家庭等是回乡创业的背景,意义既体现在增加收入,也体现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等方面。有学者认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有利于推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1]也有的认为内地政府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是农民工创业的背景。还有学者认为,稳定生活际遇、经济效益和体面生活形式的追求相互作用构成农民工创业的内在机制。[2]二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在创业环境方面,学者指出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难是返乡创业办事难和融资渠道少,土地也是制约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因素。有学者认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承担着资本的风险,应当给予资本支持。[3]在自身因素方面,有的学者认为人力资本、个体特征、创业素质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4]有的通过调查认为创业地点的选择受创业者个体及家庭特征、沿海生活及工作等因素影响,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沿海打工时间及收入、对打工地的满意度和社会网络关系特点是关键因素。[5]有的学者则认为创业教育和培训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创业素养和创业能力重要途径。[6][7]三是区域性综合性的农民工创业调查。有学者以某一地域的调查综合讨论了农民工创业对自身和中西部的作用、存在问题和改进对策。有的对吉林省的调查,认为扶持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重要。[8]也有的基于湖南省的调查认为,非农培训和长期坚持在同一行业工作提升了农民工人力资本存量有利于农民工创业。[9]也有研究者通过对江西农民工的调查认为,政府应该为农民工创业提供环境支持并保障政策连续性。[10]还有的学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民工的创业行为本身并没有地点方面的约束,取决于农民工发现的创业机会更适合在哪里进行。[11]另外,虽然我国不乏有创业文化和呈地方特征的行业的地域(如浙江义乌),限于研究角度和主题,汪丁丁对义乌农民创业作过调查,是从市场经济形成的角度进行分析;[12]符平对某区域性农民工创业作了研究,[13]但是从庇护视角进行分析,最终探讨的也是正规市场秩序的形成,角度与前者相似。
现有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工创业研究的深入,为解决农民工创业困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些研究大多较为宏观,且以定量研究为主,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仅有少数定量研究从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进行了探讨,但定量研究难以揭示内在机制,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者认为人力资本越高创业成功机率越大,人力资本越少创业成功概率越小。笔者调查发现,二者并非线性关系,人力资本并不与创业成线性关系,人力资本低也可以创业成功,主要是与创业类型有关,即要看在哪个行业创业,不能一概而论。总之,目前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在城市创业方面过于注重农民工代际差异,忽视创业和城市适应的代际扶持;过于注重宏观制度和经济方面的制约,忽视了对主体性的分析。在创业方面,学界缺乏对创业的文化传承、区域性创业类别(行业)等的分析及个人或团体创业成功的机制分析。本研究试图用定性研究的优势来弥补学界以定量研究农民工创业的不足,并且,农民工创业的案例研究也并不多见,通过案例研究可以给学界提供丰富的事实,将农民工创业研究推向更高层次,对解决农民工创业问题有所助益。
(二)本文理论框架
学者研究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网络。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多是定量研究,对这三个因素的关系没有探讨。显然与农民工创业的事实不完全相符,掩盖了丰富的社会事实,也不利于农民工创业的研究。经过实地调查,本研究从中提取几个核心要素,即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网络,以及笔者调查中发现的创业文化传统因素,作为分析农民工创业的框架。之所以考虑创业的文化传统,是因为一个地方的文化传统对农民工创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本文着重以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网络和文化传统构建分析框架。首先,社会网络。社会网络不但是促进农民工从业的重要因素,也是农民工创业的重要因素,农民工创业呈地域性和集团性创业与此相关。其次,文化传统。当地有无从事某行业传统和是否有创业氛围,直接决定创业的可能性和创业的行业,决定着创业模式。第三,经济资本。经济资本多少是农民工创业的制约性因素,创业所需资金的多少也决定了创业起点的高低。如果一个行业创业所需经济资本较少,那么创业起点较低,农民工创业相对容易,反之,创业起点高,对农民工创业有负作用。第四,人力资本。农民工人力资本的高低决定创业成功的机率,同时,如果一个行业所需人力资本较少,创业起点低,则对外界经济状况依赖就会较大,创业稳定性低;如果所需人力资本较高,则创业过程较长,但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小,创业稳定性高。
二、研究方法与本文案例
从2004年以来,笔者一直关注农民工问题,特别是注重调查江西省农民工状况。本文三个案例都来自于多年的实地调查和访谈。访谈者包括创业成功的农民工及其家属、在城市创业成功并融入了城市的农民工、正在创业的农民工和村委会干部等相关管理部门人员。之所以选择三个案例是因为这三个案例较能体现农民工创业区域性和集团性特征,但相互间又有差异性。第一个案例是农民工在有木工技术基础上外出打工然后创业,表现为遗传性或继承性,属遗传型创业模式;第二个案例是在打工过程学习到了一门技术,然后创业成功,属外发型创业模式;第三个案例是农民工原来长期在外务工,在打工过程中经过技术提升而发展起来的创业,属适应型创业模式。
(一)丰城木匠
本文所说丰城木匠是指江西丰城从事木工手艺的农民和农民工以及从事的这个行业的简称。丰城木匠在江西及附近省份自古有名。在改革开放前,他们一般都是走家串户帮人打家具,从日常用的桌子板凳到结婚用的床柜衣橱。长期以来,在当地只要有小孩不愿意读书,父母口头禅就是“读不出书就跟…学木匠”。这个省略号里一般是指舅舅、姑父乃至自己的父亲,少数也指其他亲友。木工手艺的传承主要是靠师徒关系,因为木匠手艺技术要求较高,用学术术语表述就是所需人力资本较高,通常要2-3年才能“满师”,即学习完技艺并自己独立工作。正是由于本地木匠特别多,至今在丰城本地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当地没有一家家具厂。在改革开放后,广东、广西等地开办了家具厂和钢琴厂,需要大量木工,丰城人就到那些地方打工。后来,随着机械操作的熟练和灵活,他们发现自己也完全有能力办厂。于是,很多人最早在打工地开办小型家具厂,也有的利用亲属关系网到外地开办工厂。目前,他们开办的工厂主要集中在广东、南宁和武汉等地。他们中创业成功者在当地不但有自己的工厂,而且也买了商品房,最长时间没回家的有三十年,比如,笔者所在的聂家村有十几户在广西南宁和武汉开家具厂,在三十多年里极少回家,村上的房子仍由父母居住,责任田由亲属耕种。也有的在村上建了别墅,但平常也不回家,由于他们的户籍和亲属都在丰城,每隔几年的春节会回来一二次。
(二)杨村的扎架
丰城的杨村地处较偏,因为人少地多,长期以来整个村学手艺的不多,大多是种地为生。在改革开放后,很多人到广东浙江等地打工,机缘巧合的是,大多数人在建筑工地干活,最早是搬运建筑材料,后来老板让他们专门给建筑物扎脚手架。建筑中的脚手架主要是用于运送建筑材料,另外,有些建筑外墙要贴瓷砖、粉刷水泥等必须在墙体四周建立这种脚手架以完成上述工作。扎架的材料,高的建筑物一般是用钢管,四五层的建筑则用木料。在2004年前,他们基本在外地做工,没有形成规模和进行创业。2004年后,随着丰城市城市扩建,大量建筑要在外墙搞粉刷及贴瓷砖,对“扎架”需求量特别大。杨村农民抓住这个机会,回乡自己购买木料,专门承包了这项工程。因为以前当地没人熟悉这项工作,杨村农民工很快垄断了城市扩建的所有“扎架”工程。随着农村建楼房的热潮,十里八村建楼房都会请他们,现在这个村以“扎架”闻名全市。当然,这个村很快出现了大批老板,现在有些老板已经带着自己的一批人去外市承包此项工程了。
(三)广丰挖机
广丰县挖机并不是广丰县生产挖掘机,按当地说法和外界认可的称呼,是指广丰人开挖掘机从事大型工程项目,广丰农民工大多购买了挖掘机或者自己操作或者雇人操作挖掘机从事土木工程。广丰县农民有在外从事土石方工程的悠久历史。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农民常年在外修路和从事建筑工程,由于没有机械,早期一般是用手搬,用肩扛,用手推车推。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时,从事土石方工程的农民项达昌和同村人合伙买了第一台挖掘机,结束了手推肩挑的历史。他带着家乡人驾驶挖掘机获得了创业史上最初的成功,形成了广丰挖掘机的起源。后来,广丰农民工通过亲邻互帮,抱团创业,打造成了现在人们熟知的遍布全国的挖掘机队伍。该县挖掘机在上海、浙江、广西、四川等地最为集中,在汶川地震前后都有广丰挖机的身影,并参与了震后的救灾,目前,已经占据了中国挖掘机劳务市场的大部分。
三、三个案例的比较分析
农民工创业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外出打工的经历,在打工过程中,拓宽了眼界,增强了创业意识,抓住了创业机遇。当然,由于每个地方文化底蕴不同,创业会表现出不同的类型。丰城木匠在外务工过程中抓住市场机遇开办家具厂,虽然家具厂引进了现代设备,但仍然对人力资本要求较高,木工手艺不可或缺并决定着家具品质,技术得以保留的创业属遗传型创业模式;杨村农民工在打工过程中学到了一门技术,与以往没有技术上的关联,属后发型创业模式;广丰挖机是属于原有务工基础上经过技术改造提升发展而来,适应了工程技术发展,可以称为适应型创业模式。三种创业模式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创业机制上,不同之处则表现在上述的人力资本、经济资本以及受外界影响大小不同等方面。
(一)创业机制相同
农民工创业与农民工外出就业都会利用家乡的社会网络,因此,地域性和集团性特征特别明显,比如有名的“浙江村”、“河南村”、“福建村”等,农民工创业之所以表现出地域性和集团性特征主要与以下几个机制有关。
第一,身份平等基础上的模仿机制。除了因为历史悠久的原因外,农民之间相互模仿和链条式的传帮带成为重要的传播机制。在农村,特别是形成特色行业的村庄,一般会出现模仿机制和传帮带机制。因为农村人相互之间非常了解,没有神秘性,相互之间是非常平等的,农民只要看到身边的同村村民因为从事某一行业成功,一般就会想,他干这个能成功,我也能!就会进行创业上的模仿。通过报纸等媒体宣传成功典型带动他们创业效果则差很多。因为那些人的成功离生活太远而具有神秘性甚至是不可学习性,农民通常会把那些地位高或距离远的人的成功归结为某种特质或者说人格魅力,觉得自己无法复制别人的成功。身边人的成功则是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地位之间的平等以及生活上的亲身感受使农民之间不会将对方的成功简单归为某种特殊原因包括运气,这使得农民们模仿具有强大动力。
第二,传帮带机制。农民工创业呈地域性和集团性特征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是个熟人社会,社会网络密集,一个人成功后,常常会将自己的亲朋好友带出来,从事同一行业,而得到帮助的农民又会带动他自己的亲朋好友再从事这一行业,这样,使得传播具有乘数效应。丰城农民工将家具厂开办在广东等地、南宁和武汉等大城市,主要是他们要么在那打过工,要么是在那有亲属,然后一个扎根下来,就像链条一样将乡亲以“师带徒”等形式一个一个带到那些地方;杨村“扎架”最早也是一部分农民工在外地找到工作,然后介绍同村人一起去,最后形成现有规模;广丰挖掘机行业的传播也是采用“传帮带”的方式,亲带亲,邻帮邻,最后形成现在的规模。可以说,链式流动与链式创业是农民工流动与创业的重要形式与特征,通过传帮带机制实现再生产。
第三,历史悠久基础上的代际传承机制。除杨村“扎架”外,无论是丰城木匠创业,还是广丰农民工创业,都表现出了代际传承机制。比如,挖掘机行业在广丰出现有其必然性,因为他们一直以来就在外面做修路等土石方工程,如果没有长久的在外修路等做土石方工程的历史,他们进入这一行业的概率就低了很多。我们很难想像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某一行业的人会突然在这个行业中取得成功。现在遍布全国的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创业就是在老一代农民工基础上传承下来的。两代农民工创业之间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与老一代农民工创业的打拼是分不开的。而杨村“扎架”虽然没有悠久历史,但其历史也在慢慢形成之中,村庄很多农民工自觉不自觉会选择“扎架”这个行业,以前父辈和同村人的选择是后来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和创业的最早选择,甚至是别无选择。
(二)文化传承有差异
农民或农民工创业常常由自然禀赋、政府引导(或强制)和文化传统三个因素单一或共同起作用。自然禀赋如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等,典型的例子如鄱阳湖的鱼产品,利用天然资源创业成功较为容易。政府引导或强制成功的也不乏其例,如赣南桔橙,最早也是政府强制种植,开始农民不理解并有微词,但经过几年实践最终证明是成功的,现在产品已经走向全国,形成特色地方品牌。文化传统对创业的作用较多,这是自然过程,一般有文化传承的地方创业早且成功机率高,比如浙江义乌的小商品等。
本文案例中,广丰挖机、丰城木匠都有在外从事同行业的历史,形成了创业的文化传统。文化传统的好处,一是在当地形成了从业和创业的氛围,亲带亲,邻帮邻形成了固定的网络,二是在这种氛围影响下,不但形成了创业意识,而且对本行业了解多,视野开阔,早期创业者在全国各地已经建立起了“根据地”,为后来者可以提供经验支持、经济支持和人脉资源。丰城木匠就是丰城人源源不断地向村庄先前创业成功者建立的“根据地”汇集的过程,也有的会开创新的根据地。广丰挖机更是以这样的方式走向了全国。杨村的“扎架”因为起步晚,缺乏浓厚传统,就目前看,在本地创业为主,在外缺少根据地和领头人,村庄上的创业氛围还有待形成与观察,创业成功的比例、创业规模和财富积累程度都与前面两个案例相差较大。
(三)所需经济资本不同导致创业起点不同
从学者调查来看,大多认为资金是农民工创业的发展瓶颈,并提出政府应该给予贷款支持。但从笔者调查看,农民工创业所需资金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主要与创业的行业、自身资金积累程度、代际支持和资金周转速度有关。创业涉入的行业如果以劳动力为主,则所需资金较少,资金周转速度快,所需资金较少,自己资金积累和代际支持较大对创业也有利。杨村的扎架主要依靠劳动力,机械无法操作替代,因此成本较低,创业起点较低。一般投入3000元就可以自雇作业,独立承担一栋楼的外墙扎架。投入14000元则可以雇佣6~9人作业,承包几栋楼的工程,这是杨村扎架能在村庄迅速普及和快速致富的原因,现在很多人成了老板,年收入最少也在20万元。丰城木匠所需资金也不太多,虽然家具厂引进了设备,但主要工艺还是手工,机械无法取代人工,只用机器制作,家具也上不了档次,投入较大的主要是厂房,规模较小的话一般需要资金30万元左右,因此,最早丰城木匠都是合伙开办家具厂,但家具一般周转比较快,合伙将在二三年内拆伙,各自独立办厂。如果无法筹集资金,农民工只能自雇或打工,等积累资金再创业。广丰挖机创业起点是最高的,一台低档挖掘机也在20万元以上,只买一台也是自雇,算不上创业做老板,按当地人标准,做老板最少要买三台且不自己工作,自己只负责承包项目,那么三台最低档的挖掘机也需要资金70万元左右,高档挖掘机则要上百万之多。并且,挖掘机从事的多是大型工程,工程项目时间长,到中后期才开始结算工程款,资金周转速度慢,前期投入多,没有雄厚资金则创业比较困难。
(四)所需人力资本不同导致受外界影响不同
农民工创业除受国家宏观政策、市场环境等自己不可控的因素影响外,主要受自身人力资本等可控因素的影响。如果一个行业所需人力资本较少,进入门槛则较低,创业就比较容易,反之,则不容易创业。但是,在同等条件下,一个行业所需人力资本较多,则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即农民工自己所说的“技多不压身,有技术在哪都有饭吃。”丰城木匠所需人力资本较多,并且要2-3年才能满师,这么长的职业培训时间使农民工创业所需人力资本较多,且创业起点较高,有利的一面是,竞争相对较小,受外界影响较小。比如,家具市场萎缩情况下,丰城木匠很快可以投入室内装潢等行业,甚至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在农村市场上开创低档家具市场。可以说,人力资本较高的木工手艺是一种可迁移性才能,转行时手艺可以沿用,且转入的相关行业没有木工手艺的人也无法进入。杨村扎架是所需人力资本最少的行业,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搭瓜藤一样”,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也不需要太多太长时间的职业培训,也正因为如此,很容易被人仿效,竞争特别激烈。优点是创业所需资金少,面临市场风险相对较小,损失不多。当然,扎架主要是体力活,迁移性才能在这个行业不存在,受外界影响特别大,如房地产行业调控后,收入减少明显。广丰挖机所需人力资本比杨村扎架要多,开挖掘机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的培训,熟练则要3个月以上,当然,随着挖掘机培训学校的增多,市场竞争也特别激烈,但挖掘机价格较高,所以,创业主要障碍是经济资本。由于人力资本要求不高,经济资本要求较高,受外界影响主要体现在投入多风险大,一旦面临市场风险等,损失会较大,且开挖掘机的技术基本也不属于迁移性才能,很少能够运用到其他行业。另外,挖掘机主要用于大型工程,对工程项目依赖较大,这几年广丰挖机扩张较快,基本遍布全国,但一旦项目工程缩减,广丰挖机则因为投入多,依赖性大,很可能面临危机。事实上,随着高铁工程的放缓,广丰挖机确实出现了危机的征兆。案例比较分析总结下表:
附表 三种行业所需人力资本比较分析
四、结语
农民工创业的重要特征是地域性和集团性,比个人创业更有典型意义。也与其他群体创业有所差别。韦伯指出,社会学应该关注行动的典型样式而非个体性的行动。[14](P462)本文通过三个案例比较分析,农民工创业受宏观政策和自然禀赋等外部原因影响外,还与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传统有关。但这几个因素影响不完全一样,文化传统对农民工在哪个行业创业和创业意识的培养特别重要,人力资本与创业不是呈正相关——对农民工而言,可以在人力资本较低行业创业成功。当然,竞争则比较激烈,受外界影响较大,如杨村的扎架。人力资本较高则迁移性才能较强,受外界影响较小,如丰城木匠。创业所需的经济资本多少也取决于农民工创业的行业,不可一概而论,对创业所需经济资本较少的行业,农民工一般能够自己积累或民间融资解决,但对创业所需经济资本较多的行业,如广丰挖机,政府要给予金融政策上的支持。
因此,三个案例的比较分析给我们的启示是,政府对农民工创业需要采取不同的政策和策略支持。首先,人力资本仍然十分关键,除应该加强对农民工职业培训力度以外,提高农民工整体教育水平也十分重要,基础教育决定着人的素质,也会提高人们迁移性才能的能力,利于就业与创业,特别是对提高创业意识,捕捉创业机会,获取创业信息等较为重要。所以,要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和质量,为农民和农民工创业打下扎实基础。其次,在创业文化传统较为浓厚的地区,政府可以提升打造地方特色的行业传统,为农民和农民工提供更多更充分的外界需求信息,加强宣传本地特色行业,增加本地区行业传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利用在外地创业成功的农民工的带动作用为本地农民工创业提供更多机会。最后,对创业所需经济资本较多的行业,政府要提供金融支持,为民间融资制定规则,既促进农民工创业,又保证贷款的安全性。
当然,对本地创业农民工之间的竞争,政府也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保证竞争的规范性和有序性,防止行业过度扩张,产生过剩危机,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韩俊,崔传义. 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8,(11):3-8.
[2] 江立华.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民工转型:一个新议题[J].社会科学研究,2009,(6):80-85.
[3] 江立华,陈文超.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实践与追求——基于六省经验资料的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1,(3):91-97.
[4] 朱红根,康兰媛,翁贞林,刘小春. 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1145个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 2010,(5):38-47.
[5] 赵浩兴.农民工创业地点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来自沿海地区的实证调研[J].中国人口科学,2012,(2):103-110.
[6] 李远煦,黄兆信,钟卫东.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与公共政策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 2011,(21):42-46.
[7] 汤秋芳,宋华明. 培训在新生代农民工有效转移中的作用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 2011,(4):93-95.
[8] 张秀娥,张峥,刘洋.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机及激励因素分析[J].经济纵横,2010,(6):50-53.
[9] 张黔珍.人力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湖南省 1305名农民工的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19.
[10] 陈中飞,翁贞林,朱红根,康兰媛.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分析与政策优化建议[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4):34-39.
[11] 任锋,杜海峰,刘玲睿.基于就业稳定性差异的农民工创业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2,(2):80-88.
[12] 汪丁丁,贾拥民.一个嵌入社会网络的市场经济:义乌案例[J].社会科学战线,2007,(1):47-62.
[13] 符平.次生庇护的交易模式、商业观与市场发展——惠镇石灰市场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1,(5):1-30.
[14] 谢立中.社会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