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自律 控总量 调结构 促转型四剑并举开启煤企逆袭之道——专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路耀华
2014-05-11张辉
张 辉
(山西煤炭编辑部 编辑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4月9日报收于531元/吨,比前一报告周期上涨了1元/吨,这也是2014年环渤海动力煤价首次上涨。1元的微涨对于久跌低谷的煤企或许只是杯水车薪,然而,这令焦虑迷茫的煤企还是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2014年煤炭市场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煤炭行业将何去何从?近日,《山西煤炭》专访了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路耀华。
《山西煤炭》:近两年来,煤炭市场一落千丈,四月份第一周煤价略有微涨,您觉得2014年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如何?
路耀华:从煤炭需求看,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明显,中央政府明确表示,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目标为7.5%左右。国家不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主要煤炭消费地区需求虽然会受到抑制,但替代能源技术的成熟度和经济可行性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来看,全国煤炭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小幅增长。
从煤炭供给看,预计2014年全国煤炭供应能力在40亿吨左右。一方面, 虽然受到环保节能压力加大、清洁能源冲击等因素影响,但前期形成的巨大国内煤炭产能释放的压力依然较大,煤炭产量仍将呈现小幅增长态势,预计全年产量38亿吨左右,增速为2.7%左右。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将采取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等限制劣质煤进口和使用的措施,但全球煤炭市场产能过剩的压力依然存在,进口煤与国内煤还有一定的价差,再加汇率变化作用,印尼、澳大利亚等煤炭出口国货币持续贬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炭进口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初步预计全年净进口煤炭将在3亿吨左右。
我预测2014年煤炭市场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还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但不排除个别煤种、部分时段会出现供应稳中趋紧的情况。上半年,煤炭市场供需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还难以改变,全社会库存维持高位,企业经营仍将面临较大的困难和风险;下半年,煤炭供给或将趋于总体平衡,行业经济运行或将有小幅回升,但仍面临着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经济运行的压力依然存在。
《山西煤炭》:下一步,煤炭行业发展外部环境将得到哪些方面的改善?
路耀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并重点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进一步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改革的发展方向。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自2013年12月20日以来,国务院连续出台了三个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文件,对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决策和部署。这些政策措施效果逐渐显现,将有力地促进煤炭行业改革、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煤炭税费负担重问题得到重视
针对煤炭产业税费负担重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3]10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对重点产煤省份煤炭行业收费情况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坚决取缔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并要求清理涉煤收费与资源税改革同步推进,这将有助于企业税费负担过重问题的逐步解决。
煤炭企业分离社会职能步伐加快
煤炭企业分离社会职能步伐加快。国务院办公厅[2013]10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老矿区、老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对原国有重点煤矿承担的社会职能中,已分离转移至地方学校、公安等机构的运转费用,按相关政策规定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尚未分离的职能,地方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移交。落实相关政策,解决原国有重点企业破产煤矿遗留的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及社会化管理、社会职能移交等问题。这将有助于解决原国有煤炭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研究建立完善煤矿退出机制列入议程
国务院办公厅[2013]104号文件中提出了要建立完善煤矿退出机制,对资不抵债且扭亏无望的煤矿,要依法及时关闭破产。这将有利于推进煤炭结构调整,提高煤炭经济运行质量。
煤炭多产业融合发展将得到支撑
国务院办公厅[2013]104号文件提出要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一批煤电一体化项目,这将有利于煤炭企业发展与煤电、煤焦化、煤化工和以煤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
煤炭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加快构建公开、透明的煤炭交易体系,通过市场发现价格,规范交易行为,节约全社会交易成本。中央政府明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根据煤炭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完善企业考核机制。树立煤炭市场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不得出台限制煤炭正常流通的地方保护措施。这将有助于加快全国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建设,约束地方政府行为,从机制上不断消除煤炭产能盲目扩张的动力,限制地方保护主义。
行业自律意识不断增强
在国家煤炭市场化改革相关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企业市场主体意识和与用户合作共赢理念不断增强。企业依法生产、保障安全生产,按需求组织生产经营的理念进一步强化。煤矿生产布局优化,采掘关系合理,持续稳定生产能力增强。企业提高内控管理和安全生产水平能力不断提高。
《山西煤炭》: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的趋势如何?您能否对此进行一下分析 ?
路耀华:总体而言,煤炭在能源中的主导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可以预计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世界的重要能源
从全球煤炭消费形势看,在过去的23年间,全球煤炭消费比重由1990年的27.38%提高到2012年的29.90%,而原油则由38.83%下降到33.11%。尽管世界各国为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力求减少煤炭消费,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但由于煤炭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供应可靠、价格低廉等突出特点,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仍呈上升趋势。
从世界主要经济体煤炭消费看,2013年,美国煤炭消费同比增长3.9%,美国能源署预测,2014年美国煤炭消费将继续增长3.3%;德国、英国等欧洲部分国家煤炭进口保持增长;亚洲地区两大煤炭进口国日本、韩国煤炭进口规模将继续保持稳定,印度煤炭需求将大幅增长。
从全球能源资源赋存情况看,在全球已探明的化石能源中,煤炭占54.65%,远高于油气资源。特别是随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和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炭仍将是人类生产生活无可替代的重要能源。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地位难以改变
从我国煤炭消费形势看,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一直保持75 %和70 %左右,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在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下,煤炭需求持续大幅增加。全国煤炭产量由2002年的14.7亿吨增加到2012年的36.5亿吨,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76.5 %和66.6 %,占全球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的47.5 %和50.2 %。初步测算,我国煤炭生产利用对国民经济总量和增量的贡献率分别为15%和18%左右,煤炭工业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和能源支撑。
从我国能源资源条件看,我国煤炭储量较为丰富。据国土部预测评价,截至2012年底,全国2 000米以浅煤炭资源总量5.9万亿吨,其中,探获煤炭资源储量2.02万亿吨,预测资源量3.88万亿吨。全国已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4万亿吨,占一次能源资源总量的94 %,而油气等资源仅占6 %左右。
从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看,截止2012年底,全国已建成煤炭总产能40亿吨左右,国内煤炭产量占消费总量的92%以上,进口煤仅占8%左右。而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少,增产难度大,进口量逐年增加。2012年,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6.4%和28.9%。受国际政治、经济复杂变化等影响,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油气资源供应风险增加。因此,现阶段我国大幅提高石油天然气利用比重,还存在较多制约因素。在较长时期内,煤炭在我国能源供应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难以替代。
从可再生能源替代趋势看,近年来,我国通过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可再生能源得到较快发展,能源结构不断优化。201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利用量3.78亿吨标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10.3 %。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将达到15 %左右。即使如此,可再生能源对煤炭的替代作用仍然较弱。
从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看,近年来,我国先后完成了百万吨级煤炭直接液化、间接液化、60万吨煤制烯烃、20亿立方米煤制气示范工程,标志着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今年以来,国家先后核准了一批大型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等建设项目。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举转变战略已经启动,必将为煤炭工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仍将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行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
在看到中国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站在打造中国煤炭工业升级版、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的战略高度,行业发展仍然面临着煤炭生产和消费方式粗放、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短期煤炭产能建设超前与长远不足等矛盾和问题,煤炭行业、企业面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任重而道远。
煤炭长期稳定供应值得高度关注
从中长期煤炭供需形势分析,全国煤炭需求或将保持适度增长。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增速按7 %左右测算,煤炭消费弹性系数由1.0下降到0.5左右,预计未来一个时期煤炭消费增速将保持在3%左右,到2020年,全国煤炭需求总量将在48亿吨左右,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仍占60 %左右。
煤矿长期产能建设值得高度关注
从全国煤炭产需平衡预测分析,2006年以来全国煤炭投资累计完成3万亿元。到2012年底累计新增产能22.5亿吨。以2005年煤炭产量23.5亿吨为基数,考虑这期间关闭淘汰落后产能5.8亿吨,现有煤矿总产能40亿吨左右。截至2012年底全国煤矿在建规模11亿吨,考虑今后七年间淘汰落后产能3.5亿吨(2015年前关闭小煤矿2000处)和衰老矿井报废6至7亿吨,累计退出产能9.5至10.5亿吨。到2020年,全国煤矿可利用产能40亿吨,按平均GDP7 %,产能缺口可能在8亿吨左右。
《山西煤炭》:今后,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是什么?
路耀华:展望“十三五”及今后更长一个时期煤炭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着力构建全国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促进煤炭经济平稳运行,为推进煤炭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打造煤炭工业升级版,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奠定基础、提供支撑。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的重点是围绕“一个深化、五个推进、六个转变”,加强研究,深入探索,创新理念,推进行业改革发展。
“一个深化”
全面深化煤炭行业改革。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行业生产力,增强和激发行业发展的动力、活力和创造力;破除行业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行业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健全和完善现代煤炭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突破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加快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行业竞争新优势。
“五个推进”
一是推进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有利于从源头上缓解煤炭资源开发和环境约束强化的压力,有利于培育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提高煤炭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煤炭行业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总体要求,促进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以最小的生态扰动获取最大的资源收益,为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支撑。
二是推进煤炭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仅解放了老的生产力,而且创造了新的生产力。煤炭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办发99号和104号文件精神,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促进煤炭深加工和转化,优化煤炭产业结构。落实“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的开发布局,加大行业发展布局调整。坚持市场导向,打破所有制界限,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煤炭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三是推进生态文明矿区建设。要正确处理煤炭资源开发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从促进资源开发、区域经济、矿区社会稳定、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推进生态文明矿区建设,注重与地方政府做好统筹协调,积极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企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惠及矿区民生,提高煤矿职工的生活水平。
四是推进煤炭科技创新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准确把握煤炭科技发展规律,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煤炭行业要在继续推进煤炭科技“十二五”规划提出的“31898”重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煤炭科技需求,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提升煤炭科技创新能力。
五是推进煤炭行业文化建设。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贯彻落实《关于促进煤炭行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充分挖掘具有煤矿特色的矿区文化和企业文化,丰富煤炭行业文化内涵,不断提高煤矿工人素质和素养,不断繁荣煤矿职工文化生活,为行业发展营造积极向上、开拓创新、勇于奉献、和谐繁荣的发展环境。
“六个转变”
一是实现从不完全市场向完全市场化转变。要从发展理念上实现不完全市场向全面市场化转变,行动上实现由找政府向找市场转变。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大化。
二是实现劳动密集型向两化融合、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推进煤矿生产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决策智能化,加快智慧矿山建设,提升煤矿从业人员素质,改变传统煤炭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形象。
三是实现煤炭产品从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在我国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等煤炭转化示范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战略出发,加快推进大型煤炭清洁高效转化项目建设,有效替代油气资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四是实现生产、销售原煤向销售商品煤、洁净煤转变。要树立煤炭安全高效生产和清洁高效利用的理念,逐步做到不运原煤、不烧原煤,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煤炭。坚持按商品煤计量、按发热量计价。提高原煤洗选加工比重和配煤服务能力,延伸煤炭产品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效益。
五是实现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从长期以来煤炭行业主要依靠产量增加、规模扩大的发展方式,转向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结构调整、依靠现代化管理、依靠素质提升增加效益的方向发展;从注重生产向注重市场、注重用户需求、注重产品价值提升的方向发展。
六是实现以大幅降低安全生产事故为重点向提高职业健康保障程度转变。要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同时,加大投入,改善煤矿生产作业环境,加强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提高职业健康保障程度。
“煤炭是通向新能源的桥梁。煤炭工业发展方式将加快向安全高效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转变。”路耀华最后表示,“短期内全国煤炭市场供大于求问题突出,长期安全稳定供给值得高度关注。煤炭工业发展面临重大调整,强自律、控总量、调结构、促转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