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 协作 展示 提升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城市”第二十六届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综述
2014-05-11张钟铸马国庆
张钟铸马国庆
交流 协作 展示 提升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城市”第二十六届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综述
张钟铸1马国庆2
(1.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400060;2.吉林省长春市教育局教研室,220102)
编者按:为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交流各地实施课程标准的经验,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城市”体育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六届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于2014年9月23日至9月27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期间,精彩的现场展示课呈现了各会员城市在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中取得的丰厚成果,体现了“十城市”体育教学研究会对“教材创新,有效课堂”的积极探索及对“提升学生体质”的不懈努力。现场展示课上呈现出了积极的变化,引起了观摩教师、评委、及专家的共鸣,同时,课堂的实施细节也引起了广大与会者的关注,如,教材的开发,教法的创新,器材的创新等等,本期从“创新课堂,有效教学”的视角出发,对部分课堂进行展示和评析,请大家积极关注并继续深入研究。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与发展,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城市”体育教学研究会(以下简称“十城市”体研会)第二十六届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于2014年9月23日至9月27日在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隆重举行。
本次研讨大会是“十城市”体研会成立以来的第26届,也是在经历了29个风风雨雨后第三次走进美丽的长春。本次大会有长春、太原、兰州、成都、合肥、郑州、广州、哈尔滨、沈阳、厦门、重庆、天津、昆明、石家庄共14个城市的理事代表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研员、一线体育教师近3000余人出席并观摩了本次体育论坛暨教学展示研讨活动。
本次大会是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城市”学校体育教学研究会主办,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与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联合承办。会议筹备期间,得到了教育部体卫艺司,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长春市政府、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教育学院等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受到了各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大会以“交流、协作、展示、提升”为综旨,以“体育教学创新与发展”为主题,以课为纽带,重在“研”和“讨”。会议以论坛、展示现场课、录像课、评选论文、特色教学设计、课后即时点评、教师与评委交流等多形式为载体,突出研讨会的特点,为一线体育教师搭建交流经验、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教师在研讨与交流中提升能力展示风采。
一、加强协作
“十城市”体研会与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进行了题为“强化体育课程,深化教学改革”的论坛活动,参加论坛的有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领导、教授、研究生、学生代表,“十城市”体研会全体理事,长春市一线体育教师、教研员共计500人。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教育中心教研员裴绍志、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教研员万建秋就助力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及取得的成果等内容各抒己见;长春市希望高中体育教师姜华、长春市108中学小学部教师李佳等一线体育教师代表分别谈了自己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收获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张守伟博士作了关于“强化以增强体质为主的体育课程建设”为主旨的演讲。在报告中反思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定位,梳理了当前学校体育重点关注的问题和体育师资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论坛,实现了学校体育教学“顶层设计者”与“实践操作者”的直接对话,“谈心声”与“接地气”思想得到交流与碰撞,引发强烈反响。
二、精彩展示
开幕式在东北师范大学体育馆隆重举行,大会开幕式由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邱文秀主持,长春市教育局副局长崔国涛、中国“十城市”学校体育教学研究会 会长刘端文、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秘书长陈永利、教育部体育与卫生司调研员王龙龙、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治国分别致辞。陈永利秘书长代表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在贺词中讲到,“长期以来,‘十城市’体育教学研究会始终坚持把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提高体育教师教研、科研水平作为研究会工作的重点,对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加强体育教学研究起到重要作用,值得充分肯定”,王龙龙在致辞中讲到,“十城市”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从1985年至今已经历了29年艰难历程,在教育部体卫艺司的指导下,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指导思想,一批批青年教师沿着“十城市”体研会一路走来,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见识,当年在“十城市”体研会作课的教师有的成为了学校领导,成为了各省、市、区骨干教师和名师,更多的教师己成为了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十城市”体研会,为中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已成为中国学校体育的一个“品牌”。
以“魅力校园、阳光体育”为主题、以校本课程为载体,通过专题片和现场展示的形势展示了近年来长春市中小学校阳光体育改革成果,呈现了精彩的“啦啦操”、“体育家庭作业展示”、“跆拳道”、“花式跳绳”、“东北秧歌”、“武术”、“呼啦圈”、“滑冰”、“京剧 做打”、“腰鼓”等阳光体育汇报表演,展示了青少年学生在阳光体育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开幕式活动受到与会领导和各地市代表的高度评价。整个开幕式体现了热情洋溢、和谐友好、真诚交流的氛围,组织得井然有序、精彩纷呈、热烈而又成功!
三、突显提升
(一)理论引领
“十城市”体研会引领广大会员基于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不断分析探索,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梳理了实践研究中经常遇到的100个词条,帮助教师解惑、解析。出版了论文集《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论文、现场课解析》,帮助教师学习交流“十城市”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帮助教师了解体育教学的新理念和新行动,分享课改成果,了解体育教学研究的新模式。
(二)重在操作
“十城市”体研会一贯本着研培“一体”促创新,赛培“一体”上台阶,展培“一体”显风采为核心,每年都会设定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主要围绕“教材创新、有效课堂,提升学生体质”展开。
“十城市”教学研讨会每年都会要求每个会员单位围绕当年主题,在规定的学段中研究探讨,推出自己最具有代表性的一节现场教学课、3~6节录像课与会交流。交流期间每一节现场课后,评审组指定专家综合评审组意见即时点评,提出问题留给与会教师们思考。在本届会议中由组长刘端文老师点评,观课教师反应热烈。两天的展示活动结束后,由“体研会”理事、评委再次组织作课教师、各代表团成员分组进行不同专题的、围绕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共性问题进行研讨。本届现场课、录像课主要围绕三个问题“为什么选择这个教材?你的教学设计亮点是什么?你是如何根据课标设计该课的教学手段方法的?”,展开讨论。在讨论会中(教研员引领)加强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有利于增强开展“十城市”体研会的实际效益,以使其长久的开展下去。教师们都感叹:这是节俭、务实、高效率的会,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会议精神,我们学到了东西,我们会思考、我们会实践了。
(三)赛课搭台
本次观摩大会上,设有教学即时评价组,评价指标注重关注学生的运动负荷、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对不同学段提出不同要求。小学段的要求是:兴趣培养是第一;基本素质要跟紧;教材要有突破性;高低特征要分明。初中段的要求是:技术处理要合理;技能、体能紧相配;教材灵活有创新;教学手段有特征。高中段的要求是:教法科学引导;学法突显高中特征;合作、探究要运用;教材传授要分层。各学段关注点为:小学低段研究课注重提高学生柔韧、协调和灵敏素质及能力的发展;小学高段研究课:注重提高速度与快速反应能力的发展;初中段研究课:注重提高弹跳力和身体自控能力的发展;高中段研究课:注重提高学生节奏感和力度能力表现的发展。
四、体现主导
(一)领会主题,吃透教材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观摩大会献课教师对本次活动的主题把握得非常透彻,课前的准备非常充分,特点鲜明、方法具体。在教学环节的每一步都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才能达到课堂预设的目标”等。
(二)重视技能,提高效率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体育课堂教学规定了必须以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作为途径,达成知识、技能、体能、方法、能力、行为等目标。
(三)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发展的主力军,能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主要取决于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贯彻实施与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本届大会中,可喜的看到授课教师的基本功扎实;对教材的把握,器材的利用更加趋于成熟;对教学环境亦能很快的适应。
(四)器材开发
器材的选择服务于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观摩课中一部分教师善于开发一物多用,将自制器材用尽、用够、用活、用好。
(五)校本教材有特色
地方校本教学的开发展示了体育活动的生命力。在展示了地方校本教材的同时亦紧扣了本届大会的主题。
五、思考与认识
(一)现场课与录像课评比应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1.教材的处理是否有拓展与创新,或者教具和器材的使用上是否有新意。
2.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否能够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去实施。
3.教学目标达成是否能很好地处理运动技能教学与身体素质发展的关系。
4.师生表现层面体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否相得益彰(重点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二)现场课应展示“魂”
现场课是教学研究课的公开展示,不是常态运动课。“十城市”现场课之所以给教师三节课时间提前接触学生,就是要教师在了解学情后把本人或团队研究的“亮点”展示出来,也就是让观课者看什么一定要展现出来。现场课不是教师基本功考察、考教师,而是让教师充分展示研究成果,把“魂”展现出来,也就是把创新和特色展现出来。
(三)各水平段的“性质”
1.小学段:兴趣激发与素质发展
一看,是否发展了学生必要的基本身体素质。二看,手段与方法运用是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初中段:技能与体能的发展
一看,学生运动的参与意识和进行锻炼的主动性。二看,教学手段的针对性,身体锻炼的有效性,正确处理技术学习与身体发展关系。
3.高中段: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
一看,教学目标与手段不同个性特征的针对性。二看,教学实施分层落实的有效性。
(四)在运用一些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尺度的把握
任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都有自己的尺度,不能毫无限制的滥用。比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体验体育课堂中的乐趣等,是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如果在课堂上无尺度的滥用,整堂课都在游戏中度过,而忽略了对技能的学习,使体育课变得主次不分,喧宾夺主。
(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情感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培养与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决条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规定了学生情感的培养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既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品质。
六、结语
“十城市”体研会立足展示“十城市”体育教学改革成果,探讨与交流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每一节课都是经过团队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的。从教材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组织、设计,器材的选择都是一线教师的教改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今天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内涵。当然,有些问题还需要一线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使新课程改革更进一步落到实处;才能使体育课堂熠熠生辉;才能让学生喜欢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