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明确界定语文实训教学目标

2014-05-10龙施君

关键词:道德品质语文课程实训

龙施君

摘要:高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实训教学一向都依附于语文课程理论教学,其教学内容、方法、形式、评价等教学工作均参照理论教学进行,体现不出职业学校实训教学的特色。造成这一现状最关键的因素是实训教学目标不明确,理应重新界定语文实训教学的目标。而语文实训教学的目标,则决定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为此,语文实训教学的目标应侧重考虑三个方面:一是道德品质教育,二是能力教育,三是知识体系教育。

关键词:语文实训 教学目标

目标,生活中为一多义词,其主要意义之一指“想要达到的境界或目的”[1]。教育领域中提到的教学目标,基础意义即此,主要指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在教学上所期望的成果,是根据社会、组织和学生的需要而规定的组织和个人教学工作行为的目的,是在教学上争取达到某种意想结果的标准、规格和状态。学校教学目标,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决定着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评价方式选用等,是检验学校教育教学是否成功最直接、最明确的标准。

实训即实际训练,指职业学校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或利用实际生活工作场景,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训练,将所学基础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工作,巩固所学或直接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教学方式或手段。是职业院校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职业学校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但在职业学校的实际教学中,和理论教学的相对完善、规范不同,实训教学常常依附于理论教学,尤其是语文等公共基础课课程的教学,均参照理论教学进行,体现不出实训教学独有的特色。而造成这一现状最关键的因素,是实训教学的目标不明确,使得实训教学内容、形式、方法、评价等教学环节都没有进行的标准和方向,只得混同理论教学进行,最终使实训教学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有必要重新界定语文实训教学的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决定语文实训课程的实训教学目标。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2],高等职业教育的这一培养目标,也应是语文课程实训教学目标。

职业学校的专业不同,每个专业需要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会有不同的侧重,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体系、学习方法都可能不尽相同,所以其实训的内容、要求、及实训教学目标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无论哪一专业,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应用,培养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则是相同的。所以,我们认为,无论任何一个专业,语文实训教学目标都应包括下面几个方面内容:

1 道德品质教育

道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所维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和恶、荣誉和耻辱、正义和非正义等作为评价标准,并逐步形成一定的习惯和传统,以指导或控制人们的行为。品质是个人行为、作风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通常把二者联系起来,称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通行证,是人的综合素质中的核心部分。一个人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质,人们愿意与他交往,意味着他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更容易成功。社会上成功的人,多是具有较高素养、品德高尚的人。也基于此,道德品质的教育一直是教育的核心,同样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自然也是实训教学目标确定首要考虑的核心内容。

但是,道德也是一个抽象,多变,极难把握准确意义和内涵的一个概念。道德具有历史性,永恒不变的、适用于一切时代的道德是没有的。由此影响而形成的个人道德品质也就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实际生活中,道德品质的教育往往化为做人的教育。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 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千学万学,学做真人”[4],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吕型伟先生明确提出作为人的起码的四条要求:即“文明的人”, “现代的人”, “中国人”,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人”[5]。现代社会倡导的“有德有才,重用,有德无才,慎用,有才无德,不用。”也正是基于以上思想。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的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如环境污染,灾害频繁,物质丰富精神虚空等,这些人类生存要面临的许多新问题向教育提出的挑战,迫使我们重新认识如何满足人的需要而又兼顾自然,如何平衡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精神需要与物质需要等问题,重新审视学校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在新的时代如何做人。所以,学校不仅要通过教育使学生具有更渊博的知识、更卓越的能力,更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在新的时代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和人交往,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关心自己”, “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5],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正是教育要达到的最重要的目标,也是实训教学要考虑的首要目标。

2 实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在现实的职业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才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而职业能力是“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率和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个体心理特征”[6],是把通过职业培训所获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格、社会行为、协作能力、创造精神和冒险精神结合起来的一种综合表现。随着我国社会生产方式更新和升级速度的加快,当代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仅局限于技能培养的传统职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经济与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市场经济瞬息万变,劳动市场预测越来越困难,出现了所谓“不可预测的劳动市场和不可预测的劳动能力”[7]。这需要劳动者有更加通用的能力结构,而这种通用的能力结构无疑对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都有了更多的要求。现代社会的高技术需要有高情感来平衡,高素质劳动者不仅需要较高的工作技能,还需要较高的人文素质,需要正确的价值观,需要积极的生活、学习、工作态度和可迁移的关键能力,这远远不是仅仅有职业能力或职业技能就能解决的,更不仅仅是只靠课堂学习就能获取。国家劳动部规定我国劳动者能力体系分三个层面:专业技能、通用能力、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又包括八项: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自我学习、数字应用、创新和外语应用。职业教育的语文课程实训课程教学,理应也适应这一发展,以能力培养为教学重点,或目标。但鉴于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其培养的能力更强调的是一种普通能力,或者说叫综合能力或核心能力。endprint

事实上,现代社会生产技术飞速发展,直接导致了工作岗位技术含量增加,责任范围扩大,这对就业者的职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全球化时代,技术和经济飞快发展的今天,专业知识很快老化,仅仅拥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劳动力需要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迅速地迁移所学的知识新的领域,能够迅速地更新知识以适应新生的行业或职业的需要。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未来的劳动者具备现代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8]。按这一思想,职业学校重点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指的是“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它强调的是,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能作用。”[9]它也被称为“核心能力,它是指一种普通的、可迁移的、对劳动的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能力,”[10]20世纪80年代初由德国西门子公司首先提出。这些能力主要在语文课程实训中初步形成,然后在专业课程中不断完善。能力标准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语文实训课程的总体目标,当然也是语文课程实训教学或语文实训课程的目标。所以,实训教学必须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突出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3 必要的语文知识

基础理论知识是全部知识中最稳定、持久的部分,它包含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基础经验和核心价值,它是学习一切专业知识的基础。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有助于其他知识的学习,才能使能力提高。如中国《论语》《孟子》《大学》的“己若不欲, 毋施于人,”“和无寡,均无贫,安无倾”,“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11]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所提倡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人权” “民主能够防止最坏的事情发生”,“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等等,这些都是人类的基本经验和核心价值,是人类千百年积累的知识和智慧,是前人留给我们丰富的宝库。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它也是一种价值引导的工作,没有明确的、代表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价值的追求,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所以,语文实训课程教学要注重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引导他们广泛学习和吸收优秀的人类文化成果, 加强人格修养、思想信念、价值观念以及文明礼仪的教育, 提高其综合素质,使他们不仅学到一身过硬的本领,而且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学会做人、做事、协作共事,学会适应环境,学会生活等。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971.

[2]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2006年3月21日印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引自中国政务网.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卷五175页.卷三.608页.

[5]吕型伟.面向未来的教育[J].教育研究,1990(7).74页.

[6]张海逸等.职业心理学[M].延边大学出版社,1990.247页.

[7]余祖光.职教改革前沿的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Career Development and Occupational Studies Learning Standards New York State USA.2002.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10]关晶.关键能力在英国职业教育中的演变[J].外国教育研究,2003(1).

[11]朱熹.四书集注[M].岳麓书社,1987.192.525页.

基金项目:本文为院级课题《高职院校语文实训研究》阶段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语文课程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