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洛克时期小提琴的演奏技术的创新
2014-05-10高源
高源
摘要:巴洛克时期(1600-1750年),是欧洲音乐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提琴组乐器一掘而起,小提琴的地位也逐渐突出,自安德烈·阿玛蒂制造出第一把不同于维奥尔琴的小提琴,演奏方式与之前便截然不同了,演奏技巧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创新,形成了对当时以及对后世很有影响的学派。本文就这一时期小提琴的演奏技术的创新进行讨论。
关键词:巴洛克 小提琴 演奏技术
巴洛克时期,器乐上升到新的突出地位,在重要性上甚至超过了声乐。根据特定的乐器和技术特点创作特定的音乐,形成了一套巴洛克器乐的惯用语言。在音乐史上,器乐作品第一次获得了重要地位,并出现了空前的创作繁荣。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小提琴音乐对同时代及后期欧洲音乐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史料佐证,欧洲自中世纪以来一直处于附庸地位的器乐音乐,在意大利小提琴音乐的催化下开始逐步从声乐和舞蹈伴奏中独立出来。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一时期意大利小提琴音乐的发展,器乐音乐的真正独立也许还要在实践中摸索更长一段时间。
17世纪后小提琴演奏技术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双音、和弦开始广泛的应用,很多流传于现今的弓法在当时普遍使用,装饰音的出现与进一步的发展使演奏出的乐曲显得丰富多样,而且十分华丽。17世纪后小提琴演奏技术有两个发展方向:①普通的、简单的、服务与舞蹈的;②高级的、自由的、服务于奏鸣曲的。起初的提琴族乐器被视为“下贱人”使用,没有提琴乐谱,仅仅是靠口传心授,记忆演奏,只是为舞蹈或者声乐做伴奏。一直到1600年后,小提琴的作用才逐渐被作曲家重视,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演奏的范围也越来越扩大,从而小提琴的地位在乐器中逐渐得到提升,而他的演奏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 持琴
16、17世纪初都是把小提琴放在胸前,不需要用下巴控制,因为这个时期所演奏的音域通常都是一把位,最多也只是用了伸张4指的方法,也没有太多的技巧。到了18世纪,小提琴改变成放在肩上,下巴需要接触到面板,通过左手、肩、下巴对小提琴进行控制,提高了它的稳定性,这样可以让左手在任意一个把位自由、灵活地演奏,同时也保证了从低把位到高把位,和从高把位到低把位换把的稳定性,扩大了音域。
2 左手技术的发展
2.1 把位
16世纪,小提琴的演奏普遍停留在一把位,演奏的音域是非常有限的,到了17世纪后,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蒙特威尔第用到了四把位,由于作曲家不断的扩大对小提琴音域的要求,把位也越来越扩大,直到1738年法国人科列特在他的《奥尔菲教程》中将小提琴分成七个把位。(也有按半把位计算的,分为十四个把位)使得左手在琴弦上得到了更为广阔的演奏空间。
2.2 指法与左手训练
18世纪小提琴仍借用16世纪关于维奥尔琴中出的伸张和压缩指法。这一时期劲量避免用空弦,用其他手指去取代空弦的音,这样做会使前后音色得到统一,同时可以用揉弦的方法来美化音色。从18世纪开始,演奏家们对音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好听的、优美的音乐必须要以精确的音准为基础,并且要求演奏出有强烈动作的、节奏感很强的音乐,那么对左手的敏捷、灵活性的要求提高了,从而出现了在那个年代里简单的音阶练习,(比起我们现在所学习的《卡尔·弗莱什》要简单很多)从G弦开始一直到E弦,在第一把位完成,还出现了双音练习,简单的和弦练习。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小提琴演奏技巧,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练习小提琴的方法与模式,并迅速得到了发展。
3 右手与运弓
3.1 握弓
巴洛克时期的弓和现代的弓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有法国弓和意大利弓两种,它们的用途和握弓法都是不同的,法国弓适合演奏舞曲,在意大利出现奏鸣曲之后,在意大利法国弓被废弃了,开始使用意大利弓。法国弓较短,右手靠近马尾库,拇指在弓毛下,小指在弓杆后起支撑作用,其他3个手指放在弓杆上,而意大利弓则较长,拇指靠近弓杆边沿,其余四个手指都放在弓杆上,与现代弓握法相似,但离马尾库较远,有几厘米的距离,靠食指对弓杆压力的大小来完成对音量大小的控制,这样能够发挥歌唱性,十分适合演奏奏鸣曲。
3.2 弓法
在17世纪末,弓子出现松紧装置之后,运弓的技术大大发展,不再像之前每运一弓都带有一个软音头,每个音都有间隙,现在可以有很多音的连弓、碎弓、跳弓、连顿弓、快速分弓,大量的越弓和快速换弦,从而可以演奏更多的变化多样的乐曲。
参考文献:
[1]张蓓荔,杨宝智著.弦乐艺术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2]刘民衡,刘建军著.使用小提琴演奏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12.
[3]韩里著.欧洲弦乐艺术史纲(二)[J].中英音乐学报,1986(2).
[4]Margaret Campbell著,张世祥译.不朽的小提琴家[M].世界文物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