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兴趣
2014-05-10张晓华
张晓华
摘 要:培养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科学合理地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走出课堂,多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关键词:合作学习;分组实践;学习兴趣;实践资源;评价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主题为基本内容,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的理论,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来获得的,而是通过学生运用丰富多样的活力,在活动中学会解决问题而获得的。
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大胆让学生实践
学校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改变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式,从实际出发选取让学生“心动”的主题,主题越接近实际生活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就有想动的感觉,这样才能使这个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最近看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实录,活动的主题是运用多种材料制作一个可爱的小瓢虫,学生本身特别喜爱瓢虫,在动手过程中,做泥滚子,在泥滚槽中拴线,绕线,剪好虫壳及衬板,弯好壳支架,把支架穿在衬板上,在衬板上涂上乳胶,将衬板贴在壳内侧,并把铁丝架两头的钩上……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锻
炼,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校在2013年实施过一个关于“我为学校献爱心”的校园活动主题。学生做出了许多颇有创意的举动:在楼道边安一个温馨提示牌,提醒大家右侧通行,严禁喧闹;操场边的提示牌,提醒大家不要随手扔垃圾,有的学生为班级做了一个个多功能的粉笔盒等。
二、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进行主要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所以,在帮助学生合作学习时,本人特别注意小组结构的合理性,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首先,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这样既便于实践操作,又利于学生间的互动和互助。其次,分组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动手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优良互补”的原则,通常由四人组成。同时,选择学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践证明,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寻找实践资源
陶行知先生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中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社区参观,参与劳动、采访,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等各方面的了解和接触,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动手能力。
社会调查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社会发生的现象进行调查,弄清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通过这种活动的进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他们勇于参与的品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在学生分组的实践活动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指导者,教师应该在参与不同的小组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对话,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引导学生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当然不是手把手教,而是作为一位引导者,如在《包饺子》一课中,我走近学生,和他们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饺子皮厚薄不均匀,装馅太多等。通过我的指点,学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攻克难点,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会让学生的实践能力显著提升。
在分组实践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有创意的评价,如,学生在学习布艺—笔袋一课中,因为学生平时很少动针线,缝得并不理想,但样式却多种多样,所以,在评价环节中,从不同角度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时尚奖”“集体智慧奖”等。这样从不同角度肯定了学生的成绩。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一定会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科学合理地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走出课堂,多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刘道溶.综合实践新课程教学案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作者单位 辽宁省本溪市第二十二中学)
编辑 张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