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民族预科班人文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4-05-10李百旬
李百旬
摘 要 高职院校民族预科班预科生由于受地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英语基础薄弱,部分学生甚至属于零基础的学生。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现状,就现行高职院校民族预科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与总结,并对民族预科班英语教学的实施进行具体的探索。
关键词 高职院校;民族预科班;人文式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8-0086-02
Exploration of Humane Style English Teaching in National Preparatory Class of Vocational College//LI Baixun
Abstract The national preparatory students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 usually take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their mother language. These students have distinctive personalities. And they are poor in English, and lack of humanities knowledge. So the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b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three traits. That is we must respect for personalities first, then put humanistic care into teaching steps in order to replenish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develop their overall quality.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national preparatory class; humane style English teaching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民族预科教育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民族预科班已成为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提高民族预科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进而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笔者从尊重少数民族学生个性出发,以补基础、拓知识、提素质为主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投入人文式关怀,即开展实施高职人文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1 高职院校民族预科班英语教学的现状
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高职院校民族预科生的入学门槛很低,如近两年内蒙古高职民族预科生的投档最低控制线均为120分。较低的入学门槛反映出学生的知识层次、学科基础的不足,也对高职院校教学模式转型提出更高要求。
民族预科班的英语基础薄弱 民族预科生多数属于英语零基础学生。调查学校12、13级四个班142名民族预科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最高36分,最低7分(满分150分)。这一结果在实际授课中的具体体现是:只有不到30%的学生能在领读过单词的情况下勉强朗读简短句子,对句中所包含的语法内容和句子本身的意思并不理解;而超过70%的学生得从音标入手,先学习读单词,之后才学习朗读句子。
民族预科生学习态度消极 1)畏难情绪强烈。一些学生认为自己连汉语都说不好,更别说英语了;还有一些认为自己以前没学好英语,现在想学但太难了。两种心理都导致在课堂上出勤不出力。2)羞于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仅限于回答几个yes\no或零星做一点儿笔记,对于一些展示性的练习如学情景对话等不能落落大方地参与;3)无目的性学习。多数学生只因是上课时间才来到教室,对所学内容并不理会,在学习中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收获微乎其微。
2 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困难分析
大部分少数民族预科生在中小学阶段均采用本民族语言授课,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在汉语授课的英语教学中,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和接受。加上少数民族语言、汉语与英语多属于不同语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要不停地在三种思维模式下转换,难度就更大了。
3 人文式英语教学的实施
挖掘教材资源,拓展文化视野 民族预科生薄弱的英语基础,畏难、害羞的情绪以及无目的的学习,不仅使英语学习进步缓慢,而且倍感乏味,所以教师要把刺激学生的积极性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笔者经教学实践和参阅大量的文献之后,证实学生对课本之外文化知识的兴趣很强烈。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观察,当发现自己在唱独角戏时应及时转变话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民族预科生的英语教学大都以零起点,即音标、语音开始,这是一个教、学、练的枯燥过程,这时要结合语言文化、历史知识,让学生在练习与分享的交替中轻松学习,学有所获。另一方面,任何一本教材都不能具体到为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提供灵动的素材,教师必须从课堂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抓住教材中的信息点,在教学中积极稳妥地拓展地理、生活、风俗等文化知识。这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增进师生交流,还能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量,培养综合素质。
尊重差异 民族预科生的小团体生活和散漫的性格使其在英语学习上成为一个弱势群体。民族预科生的特点有其形成的客观原因,这更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尊重差异。
首先,关注预科生的生活。任何校园活动都鼓励、邀请预科生参与并实行高职普通生与预科生混搭,让他们相互融入各自的生活,感受活跃的人文气息和人际关系,从而形成学习上的交流。
其次,要践行师生传帮带。学校应提供一定的空间,教师应献出一点儿时间,供少数民族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英语教师,师生每周进行几次课堂之外的交流,让教师深入学生,带动学生。
最后,提倡个性教学。如一次上课过程中,一高大男生突然小声对老师说:“老师,我饿了,可以去买早点吗?”教师应尊重他的感受,但不要失去教与学的时机,可以说:“Really? What do you like? Bread, hamburger or milk? I like bread.”这时学生会有bread、hamburger 和milk三个现成答案。类似的事件在课堂上时有发生,教师一定要幽默、诚恳地对待,因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突破口。
人文考核 民族预科生的考核正处于两难境地。一是教师难,学生的学习状态导致每学期所掌握的知识寥寥无几,而他们要进入高职阶段学习,考试的不及格率应有所控制,即保证大部分学生升学。在这一矛盾下,教师不得不降低考试标准,花大量的时间做考前复习和动员,而一纸分数只反映出学生学到的一点儿零散、死板的知识内容。二是学生难。英语零基础已让他们有了畏难情绪,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不得不顾及全面的教学内容,更使学生在学习上倍感压力。最后还有“唯考试论”的逼迫,结果学生在考场上要么抄袭,要么静坐,要么叹息。
传统的考核方式对知识内容的直接考核流于形式。失去了效果的考核对学生不但没有鞭策力量,反而会使其轻视学习,所以考核必须打破传统。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最适合民族预科生的考核是阶段性、开放式考核,即考过程,不重结果。具体是根据所学知识编制考试内容,给学生提供一切能为获得答案提供帮助的资料,让学生行动起来,翻看资料、查阅工具书,在卷面上做出勾画、记录,找到答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给予指点,提出建议。也许答案有误,但学生行动了,便有感悟和收获了。且考核是阶段性的,每学期不止一两次,因此达到了多实践的目的。这种方式的考核能减轻心理负担,调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 结语
高职院校民族预科班英语教学的任务是教语言技能,同时还要传承文化、开阔视野,为学生自我发展创造空间,这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人文教学的意旨。我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国家,高职院校民族预科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教育部门的宏观指导,更需要英语教学的从业者积极探索,使得高职院校民族预科班的英语教学实现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全愈.美式校园:素质教育在美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刘瑾玉,宋敏.关于蒙古族学生零起点英语专业建设的探索[EB/OL].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5).
[3]卢三根.问鼎:大学生人文关怀读本[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